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從小培養孩子對金錢的明智態度

說起給孩子買東西, 父母常常會出於內疚或者錯覺給孩子購買他們並不需要的東西, 卻沒有考慮如何處理才對家庭最有好處。

如果家庭資金緊張, 需要讓全家人都知道這個情況, 讓每個人都面對現實。 鑒於一夜暴富非常罕見, 家庭的經濟狀況都是逐步改善的, 所以應該審慎地讓大家瞭解現狀, 從小教給孩子明智地使用金錢。

向孩子闡明家庭的經濟狀況

如果我們試圖迫使孩子相信, 他們“應該”喜歡某些他們不喜歡的東西, 或者“不應該”喜歡某些他們喜歡的東西時, 那就是在操縱孩子, 這往往會壓制他們表達感受的自由。 但如果我們向孩子闡明家庭的經濟狀況, 告訴他們為什麼不能購買超出我們負擔能力的物品時, 那我們就不會被孩子的不滿動搖。 我們允許他們表達不滿, 不會羞辱他們, 但也不會屈從于他們的意願。

如果我們在金錢方面存在潛意識裡尚未解決的問題,

也會影響我們與孩子打交道的方式。 比如, 孩子想要購買那些我們買不起的東西。 假如我們對這些問題缺乏明確的看法, 可能就會讓孩子覺得我們能夠買得起實際上負擔不起的東西。 孩子還有可能認為, 雖然我們嘴上說沒有錢, 實際上還是會把錢花在他們身上。

我們對待金錢是否具有明確的態度

問題的核心在於我們對待金錢是否具有明確的態度。 首先, 我們應該對現實情況加以總結。 我們是否接受了現實?如果連我們自己都不接受, 就別指望孩子也會接受, 這也是孩子牢騷滿腹、怨天尤人的原因。 因為他們明白, 如果不停地抱怨, 我們或許就會屈從他們的要求。 他們是利用我們內心衝突的專家。

我們在金錢方面自欺欺人的態度削弱了我們的說服力, 讓孩子覺得, 只要堅持要求, 他們就會得到想要的東西。 而如果他們沒有得到想要的東西, 即使並不理解真正的原因, 也會怨恨我們。

除非知道如何面對現實, 否則我們無法說服孩子, 並且會讓孩子覺得我們對他們傳達的資訊是:“你真貪心, 你應該為自己感到羞愧。 你難道不知道錢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嗎?你似乎覺得我們家有的是錢?”通過這種方式羞辱誠實地表達自己願望的孩子, 是貶低他們的感情, 把就事論事變成對個人品質的批評, 結果只會讓父母失望和孩子抗拒。

我們的孩子有權利提出要求

我們的孩子有權利提出要求, 這是正常和健康的, 是生活的需要, 並不能說明他們是貪婪的。 但是, 如果一個孩子相信他的自我價值建立在物質渴望得到滿足的基礎上, 那麼這種想法是不健康的。 父母應該給孩子設置明確的界限, 讓孩子明白不能屈從於欲望的驅使。

父母要清楚家庭的實際情況,

包括有利條件和局限性, 這樣才能使家庭的需要和孩子的願望之間的矛盾不會升級為一場戰鬥。

“我完全理解你的想法, ”我們不妨這樣告訴開始注重個人形象的十幾歲青少年, “但以我們家的條件, 花300美元買一雙運動鞋並不明智。 我知道你多麼想要, 既然它對你如此重要, 我們可以幫助你制定一個計畫, 讓你自己攢錢把它買下來。 ”父母這樣說既尊重了孩子的感受, 又讓他們瞭解到家庭的現實。

教會孩子設置人生目標

最重要的是讓孩子知道他們不僅有表達自己願望的權利,而且如果他們願意付出努力,我們將全力幫助他們實現這些願望。這樣可以教會他們設置人生目標,並讓他們明白,無論目標有多難,通過溝通、合作與努力,就有可能實現它。與父母一樣,他們也是世界的創造者,有能力將自己的夢想變為現實。這樣的孩子長大後,會在生活中做出積極的決定。如果我們能夠在這樣的層面上尊重自己的孩子,以有意義的方式與他們的願望互動,他們就不再是我們決定的被動接受者,而且還會在生活中發揮積極作用,從而使潛在的衝突轉化為學習如何成為現實與命運創造者的機會。

這種水準的交流並非一夜之間就能實現,需要父母在與孩子的每一次互動中加倍努力,在家長對孩子的控制受到威脅時尤其要注意。我們與孩子相處的每一刻都體現著對過去的反思,也將為未來打下基礎。每一次肯定或者否定都必須是一以貫之的過程,而不是隨意作出的決定。在一致性原則下長大的孩子,不會再簡單地被“是否遵守規則”所左右,而將學會與現實和諧相處。

教會孩子設置人生目標

最重要的是讓孩子知道他們不僅有表達自己願望的權利,而且如果他們願意付出努力,我們將全力幫助他們實現這些願望。這樣可以教會他們設置人生目標,並讓他們明白,無論目標有多難,通過溝通、合作與努力,就有可能實現它。與父母一樣,他們也是世界的創造者,有能力將自己的夢想變為現實。這樣的孩子長大後,會在生活中做出積極的決定。如果我們能夠在這樣的層面上尊重自己的孩子,以有意義的方式與他們的願望互動,他們就不再是我們決定的被動接受者,而且還會在生活中發揮積極作用,從而使潛在的衝突轉化為學習如何成為現實與命運創造者的機會。

這種水準的交流並非一夜之間就能實現,需要父母在與孩子的每一次互動中加倍努力,在家長對孩子的控制受到威脅時尤其要注意。我們與孩子相處的每一刻都體現著對過去的反思,也將為未來打下基礎。每一次肯定或者否定都必須是一以貫之的過程,而不是隨意作出的決定。在一致性原則下長大的孩子,不會再簡單地被“是否遵守規則”所左右,而將學會與現實和諧相處。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