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茶人傳 | 嘗盡茶中苦,堅守普洱情——陳升河

全文共3186個字, 閱讀約需7分鐘

【人物簡介】

陳升河, 生於1951年4月, 廣東汕頭人, 著名普洱茶專家, 南京大學商學院MBA(工程碩士)導師, 雲南省普洱茶協會常務副會長,

西雙版納老班章茶研究會會長, 昆明民族茶文化促進會副會長, 高級工程師, 雲南猛海陳升茶業有限公司董事長。 與茶為伴40年, 以“為天下人做喝得起的好茶, 為愛茶人士做稱道的好茶”為己任。

【苦難中前行的茶路】

20世紀70年代, 廣東潮汕的某個地區,

二十出頭的陳升河肩扛大包小包, 走在坑窪不平的小路上。 他有時覺得累, 就看看天, 又看看腳下自己的影子, 這些都映入他的眼眸, 化作一絲回憶, 然後默默前行。

“我那時高中畢業, 在農村生活很難。 因為公家的工作找不到, 就要做點生意來過日子。 ”陳升河回憶他的70年代, “現在的人都喜歡講大道理、大格局, 對我們當時而言, 生活很現實, 就是為了謀生。 ”

後來他遇上一位在當地頗有聲名的老茶師, 才下了決心, 投身了尚不明朗的茶業。 老茶師是個閱歷豐富的人, 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 覺得陳升河很聰明, 又吃苦耐勞, 便試探性的問他一句話:“有一件會令你終身受益的難事, 你敢不敢做?”這一問不要緊, 老茶師用激將法將好勝心切的陳升河帶入了茶行業。

在1976年的中國, 茶葉還屬於國家統購統銷的商品, 是不能公開在市面買賣的。 一般只能在農村市場, 依靠人際關係和信譽少量進貨, 然後少量地出售。 最難的時候, 陳升河差點就放棄了, 還好遇到幾位老前輩,

傳授他從茶葉加工到拼配、審評等方方面面的專業知識, 讓他有真正的一技之長。

1984年, 國務院批轉了一份意義深遠的檔——《商業部關於調整茶葉購銷政策和改革流通體制的報告》。 在這份報告中, 茶葉由二類商品改為三類商品, 主要茶類實行議購議銷, 開展多管道經營。 1985年, 陳升河悄悄來到深圳, 開始再次創業。 他與福建省民政廳安溪農場聯營, 在深圳創辦了深安名茶公司, 而這也是一家在深圳最早創辦, 集生產、加工、經營為一體的專業化茶葉公司。 “深安名茶”旗下的“香密湖”牌名茶後來成為深圳頗具影響力的茶葉名牌, 還獲得國家茶葉金獎。

“那時候開始想, 要廣泛學習不同類的茶葉知識, 對不同類的茶葉品種、內在品質、生長環境、香氣、口感有自己獨到的技術, 才能不斷提高茶葉的加工工藝, 從而提升茶葉的內外品質, 讓市場記住我的品牌。 ”陳升河說。

【復興百年老號福元昌】

為這個想法, 他走遍中國大江南北, 最終鎖定在普洱茶的研究方向。 1998年, 陳升河通過向他人學習並自己親自試驗終於掌握了普洱茶的拼配和發酵技術, 為今後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陳升河偶然喝到了福元昌圓茶,極品普洱那深紅透亮的茶湯、雄厚強勁的口感,讓他從此埋下了探尋福元昌的心結。2006年盛夏,這位年過半百的老茶人率眾驅車從昆明出發,一邊拜訪收集各大茶山好茶,一邊深入易武福元昌老宅,探尋福元昌。他第一次見到的福元昌老宅,破敗沉寂。自建國初期被餘家交給國家後,老宅已幾經易手。它曾茶商雲集,門庭若市,又在70年代毀滅性的易武大火中奇跡般倖存至今,沉寂了一整個甲子之久。為了再現過去的老宅,陳升河重金買下了老宅,並對其進行大面積擴建和修復,形成新的“陳升福元昌號”。

陳升河花費數十年複刻福元昌圓茶,只為再現福元昌圓茶的百年老韻。他先找到了福元昌的正統傳人余福生的孫子余智暢。與其徹夜長談後,陳升河得知老號福元昌所有的歷史傳承都還留存在世,而餘家願意幫助他一起重整福元昌,想讓大家接受“復活”的福元昌,必須找到最能代表大易武普洱茶神韻的滋味。

為了尋找這個滋味,他撬開了珍藏許久的福元昌圓茶,邀請專家一起不停地品鑒試喝,三五個月就被“研究”殆盡了,而複刻出來的茶樣,與原品還是有差距。懷揣著對普洱茶負責、對福元昌負責的信念,陳升河內心沒有猶豫,而福元昌圓茶這一喝,也喝了近十年,整整喝掉兩筒,按2013年拍賣價來算,價值高達2000萬元!

一切努力都沒有白費,陳升河做到了。整整十年,經過反復嘗試研究,他們最終複刻出四個產品系列,與陳升福元昌品牌一同亮相品鑒會。每一款都完美複刻百年前的神韻滋味,福元昌真的“復活”了!

陳升河對制茶品質的絕對追求,再現了福元昌號在普洱茶歷史風雲中“品質為王”的江湖地位,福元昌圓茶也被眾人尊稱為“普洱茶王”。但凡福元昌號所出的茶品,絕不容許有任何馬虎。除必須用易武正山的大葉種喬木原料、三級以上最優質的茶青製作外,還盡可能地以當地古茶園的頭春茶為原料。因此茶葉厚大、條索寬扁,油光雖淡薄,而茶氣強勁,充分彰顯易武正山普洱茶的特色,這也正是福元昌號圓茶最明顯的特徵。

【打造陳升號老班章】

老班章古茶園地處瀾滄江以西布朗山脈,據猛海縣城約60公里,山路崎嶇難行,駕車需要4個小時左右才能到達,也因此保留了老班章村原生態的環境。古茶園海拔1700—1900米,土壤以落葉和沙壤混合型為主,土地肥沃。亞熱帶高原季風氣候帶,冬無嚴寒,夏無酷暑,一年只有旱季、雨季之分,雨季降水豐富,旱季陽光充足,有利於茶樹的生長和養分的積累。茶樹與闊葉林混生,為喜歡漫射光的茶樹提供了優良的生態環境。

老班章村始建於1467年,現存古茶園近5000多畝,平均樹齡在500年以上。據老班章村民小組2007年統計,老班章現有茶樹100年以上78555棵,200年以上70886棵,500年以上37076棵,800年以上9412棵。古茶園年產毛茶約50噸,村民一直沿用傳統古法,人工養護茶樹,該地是雲南省境內少有的不使用農藥、化肥,保留最原始原生態環境的地方。

“要把餘生都安放在這裡。”陳升河對自己說。

2007年初,陳升河以超乎業界想像的大手筆,在雲南西雙版納猛海縣的八公里工業園內,投建了占地150余畝的陳升茶業公司廠區。此前,他已經用半年的時間,帶團隊踏遍西雙版納的各大茶山,收集了無數的茶葉樣本,也反復做了實驗。

從進入猛海開始,陳升河就沒有休息過一天。很多人說陳升河是個“癡”人,放著現成的日子不過,要跑到深山老林來做茶,陳升河說:“茶葉多有意思啊,你只要瞭解它、喜歡它,對它用心,它就會回報令你驚喜的滋味,人都做不到這一點。”

老班章普洱茶因品質非凡,就像國酒茅臺一樣離不開原產地、原材料、原地加工。但長期以來,大部人並沒有喝到真正的老班章茶,原因就是假冒產品多,品質價格不一的班章普洱茶讓眾多的消費者望而卻步。市場的混亂和資源掠奪最終將導致這名揚天下的“老班章”走向毀滅。

為了保證老班章的品質,實行“三個統一”:統一原料收購標準和價格;統一製作標準和辦法;統一銷售價格。茶葉的出品由三個單位共同把關:布朗山鄉班章村村民委員會老班章小組、猛海陳升茶廠、猛海縣布朗山鄉老班章茶葉協會。三家機構共同認證後,茶葉才可出廠。陳升公司也實現了對自身產品品質及價格的控制,促使雲南普洱茶中的至尊“老班章普洱茶”品牌在市場洗禮中得到進一步鞏固,走上更加健康的發展之路。

“都講做茶苦,到底苦不苦?苦啊!但是不苦怎麼會有回甘,讓人想了又想。現在的人沒事老愛說難,要我講在我們年輕那時候才是真難,想想那一代人的選擇何其有限?而現在只要有能力,總有你的一片天地,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

對陳升號的今天和未來發展,陳升河一直是低調而清醒的:“我們還是一家很小的企業,要慢慢走,一百年還很遠,我們不拼衝刺,要拼持久。”

作為一個歷經歲月滄桑的老茶人,茶業的變遷盡在心中,茶的苦澀與回甘盡在心頭,為了尋找那最好的茶,成就一顆茶心,他毅然闖進陌生的茶山,默默耕耘數十年,讓那深山中的珍品再現昔日的榮光。他,就是茶人——陳升河。

年逾花甲的陳升河先生,與茶相伴四十載,慷慨感言:“吾自少年涉足于茶,至今已四十載,雖歷經曲折無數,卻依然興致萬千。今聚畢生之力及制茶心得,於茶之源頭,置地築廠,欲與天下茶人樂在其中,以圓人生之茶緣。與君開懷盡興之餘,若能為千秋普洱茶于盛世之際,光大傳延,盡綿薄之力,足矣!”

為今後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陳升河偶然喝到了福元昌圓茶,極品普洱那深紅透亮的茶湯、雄厚強勁的口感,讓他從此埋下了探尋福元昌的心結。2006年盛夏,這位年過半百的老茶人率眾驅車從昆明出發,一邊拜訪收集各大茶山好茶,一邊深入易武福元昌老宅,探尋福元昌。他第一次見到的福元昌老宅,破敗沉寂。自建國初期被餘家交給國家後,老宅已幾經易手。它曾茶商雲集,門庭若市,又在70年代毀滅性的易武大火中奇跡般倖存至今,沉寂了一整個甲子之久。為了再現過去的老宅,陳升河重金買下了老宅,並對其進行大面積擴建和修復,形成新的“陳升福元昌號”。

陳升河花費數十年複刻福元昌圓茶,只為再現福元昌圓茶的百年老韻。他先找到了福元昌的正統傳人余福生的孫子余智暢。與其徹夜長談後,陳升河得知老號福元昌所有的歷史傳承都還留存在世,而餘家願意幫助他一起重整福元昌,想讓大家接受“復活”的福元昌,必須找到最能代表大易武普洱茶神韻的滋味。

為了尋找這個滋味,他撬開了珍藏許久的福元昌圓茶,邀請專家一起不停地品鑒試喝,三五個月就被“研究”殆盡了,而複刻出來的茶樣,與原品還是有差距。懷揣著對普洱茶負責、對福元昌負責的信念,陳升河內心沒有猶豫,而福元昌圓茶這一喝,也喝了近十年,整整喝掉兩筒,按2013年拍賣價來算,價值高達2000萬元!

一切努力都沒有白費,陳升河做到了。整整十年,經過反復嘗試研究,他們最終複刻出四個產品系列,與陳升福元昌品牌一同亮相品鑒會。每一款都完美複刻百年前的神韻滋味,福元昌真的“復活”了!

陳升河對制茶品質的絕對追求,再現了福元昌號在普洱茶歷史風雲中“品質為王”的江湖地位,福元昌圓茶也被眾人尊稱為“普洱茶王”。但凡福元昌號所出的茶品,絕不容許有任何馬虎。除必須用易武正山的大葉種喬木原料、三級以上最優質的茶青製作外,還盡可能地以當地古茶園的頭春茶為原料。因此茶葉厚大、條索寬扁,油光雖淡薄,而茶氣強勁,充分彰顯易武正山普洱茶的特色,這也正是福元昌號圓茶最明顯的特徵。

【打造陳升號老班章】

老班章古茶園地處瀾滄江以西布朗山脈,據猛海縣城約60公里,山路崎嶇難行,駕車需要4個小時左右才能到達,也因此保留了老班章村原生態的環境。古茶園海拔1700—1900米,土壤以落葉和沙壤混合型為主,土地肥沃。亞熱帶高原季風氣候帶,冬無嚴寒,夏無酷暑,一年只有旱季、雨季之分,雨季降水豐富,旱季陽光充足,有利於茶樹的生長和養分的積累。茶樹與闊葉林混生,為喜歡漫射光的茶樹提供了優良的生態環境。

老班章村始建於1467年,現存古茶園近5000多畝,平均樹齡在500年以上。據老班章村民小組2007年統計,老班章現有茶樹100年以上78555棵,200年以上70886棵,500年以上37076棵,800年以上9412棵。古茶園年產毛茶約50噸,村民一直沿用傳統古法,人工養護茶樹,該地是雲南省境內少有的不使用農藥、化肥,保留最原始原生態環境的地方。

“要把餘生都安放在這裡。”陳升河對自己說。

2007年初,陳升河以超乎業界想像的大手筆,在雲南西雙版納猛海縣的八公里工業園內,投建了占地150余畝的陳升茶業公司廠區。此前,他已經用半年的時間,帶團隊踏遍西雙版納的各大茶山,收集了無數的茶葉樣本,也反復做了實驗。

從進入猛海開始,陳升河就沒有休息過一天。很多人說陳升河是個“癡”人,放著現成的日子不過,要跑到深山老林來做茶,陳升河說:“茶葉多有意思啊,你只要瞭解它、喜歡它,對它用心,它就會回報令你驚喜的滋味,人都做不到這一點。”

老班章普洱茶因品質非凡,就像國酒茅臺一樣離不開原產地、原材料、原地加工。但長期以來,大部人並沒有喝到真正的老班章茶,原因就是假冒產品多,品質價格不一的班章普洱茶讓眾多的消費者望而卻步。市場的混亂和資源掠奪最終將導致這名揚天下的“老班章”走向毀滅。

為了保證老班章的品質,實行“三個統一”:統一原料收購標準和價格;統一製作標準和辦法;統一銷售價格。茶葉的出品由三個單位共同把關:布朗山鄉班章村村民委員會老班章小組、猛海陳升茶廠、猛海縣布朗山鄉老班章茶葉協會。三家機構共同認證後,茶葉才可出廠。陳升公司也實現了對自身產品品質及價格的控制,促使雲南普洱茶中的至尊“老班章普洱茶”品牌在市場洗禮中得到進一步鞏固,走上更加健康的發展之路。

“都講做茶苦,到底苦不苦?苦啊!但是不苦怎麼會有回甘,讓人想了又想。現在的人沒事老愛說難,要我講在我們年輕那時候才是真難,想想那一代人的選擇何其有限?而現在只要有能力,總有你的一片天地,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

對陳升號的今天和未來發展,陳升河一直是低調而清醒的:“我們還是一家很小的企業,要慢慢走,一百年還很遠,我們不拼衝刺,要拼持久。”

作為一個歷經歲月滄桑的老茶人,茶業的變遷盡在心中,茶的苦澀與回甘盡在心頭,為了尋找那最好的茶,成就一顆茶心,他毅然闖進陌生的茶山,默默耕耘數十年,讓那深山中的珍品再現昔日的榮光。他,就是茶人——陳升河。

年逾花甲的陳升河先生,與茶相伴四十載,慷慨感言:“吾自少年涉足于茶,至今已四十載,雖歷經曲折無數,卻依然興致萬千。今聚畢生之力及制茶心得,於茶之源頭,置地築廠,欲與天下茶人樂在其中,以圓人生之茶緣。與君開懷盡興之餘,若能為千秋普洱茶于盛世之際,光大傳延,盡綿薄之力,足矣!”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