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海盜林道乾的名字可以嚇退魚群,後來又用血填充船縫

明代海盜林道乾在全盛時期, 曾橫行於閩廣一帶, 屢屢擊敗官兵。 後開闢港口, 自行貿易, 又據有濱海良田, 耕作生息, 海濱的無賴少年爭相投奔,

坐擁數萬之眾, 儼然是海上王國。

因其殺人無數, 血流遍海, 堆積的屍體令潮汐不暢, 不單是人, 就連海中的魚也懼怕他。 只要高呼林道乾的名字, 魚群就會轉頭逃逸, 那些有經驗的漁人則會預設好網陣, 遇到魚群就呼喊林道乾的名字, 魚群驚退, 漁人就這樣一直喊著林道乾的名字, 就可以把魚群驅趕進網。

這種捕魚方法, 是所謂的聲驅之法, 林道乾的名聲之響, 可以用來驅逐魚群, 漁家也有人在船頭或旗幟書寫林道乾名字, 以期望捕得更多的魚。 直到林道乾敗落之後, 與他有關的捕魚術才失傳。

林道乾起兵之初, 曾經屯兵於打鼓山。 打鼓山臨海, 在島嶼蠻荒之地, 足以隱藏起來。 他在山中隱藏兵馬, 日夜操演,

又在山中采獵, 山中果蔬和獵物不足時, 也出山劫掠, 騷擾地方, 百姓不堪其苦。

伐木打造船隻, 也是林道乾佔據此山的主要目的。 山上有多年生長的古木, 高可幾十丈, 十餘人合抱, 這樣的大木, 在打鼓山上的密林中並不鮮見, 正可建造出海的大船。

在林道乾的眼中, 滿山的樹木儼然是一支船隊了。 果不其然, 後來他的手下幾乎伐遍了南坡的古木, 大樹的主幹雕為龍骨, 更多的則截為板材。 為防止山神動怒, 他在大舉砍伐之前還進行了盛大的祭山活動, 獻了三牲, 儀典齊備之後, 才敢開始動工。

林道乾最為人詬病的是暴虐好殺, 這也符合多數大盜的特徵。 在打鼓山造船時, 林道乾曾經殺人無數, 所殺的, 也多是島嶼當地的土番,

取其膏血煉製一番, 再用膏血和灰來填充船板之間的縫隙, 晾乾後呈現出紫黑色的印跡, 那是血漿冷凝之後的顏色, 經其浸飽的泥灰最為堅韌, 用刀尖去戳這些船的縫隙, 撞擊之下, 有金石之聲。 不知此法從何得來, 據說是得字島嶼上的巫師的傳授——這邪惡的方法, 正與林道乾一拍即合, 也正滿足了林道乾嗜殺的本性。 殺死的人, 膏血用來造船, 魂魄都被巫師收到了葫蘆裡, 作為祭煉邪術的材料, 魂魄到手之後, 巫師便不知所蹤, 再也沒有人見過他。

加固後的戰船, 滴水不漏, 又有粘連之效, 接續起來的木板, 再難分開了, 這些海盜船被稱作膏血船, 可常年在海上飄蕩。

清末民初時, 廣州曾有一海盜上岸定居, 對人們說起海盜中的掌故,

他聲稱在年輕時曾經乘坐膏血船, 時人謂之盜艇, 因風雲際會, 他成為艇長, 負責一艇的進退, 這是他海盜生涯的最巔峰時刻, 暮年回憶起來仍難掩其興奮, 畢生榮耀之所系者, 皆在此一船, 對船的感情不可謂不厚。 漂浮在海上的那些夜晚, 他常聽到來自船艙中的哭聲, 從艙的最底層傳來, 在各個艙室中皆有回音。 那些哭泣的冤魂, 是膏血灰的本主, 他們不知是來自那一代, 亦不知是來自哪裡的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