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關於拜佛的一些知識

敬香有兩種, 一是殿主燒香, 此皆用立香, 以三炷為准, 插於大香爐內, 炷與炷之間距, 三炷平列以不過寸寬為合格, 故有[燒香不過寸, 過寸神不信]之諺。 二是壇主拈香, 此香以檀香為之, 敬拈檀香, 非常講究, 每炷檀香長短粗細, 長不過寸, 粗不過分。 壇主拈香時, 初炷香插入爐中間, 二炷插于左, 三炷插於右, 三炷香平列併攏。 香爐左盒盛香面, 右盒盛檀香。

叩拜, 叩拜禮, 是我國民族傳統禮儀, 有不同的敬意和不同的儀規, 用不同的禮節以表示, 故有九拜之儀。 [擎拳恭手], 是以表示恭敬之意。 後世演變成叩頭作揖禮, 直到現在, 道教仍行叩頭作揖禮。

叩頭有三叩、九叩之別。  道教以一揖三叩再一揖, 為一禮。 與上聖高真祝壽、慶賀道場畢要行三禮九叩。 叩頭雖用拜墊, 實際是五體投地, 即雙足, 雙手著地, 頭磕下去時要頭著手。 足站成八字形, 雙膝與手同時著地, 左手摟著右手, 手心皆向下, 成十字形, 身為一, 表示著[八十一化]。

燃香禮佛在於通過以恭敬心、清淨心點燃三支香的方式, 傳遞對佛、法、僧三寶的恭敬、供養和皈依, 感通虛空法界, 得到十方三寶加持, 與法界諸佛、菩薩溝通、交流。 焚香之意, 在於通過燃香之形, 表達捨棄自我、無私奉獻、普香十方之理;觀想燃香,

從有形至無形, 從有相到無相, 進而淨化精神、反觀內心, 以至悟證色空不二之理, 達到去染成淨、轉凡成聖的境界。

佛教提倡只要“心香一瓣”, 即能普熏法界, 凡有所願, 皆蒙感應。 同時, 據《戒德香經》記載, 佛弟子阿難欲知世間最殊勝之香,

不受風向影響而普熏十方而請示佛陀。 佛陀告知, 如能守五戒、修十善、敬三寶、仁慈道德、不犯威儀, 則其戒香普熏十方, 不受有風、無風及無勢、順勢的影響, 這種戒香乃是最清淨無上者。 這說明, 佛教崇尚嚴持戒律、廣修善緣的“真香”, 而不拘泥于禮佛時使用何種大小、名貴的香具。

禮佛方法眾多, 獻花供果、禮拜誦經、靜坐參禪、轉經繞塔等等, 均可培植無限福田, 不必過於執著、拘泥於形式。 到寺院, 敬香禮佛, 應以清淨自心, 和諧自他, 學習正法, 樹立正信, 更好奉獻自我, 服務社會為目的。 如此而行, 自然福慧具足、增長善根。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注西山雨文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