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甜粽子or鹹粽子?是時候爭一下高低了!

馬上端午小長假就要來了, 朋友們可以趁著假期出去散散心, 旅旅遊。 當然不要忘了我們為什麼要過端午節, 進入科普環節:

農曆五月初五, 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它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 端午也稱端五, 端陽。 此外, 端午節還有許多別稱, 如:午日節、重五節, 五月節、浴蘭節、女兒節, 天中節、地臘、詩人節、龍日等等。 雖然名稱不同, 但總體上說, 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還是同多於異的。

過端午節, 是中國人二千多年來的傳統習慣, 由於地域廣大, 民族眾多, 加上許多故事傳說, 於是不僅產生了眾多相異的節名, 而且各地也有著不盡相同的習俗。 其內容主要有:女兒回娘家, 掛鍾馗像, 迎鬼船、躲午, 帖午葉符, 懸掛菖蒲、艾草, 遊百病, 佩香囊, 備牲醴,賽龍舟, 比武, 擊球, 蕩秋千, 給小孩塗雄黃, 飲用雄黃酒、菖蒲酒, 吃五毒餅、鹹蛋、粽子和時令鮮果等, 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動漸已消失外,

其餘至今流傳中國各地及鄰近諸國。 有些活動, 如賽龍舟等, 已得到新的發展, 突破了時間、地域界線, 成為了國際性的體育賽事。

關於端午節的由來, 說法甚多, 諸如:紀念屈原說;紀念伍子胥說 ;紀念曹娥說;起於三代夏至節說;惡月惡日驅避說,

吳月民族圖騰祭說等等。 以上各說, 各本其源。 據學者聞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歷史教育》列舉的百餘條古籍記載及專家考古考證, 端午的起源, 是中國古代南方吳越民族舉行圖騰祭的節日, 比屈原更早。 但千百年來, 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 已廣泛深入人心, 故人們“惜而哀之, 世論其辭, 以相傳焉”, 因此, 紀念屈原之說, 影響最廣最深, 佔據主流地位。 在民俗文化領域, 中國民眾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等, 都與紀念屈原聯繫在一起。

雖然端午節已經被某大國申遺, 端午節仍是中國人民中一個十分盛行的隆重節日。

下面來談談粽子, 粽子的文化最早出現於漢代的《說文解字》中, 流傳下來,

粽子的吃法也是五花八門, 比如北方的粽子, 多是簡單白米, 或者雜以赤豆、棗子, 蘸白糖食用。

江南的粽子名聲最盛, 做法也複雜, 尤其是餡, 變化多樣。 和北方粽子的一個重大差異是, 江南粽子的糯米原料, 多預先用醬油浸漬, 與肉餡相蒸, 香味撲鼻。

那麼問題來了, 甜粽子or鹹粽子, 你的選擇是?

甜粽子or鹹粽子 (單選) 0人 0% 甜粽子才是王道 0人 0% 咸粽子才是王道 投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