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成都、重慶別爭了,資本已經用腳投了票

在中國的各大城市中, 有不少城市是“亦友亦敵”的CP。 之前, 小巴盤點了“杭州VS南京”;前兩天, 小巴又盤點了“成都VS重慶”, 留言區已經爆滿。

大夥紛紛用投票站隊。 相比於之前, 選擇杭州的人數竟為南京3倍之多的結果而言, 這次成都獲得的票數比重慶高15%。 另有18%的人選擇了:西南雖好, 只能將來養老。

其實, “成渝”之爭由來已久。 重慶是山坡坡, 說話也硬碰硬;成都是平壩壩, 說話是軟對軟。 這兩個經濟上你追我趕, 性格上迥然不同的城市, 誰更有可能成為西南王?

小巴採訪了幾位大頭, 他們各抒己見、隔空相對:

▷成都人民腰包更鼓

▷“政策大禮包” 更傾斜于重慶

▷格調不同, 成都軟、重慶硬

接下來, 看看大頭們具體怎麼說。

葉檀

財經評論員、財經專欄作家

“兩個城市格調不同, 成都軟、重慶硬”

兩城之爭從未停止。 重慶雖然是負擔最重、農村面積最廣的直轄市, 實際上從人口、地理廣度來看, 重慶更像一個省, 而成都是一個強勢市, 以資料總量比較不太合理。 兩個城市對比如下:

① 財富、文化、教育、創新度上, 成都明顯領先。

第三產業的發達, 取決於溫香軟玉的歷史, 取決於居民手中的財富。 從2016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看, 成都為35902元,

重慶為29610元。 這與本外幣總額較高也有聯繫, 2015年成都本外幣總額排名第四, 儘管人均為20.268萬, 名次仍下降至第八。

成都人民腰包更鼓, 也更愛過小日子。 有個段子, 就算是地震來了, 成都人民還可以在樹蔭底下打小麻將。

在創新產業方面, 成都素有“遊戲第四城”“手遊之城”的稱號。 創新能力強, 與人口的素質相關, 與人才數量有關。 小學和高校的資料可從側面證明, 成都的吸引力不比重慶小, 成都的高等教育機構數量不如重慶, 但品質不低於重慶。 從大學生就業來看, 成都同樣受到熱烈歡迎。

② 成都交通重要性不如重慶, 工業產值不如重慶。

重慶是長江最上游的門戶, 與長江中游的武漢、下游的上海連為一體, 如同搭在弓上的弦。 再加上重慶是直轄市, 從軌道交通、機場到港口, 都是“大幹快上”。 雖然重慶交通成本高, 寶寶心裡苦, 但寶寶擦擦眼淚繼續建, 建成一個融入全球的物聯網系統, 產品可以銷向全球。

如果成都想要建設完整的軌道交通、物聯網, 就不得不與享受國家政策的直轄市重慶競爭,

其中酸楚不問可知。

與重慶相比, 成都最薄弱的是工業產業。 在傳奇市長黃奇帆的治理下, 重慶在經濟資料方面非常華麗, 成都接下來最重要的, 是小步加速, 趕上重慶, 並且形成與重慶不同的產業特色。 為了補上短板, 成都正在瘋狂投資。

不過, 將來誰能成為製造業中心, 拼的是市場政策, 拼的是人才的數量與產業工人的素質。 競爭遠遠沒有結束。 重慶如果經濟發展強勁, 一定是全球資源聯繫中國西部的節點城市;成都, 毫無疑問是西南經濟和文化重鎮。

李靖

“中央‘政策大禮包’更傾斜于重慶

成都的形象深入人心”

重慶和成都, 在國家版圖中同處中國西南, 無論是地理位置, 還是頂層設計下的政經格局, 都有頗多相似之處,也各自於暗中發力,展開城市競賽。以下從各個方面展開分析:

▷經濟

重慶經濟增速搶眼,未來潛力巨大,得益于政策紅利,落到腰包的收入也更鼓。不過,重慶尚需在地區發展不平衡、人均GDP落後的問題上發力;成都則需在增速上更進一步,作為副省級城市,增速僅持平於四川省均值。

▷交通

從宏觀規劃來講,重慶交通通達能力近年來飛速發展,逐步獲得越發重要的位置,在西部內陸地區,未來可期,或更具競爭力;成都因其面向整個大西南的地緣優勢,其交通地位同樣極為重要。

▷形象

比起成都,重慶地理條件整體偏艱苦,地處山谷狹長地帶,歷史上大部分時間繁榮程度遠遜于成都,知名度低很多。成都的歷史帶來的厚重感,靠的是平穩而又漸進的積澱,無法超越。

現在的成都,是一座擅長形象宣傳的城市。從2003年張藝謀拍攝的宣傳片起,“一座來了就不想離開的城市”廣為傳播,想到成都,就想到“安逸”。去年至今,趙雷的一首《成都》紅透半邊天,也為成都的形象錦上添花。

▷政策紅利

國家對重慶和成都的頂層設計,總體上會維持相對平衡,因為這樣更利於成渝城市群的發展,更有效地輻射和帶動西部大開發。不過,也能明顯看出的是,中央層面的“政策大禮包”要更傾斜于重慶,雖然蛋糕最終都吃到了嘴裡,但一遲一早就能產生諸多偏差。時間就是生產力,誰能搶得先機,便極有可能一步先,步步先。

▷國際貿易

重慶的優勢體現在其貿易資料上,同時因資源優勢、直轄市“政策大禮包”獲得更多資源配備;成都的國際化與其早先成熟起來的商業環境和領先優勢有關。各具長短,也各有難念的經。

▷創新創業

“萬眾創新、大眾創業”的年代,成都和重慶無一落隊,都在全力以赴,尤其在互聯網領域。但總體來講,因成都起步較早,相比重慶乃至武漢,其互聯網基因、創業環境、激情度都要略勝一籌。

不過同時也要看到,重慶這位元後起之秀,不僅速度較快,也試圖擺脫同質化現象,正在尋找屬於自己可佔優勢的一畝三分地。

蕭明河

非典型城市競爭觀察者

“各路商家已經用資本為兩座城市投了票”

說是西南第一城的競爭,但實際上成渝之間是西部第一城的競爭。而這場競爭已經持續了很長時間,在可見的時間內兩城競爭依然很激烈。

從政策看,國家對於重慶的政策扶持力度和定位都要高於成都。例如,國家級新區和國家中心城市的批復時間都早于成都,綜合保稅區、保稅港區等數量也多於成都。

因此,重慶的政策在成渝之爭中是非常大的優勢。而重慶也把這些優勢利用到了極致,也提出了許多創新性的措施,確實提高了城市活力,規劃出了許多支柱產業,打造了西部的製造業高地。

但即使如此,個人依然認為未來的西南第一城還是成都,這其中最大的原因在於人才的流動和成都千年以來作為西南地區“鎮山石”的歷史積澱。

從人才流動看,重慶自直轄以後,由於行政體制產生的隔閡,川渝地區不可否認地出現了“川是川、渝是渝”的文化與認知割裂,尤其是在年輕人中體現的尤為明顯,這將會極大地影響川渝兩地人口流向。相對而言,成都背靠8000多萬人口的四川省,經濟腹地遠大于只有3000余萬人口的重慶。

同時,成都自古以來就是四川盆地的政治、商貿中心,即使到了現在也沒有任何改變。基本上所有前往西南發展的商業品牌或模式(例如共用單車、滴滴等)都會先去成都試水,而不是重慶。相較于普通民眾的口水仗,各路商家已經用資本為兩座城市投了票,可能更有說服力吧。

不過,要強調一點:成渝之間的競爭對普通人不是壞事,反而是件好事。兩座城市在相互競爭中不斷提高,對於川渝普通人多了一個不錯的選擇。

接下去,小巴還會繼續發出城市對比系列文章,你最希望看到的是?

都有頗多相似之處,也各自於暗中發力,展開城市競賽。以下從各個方面展開分析:

▷經濟

重慶經濟增速搶眼,未來潛力巨大,得益于政策紅利,落到腰包的收入也更鼓。不過,重慶尚需在地區發展不平衡、人均GDP落後的問題上發力;成都則需在增速上更進一步,作為副省級城市,增速僅持平於四川省均值。

▷交通

從宏觀規劃來講,重慶交通通達能力近年來飛速發展,逐步獲得越發重要的位置,在西部內陸地區,未來可期,或更具競爭力;成都因其面向整個大西南的地緣優勢,其交通地位同樣極為重要。

▷形象

比起成都,重慶地理條件整體偏艱苦,地處山谷狹長地帶,歷史上大部分時間繁榮程度遠遜于成都,知名度低很多。成都的歷史帶來的厚重感,靠的是平穩而又漸進的積澱,無法超越。

現在的成都,是一座擅長形象宣傳的城市。從2003年張藝謀拍攝的宣傳片起,“一座來了就不想離開的城市”廣為傳播,想到成都,就想到“安逸”。去年至今,趙雷的一首《成都》紅透半邊天,也為成都的形象錦上添花。

▷政策紅利

國家對重慶和成都的頂層設計,總體上會維持相對平衡,因為這樣更利於成渝城市群的發展,更有效地輻射和帶動西部大開發。不過,也能明顯看出的是,中央層面的“政策大禮包”要更傾斜于重慶,雖然蛋糕最終都吃到了嘴裡,但一遲一早就能產生諸多偏差。時間就是生產力,誰能搶得先機,便極有可能一步先,步步先。

▷國際貿易

重慶的優勢體現在其貿易資料上,同時因資源優勢、直轄市“政策大禮包”獲得更多資源配備;成都的國際化與其早先成熟起來的商業環境和領先優勢有關。各具長短,也各有難念的經。

▷創新創業

“萬眾創新、大眾創業”的年代,成都和重慶無一落隊,都在全力以赴,尤其在互聯網領域。但總體來講,因成都起步較早,相比重慶乃至武漢,其互聯網基因、創業環境、激情度都要略勝一籌。

不過同時也要看到,重慶這位元後起之秀,不僅速度較快,也試圖擺脫同質化現象,正在尋找屬於自己可佔優勢的一畝三分地。

蕭明河

非典型城市競爭觀察者

“各路商家已經用資本為兩座城市投了票”

說是西南第一城的競爭,但實際上成渝之間是西部第一城的競爭。而這場競爭已經持續了很長時間,在可見的時間內兩城競爭依然很激烈。

從政策看,國家對於重慶的政策扶持力度和定位都要高於成都。例如,國家級新區和國家中心城市的批復時間都早于成都,綜合保稅區、保稅港區等數量也多於成都。

因此,重慶的政策在成渝之爭中是非常大的優勢。而重慶也把這些優勢利用到了極致,也提出了許多創新性的措施,確實提高了城市活力,規劃出了許多支柱產業,打造了西部的製造業高地。

但即使如此,個人依然認為未來的西南第一城還是成都,這其中最大的原因在於人才的流動和成都千年以來作為西南地區“鎮山石”的歷史積澱。

從人才流動看,重慶自直轄以後,由於行政體制產生的隔閡,川渝地區不可否認地出現了“川是川、渝是渝”的文化與認知割裂,尤其是在年輕人中體現的尤為明顯,這將會極大地影響川渝兩地人口流向。相對而言,成都背靠8000多萬人口的四川省,經濟腹地遠大于只有3000余萬人口的重慶。

同時,成都自古以來就是四川盆地的政治、商貿中心,即使到了現在也沒有任何改變。基本上所有前往西南發展的商業品牌或模式(例如共用單車、滴滴等)都會先去成都試水,而不是重慶。相較于普通民眾的口水仗,各路商家已經用資本為兩座城市投了票,可能更有說服力吧。

不過,要強調一點:成渝之間的競爭對普通人不是壞事,反而是件好事。兩座城市在相互競爭中不斷提高,對於川渝普通人多了一個不錯的選擇。

接下去,小巴還會繼續發出城市對比系列文章,你最希望看到的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