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即將結束的坎城電影節,要是有這位天才導演該熱鬧多了

“我不想沒有榮耀的死去, 我有很大的夢想。 ”

第70屆坎城電影節開幕整整十天, 已經接近尾聲了。 雖然星光璀璨, 但小十君心裡卻有些失落。

因為萬眾期待的坎城寵兒、往年的釘子戶賽維爾·多蘭竟然缺席, 倒讓人有幾分好奇。

賽維爾·多蘭, 這位集年輕、美貌、才華、GAY於一身的加拿大青年導演, 早已成了歐美電影圈文青們的心頭好。

或許有人拒絕美貌, 但絕沒有人拒絕才華。 2009年, 年僅20歲的多蘭自導自演的長片處女作《我殺了我媽媽》在第62屆坎城電影節導演雙周單元首映。

影片大受好評, “殺媽”收穫三項大獎, 多蘭也由此一戰成名。

多蘭已經先後6次來到坎城, 其中僅主競賽單元入圍就有2次, 2015年他甚至還成為了金棕櫚獎評審團的一員, 是有史以來最年輕的坎城評委。

▲坎城紅毯的焦點

中國電影人擠破頭也難進的坎城電影節, 憑什麼年紀輕輕的多蘭能像親兒子一樣, 每出作品必是熱門?

單靠長得漂亮能叩開國際電影節的大門嗎?帥哥美女哪裡都有, 正所謂“美麗的肉體很多, 有趣的靈魂太少”, 一切都得靠實力說話。

多蘭的電影能夠獲得廣泛讚譽和業界權威的認可, 自然有其閃光的地方——真實與多元化。

他的電影多是講青春期的男孩與母親, 學生與老師以及年輕的戀人們。 這些再平常不過的就像發生在我們身邊的平淡故事, 他卻像魔術師般用鏡頭語言染上了絢麗的色彩。

同性、戀母、家庭、成長等話題構成了多蘭電影的幾個核心元素。他用瑣碎、生活化的場景與對白構建出人與人的關係和矛盾。

如果說形式的突破只能算小聰明,那麼人物與故事、色彩與光影、音樂與畫面的默契融合無疑展現了多蘭作為一個藝術家的敏銳心思和超越他自身年齡的洞察力。

▲《我殺了我媽媽》劇照

正是這種滿足了真實與多元化的訴求、覆蓋全年齡段的電影故事,讓多蘭不僅收割了大票的年輕粉絲,更贏得一眾媽媽粉阿姨粉的青睞。

其實初出茅廬的多蘭也不乏大洋彼岸的追隨者。一向高傲的小鋼炮馮小剛就親口承認,去年斬獲多項大獎的《我不是潘金蓮》,那令人稱道的圓形畫幅正是受到了多蘭的啟發。

首創1:1方形畫幅《媽咪》▼

圓形畫幅《我不是潘金蓮》▼

如此說來,才華是不分輩分的。成名之後的多蘭,除了總被人津津樂道的高顏值,一刻也沒有停止過肆意展示自己的才華——“我只想像麥當娜一樣表達自己”。

才貌不輸“麥奶奶”,自然底氣十足▼

2009年到2016年短短的七年時間,多蘭拿出了六部電影長片和兩部MV作品,其中包括與阿黛爾合作拍攝的《Hello》MV。

七年六部,這在業界絕對算是高產了,難能可貴的是高產的同時,他還保證了高口碑輸出,這六部長片取得了輝煌的戰績。

▲真坎城親兒子

對此,小十君只能嘆服,然後就一部不落地找他的電影看。一個人的電影看多了,慢慢地就好像和他成了朋友。

都成朋友了,誰還藏著掖著啊。小十君就來抖落點多蘭小朋友的料吧!

▲多蘭:I don't care

童年:忙著寫情書

多蘭出生於加拿大魁北克省蒙特利爾市,母親是一名教師,父親是一個不知名的演員、歌手。

受父親影響,多蘭從4歲起便以童星身份參與廣告演出,接著轉戰電視劇及電影。

▲香水廣告

同時多蘭還是一名配音演員。他曾為《哈利波特》、《歌舞青春》、《暮光之城》《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頭腦特工隊》等電影做加拿大法語配音。

▲《頭腦特工隊》

然後就是八卦小報最感興趣的他的同性戀身份,一切的罪魁禍首竟然是——小李子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

1997年,年僅8歲的小多蘭看了《泰坦尼克號》後就瘋狂地迷戀上了英俊美貌的萊昂。

盛世美顏的大直男小李子生生把小直男多蘭給掰彎了,很傻很天真的多蘭小朋友從此開始給小李子寫信,可是石沉大海。

回首這段往事,多蘭幾度在媒體面前談到萊昂納多,小十君隔著螢幕都能嗅到一股深深的怨念:

“他那時是如此的俊美。”(那時……)

“他怎麼可以不回信?”

“我不會原諒他的,所有我們之間這些年來的沉默都是不可接受的。”

青春:不走尋常路

年輕的多蘭,喜歡獨樹一幟、不走尋常路,有一些“不足為外人道”的小癖好:啃指頭、養貓、喜歡男人多毛的腋窩。

▲多年改不掉的毛病

▲貓奴你好,貓奴再見

至於第三個癖好嘛,咳咳……

青年:開掛向前沖

出名趁早,一路開掛,在16歲那年多蘭就完成了“殺媽”的劇本。隨後積蓄力量,終於20歲的時候在坎城驚豔四座。

隨後自編自導自演了《幻想之愛》、《湯姆在農場》,自編自導並客串了《雙面勞倫斯》,自編自導《媽咪》、《只是世界盡頭》。

這些影片都得到了不俗的口碑,豆瓣評分除了《只是世界盡頭》6.8分外,其它都高於7.5分,《我殺了我媽媽》和《媽咪》分別拿到8.3和8.1的高分。

多蘭的這些作品也有飽受詬病的地方,那就是夾帶私貨,他主演或客串了自己的幾乎所有電影,讓這些作品被塗抹上過於濃烈的個人色彩——簡單說就是自戀+偏執狂。

對於過多涉及同性題材,他曾向媒體解釋道:

我不是只會拍同性戀電影,只是通過同性戀角色講一個故事對我來說更加自然;我不在乎LGBT群體要怎麼看待我的作品,我在乎的是所有觀影者的感受。

▲《雙面勞倫斯》天空下著衣服雨,電影真是一門造夢的藝術

許多人說多蘭是電影天才,除了編劇、導演、演員、製片人外,他還會負責服裝設計、剪輯、配音、插曲演唱、英文字幕。

上一個能夠從頭到尾如此高程度地參與制作一部影片的人,讓小十君想想,還是默片時代的喜劇大師卓別林!

大師什麼的,多蘭還遠著……嘮了這麼多,多蘭到底為什麼缺席今年的坎城啊?原來他還在片場忙活呢。

▲《多諾萬的死與生》拍攝現場

要說這部電影的淵源,又得提到小李子,因為這部影片正是從多蘭給萊昂納多寫信的往事中獲得的靈感。

真是積年的恩怨啊,不同於黴黴分手就寫歌,多蘭小朋友是一言不合就拍電影。

《多諾萬的死與生》不僅是多蘭的首部英文長片,同時也將成為他導演生涯中真正的好萊塢“首秀”。

從題材來看,依然帶有很多傳記成分,雖說是多蘭很熟悉也很擅長的故事,但難保觀眾不會厭倦。對此,多蘭信心滿滿地表示:

《約翰·多諾萬的生與死》將會為我此前一系列非常個人化的作品畫上一個句號。

願意突破自我的多蘭讓人期待,錯過今年的坎城沒關係,因為好的電影故事值得等待。

▲導演多蘭與主演“囧雪”

不同於電影之中叛逆不羈、恃才放曠的高大上形象,鏡頭之外的多蘭其實是個安靜隨和的大男孩。

平日裡,他會吃很傳統的英式早餐——煎熟的炒蛋,然後可能看會兒報紙,再看上五六部電影,一天就這麼過去了(比小十君想像的要枯燥)。

▲網友偶遇多蘭,帥氣合影

就是這樣鄰家大哥哥般的男孩,我們的同齡人,為我們帶來了許多不一樣的電影故事。

多蘭總是用精緻的色彩、獨到的配樂、奇妙的構圖,通過鏡頭語言給你講一出不那麼生動但能讓你覺得有趣的故事。

▲多蘭炒的菜,就是好吃

二十出頭的我們大部分人還在依靠父母救濟,而多蘭呢,早早地給自己畫了一個大餅:

我不想沒有榮耀地死去,我有很大的夢想。我想要寫偉大的電影,旅行,和這個世界上最偉大的那些人交朋友,一起喝一杯。我想做些偉大的事,我想成為偉大的人。

頗有幾分“少年壯志不言愁”的豪氣!我不知道多蘭能不能活出他想要的偉大,但我相信,電影之路,他註定不凡。

同性、戀母、家庭、成長等話題構成了多蘭電影的幾個核心元素。他用瑣碎、生活化的場景與對白構建出人與人的關係和矛盾。

如果說形式的突破只能算小聰明,那麼人物與故事、色彩與光影、音樂與畫面的默契融合無疑展現了多蘭作為一個藝術家的敏銳心思和超越他自身年齡的洞察力。

▲《我殺了我媽媽》劇照

正是這種滿足了真實與多元化的訴求、覆蓋全年齡段的電影故事,讓多蘭不僅收割了大票的年輕粉絲,更贏得一眾媽媽粉阿姨粉的青睞。

其實初出茅廬的多蘭也不乏大洋彼岸的追隨者。一向高傲的小鋼炮馮小剛就親口承認,去年斬獲多項大獎的《我不是潘金蓮》,那令人稱道的圓形畫幅正是受到了多蘭的啟發。

首創1:1方形畫幅《媽咪》▼

圓形畫幅《我不是潘金蓮》▼

如此說來,才華是不分輩分的。成名之後的多蘭,除了總被人津津樂道的高顏值,一刻也沒有停止過肆意展示自己的才華——“我只想像麥當娜一樣表達自己”。

才貌不輸“麥奶奶”,自然底氣十足▼

2009年到2016年短短的七年時間,多蘭拿出了六部電影長片和兩部MV作品,其中包括與阿黛爾合作拍攝的《Hello》MV。

七年六部,這在業界絕對算是高產了,難能可貴的是高產的同時,他還保證了高口碑輸出,這六部長片取得了輝煌的戰績。

▲真坎城親兒子

對此,小十君只能嘆服,然後就一部不落地找他的電影看。一個人的電影看多了,慢慢地就好像和他成了朋友。

都成朋友了,誰還藏著掖著啊。小十君就來抖落點多蘭小朋友的料吧!

▲多蘭:I don't care

童年:忙著寫情書

多蘭出生於加拿大魁北克省蒙特利爾市,母親是一名教師,父親是一個不知名的演員、歌手。

受父親影響,多蘭從4歲起便以童星身份參與廣告演出,接著轉戰電視劇及電影。

▲香水廣告

同時多蘭還是一名配音演員。他曾為《哈利波特》、《歌舞青春》、《暮光之城》《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頭腦特工隊》等電影做加拿大法語配音。

▲《頭腦特工隊》

然後就是八卦小報最感興趣的他的同性戀身份,一切的罪魁禍首竟然是——小李子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

1997年,年僅8歲的小多蘭看了《泰坦尼克號》後就瘋狂地迷戀上了英俊美貌的萊昂。

盛世美顏的大直男小李子生生把小直男多蘭給掰彎了,很傻很天真的多蘭小朋友從此開始給小李子寫信,可是石沉大海。

回首這段往事,多蘭幾度在媒體面前談到萊昂納多,小十君隔著螢幕都能嗅到一股深深的怨念:

“他那時是如此的俊美。”(那時……)

“他怎麼可以不回信?”

“我不會原諒他的,所有我們之間這些年來的沉默都是不可接受的。”

青春:不走尋常路

年輕的多蘭,喜歡獨樹一幟、不走尋常路,有一些“不足為外人道”的小癖好:啃指頭、養貓、喜歡男人多毛的腋窩。

▲多年改不掉的毛病

▲貓奴你好,貓奴再見

至於第三個癖好嘛,咳咳……

青年:開掛向前沖

出名趁早,一路開掛,在16歲那年多蘭就完成了“殺媽”的劇本。隨後積蓄力量,終於20歲的時候在坎城驚豔四座。

隨後自編自導自演了《幻想之愛》、《湯姆在農場》,自編自導並客串了《雙面勞倫斯》,自編自導《媽咪》、《只是世界盡頭》。

這些影片都得到了不俗的口碑,豆瓣評分除了《只是世界盡頭》6.8分外,其它都高於7.5分,《我殺了我媽媽》和《媽咪》分別拿到8.3和8.1的高分。

多蘭的這些作品也有飽受詬病的地方,那就是夾帶私貨,他主演或客串了自己的幾乎所有電影,讓這些作品被塗抹上過於濃烈的個人色彩——簡單說就是自戀+偏執狂。

對於過多涉及同性題材,他曾向媒體解釋道:

我不是只會拍同性戀電影,只是通過同性戀角色講一個故事對我來說更加自然;我不在乎LGBT群體要怎麼看待我的作品,我在乎的是所有觀影者的感受。

▲《雙面勞倫斯》天空下著衣服雨,電影真是一門造夢的藝術

許多人說多蘭是電影天才,除了編劇、導演、演員、製片人外,他還會負責服裝設計、剪輯、配音、插曲演唱、英文字幕。

上一個能夠從頭到尾如此高程度地參與制作一部影片的人,讓小十君想想,還是默片時代的喜劇大師卓別林!

大師什麼的,多蘭還遠著……嘮了這麼多,多蘭到底為什麼缺席今年的坎城啊?原來他還在片場忙活呢。

▲《多諾萬的死與生》拍攝現場

要說這部電影的淵源,又得提到小李子,因為這部影片正是從多蘭給萊昂納多寫信的往事中獲得的靈感。

真是積年的恩怨啊,不同於黴黴分手就寫歌,多蘭小朋友是一言不合就拍電影。

《多諾萬的死與生》不僅是多蘭的首部英文長片,同時也將成為他導演生涯中真正的好萊塢“首秀”。

從題材來看,依然帶有很多傳記成分,雖說是多蘭很熟悉也很擅長的故事,但難保觀眾不會厭倦。對此,多蘭信心滿滿地表示:

《約翰·多諾萬的生與死》將會為我此前一系列非常個人化的作品畫上一個句號。

願意突破自我的多蘭讓人期待,錯過今年的坎城沒關係,因為好的電影故事值得等待。

▲導演多蘭與主演“囧雪”

不同於電影之中叛逆不羈、恃才放曠的高大上形象,鏡頭之外的多蘭其實是個安靜隨和的大男孩。

平日裡,他會吃很傳統的英式早餐——煎熟的炒蛋,然後可能看會兒報紙,再看上五六部電影,一天就這麼過去了(比小十君想像的要枯燥)。

▲網友偶遇多蘭,帥氣合影

就是這樣鄰家大哥哥般的男孩,我們的同齡人,為我們帶來了許多不一樣的電影故事。

多蘭總是用精緻的色彩、獨到的配樂、奇妙的構圖,通過鏡頭語言給你講一出不那麼生動但能讓你覺得有趣的故事。

▲多蘭炒的菜,就是好吃

二十出頭的我們大部分人還在依靠父母救濟,而多蘭呢,早早地給自己畫了一個大餅:

我不想沒有榮耀地死去,我有很大的夢想。我想要寫偉大的電影,旅行,和這個世界上最偉大的那些人交朋友,一起喝一杯。我想做些偉大的事,我想成為偉大的人。

頗有幾分“少年壯志不言愁”的豪氣!我不知道多蘭能不能活出他想要的偉大,但我相信,電影之路,他註定不凡。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