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陳皮朵娃|“端午”與屈原同志的基情歲月

年年端午, 今又是, 換了人間。

這是名句套用, 出處, 別問我了, 我也是好努力才學來的。 並且今天不談文學, 只整八卦。 一個碼字人,

過節總要應付一堆時令應景文, 不扯八卦, 能行嗎我?

現在一到端午節, 大家就想起屈原, 都說為了紀念他, 才過的端午。 但每到端午吃粽子, 總要想起一個兩千多年前去投江的人, 並且說粽子是為了扔進江裡喂蛟鼇, 以免這些水族居民, 分食屍體, 真是不大有趣, 影響食欲。 我有時候想, 如果屈原大人換個日子投江, 那該叫什麼節?當然, 一個人死去, 能讓大家去江邊喂蛟鼇, 確實也值得“驕傲”個兩千年。

端午節真的是因為屈原而存在麼?

答案很不給力:非也!

端午最初起源也還是跟農耕有關, 跟“一月一”、“二月二”“三月三”……“七月七”、“九月九”之類一樣, 是農時節令, 端午, 指的是, 年度五月初五, 並且屬於“午”月, “端”意指“開初”, 也蘊含“單”義, 簡單說,

是個“三五牌”日子。 古人以為奇月奇日奇數屬陽性, 五月, 恰好仲夏到來, 豔陽開始高照, 所以也叫“端陽”。 也因為這時就是如今俗稱“桑拿天”將至, 潮濕悶熱, 會導致百蟲五毒虐狂, 引發瘟病邪祟的流行, 所以也是惡月惡日, 但中國人民古來就是有智慧而幽默的民族, 所以這個日子, 各家門戶插個艾草, 屋內熏個菖蒲, 又美麗又浪漫, 其實還挺偷懶的, 就把那些害怕煙火味的蟲蟊都嚇跑了。

這個風俗, 早在屈原之前的未可計的時代就有了, 屈原只是恰好選在此日投江, 此後端午跟屈原開上了外掛, 程式同啟到如今。

嚴正地說:屈原同志是一個天才的文學家、杜鵑啼血的教育家、一個偉大的愛國主義者, 《離騷》、《天問》、《九歌》等, 充分體現出他的才華和詩人情懷,

愛國志向。 不過, 這些大家都太熟悉了是不?我對於宏大敘事總是不大習慣, 我有八卦小事的愛好。 於是。

據說1944年, 古典文學專家孫次舟就有指出, 屈原是同性戀者, 不用說, 當時孫專家遭到學界暴扁。 滿頭包的的他向當時的楚辭界專家聞一多求助, 聞是君子, 不會參加打群架, 他只是雙手抄袖, 站邊上說了四個字:“完全正確!”

後來更有鑽研屈原的潘光旦說:“《離騷》、《九歌》、《九思》、《遠遊》、《卜居》、《漁父》等詩, 都可看作他與楚懷王的愛情由親密到疏遠過程的藝術記錄。 ”

哎呀哎呀, 難道是人云亦云?

我只好重新再去讀讀這些偉大作品, 老實說, 我沒太懂那些老師的高深論證, 我喜歡深入淺出的看人物, 屈原大人, 有人說當時是楚懷王的重臣,

三天兩頭被楚懷王召進宮商討國是, 不過, 我看來看去, 屈原大人是貴族沒錯, 但官職僅僅是“三閭大夫”, 主持宗廟祭祀, 兼管王族三大姓子弟教育的差事。 有人說之前是“左徒”, 但我沒看出“左徒”是個什麼官。 是左丞相?類似當今首相?貌似也不是, 司馬遷只說, 屈原居此官時, “博聞強志, 明於治亂, 嫻於辭令。 入則與王圖議國事, 以出號令;出則接遇賓客, 應對諸侯。 ”並“左徒”可以直接升任“令尹”, 可見官職並不是特別高, 權且當他是部長級官員好了。

而這個喜歡穿華美綺服, 脂粉飄飄, 常以“美人”自居的部長級官員, 與王直接商討國是, 好像待遇不恰當, 王怎麼那麼勤政?高管的摺子都看不完哪, 還屢屢聽一個祭祀官嘮叨?真那麼勤政,

即使沒聽屈原的話, 也有它法可補, 不至於亡國啊。

然後, 還得說到, 屈原有個學生, 美男子宋玉, 此人作為學生, 備受屈原賞識, 《九章》裡的《橘頌》, 有郭沫若等的考證說是寫給宋玉的:

後皇嘉樹, 橘徠服兮。

受命不遷, 生南國兮。

深固難徙, 更壹志兮。

……

現在語文課, 解析此文為托物言志的詠物詩, 表面上歌頌橘樹, 實際是詩人對自己理想和人格的表白。 好吧, 說是寫給自己的了。

後皇:即後土、皇天, 指地和天。 嘉:美, 善。 橘徠服兮:適宜水土。 徠, 通“來”。 服從。 後面兩句, 不難理解。

我來白話文一下:

如皇后禦伺皇上, 這一株臨風的玉樹啊,

只服膺于這方水土,

誰也撼不動我的意志, 只跟您在一起,

深深的根啊移不走, 不變的心啊屬於您……

如果這是寫給自己的, 以物詠志,用《頌》,貌似說不過去,但依然可以看出,以“後皇”做比擬,有點意思。個人理解“後皇”之“後”應該做動詞讀,即:以“皇后”禦伺“皇上”,同“以叔隗妻趙衰,生盾”中‘妻’的意義”。所以,這個《橘頌》如果是寫給自己的,那其實也是說明屈原自比女子愛著楚懷王吧。

但我依然願意相信,《橘頌》是寫給宋玉的,宋玉是屈原的得意弟子,跟屈原一樣喜歡華服傅粉,那麼師生之間有過什麼情結,以致作為導師的屈原要這樣讚頌學生,將學生比作“如皇后禦伺皇上的一株臨風玉樹,並且是永不移,心不變的的一棵樹”?

古人士大夫,以及主僕間、師生間的同性戀很多,並且不被主流排斥,大家心照不宣,比如《紅樓夢》寶玉跟秦鐘,那都不是個事兒,並且男女通吃,不耽擱寶玉繼續愛女孩子,也不耽擱北靜王愛寶玉。

但是,後來楚懷王對宋玉越來越親昵,對屈原越來越疏遠,更重要的是,宋玉作為學生,也毫不留情地把老師刪除出好友,跟在楚懷王身邊睥睨天下了。這兩邊拋踹確實讓心懷天下的屈原很鬱悶,而拋棄了屈原之愛的楚懷王,隨後被秦國誘殺。

楚襄王的繼位,並沒有改善屈原的待遇,不知道襄王有沒有男風之好,但是他不愛聽屈原的嘮叨,也不喜歡他抒發的情懷,乾脆把屈原趕出郢都,扔老遠的江南去了,俊逸飄灑憂國忠君的屈原大人焦心灼骨,蓬頭散髮奔走呼號于汨羅江邊,發出《天問》,而“天若有情天亦老”啊,屈原大人!可惜這個道理一千多年後,才被另一個不得意的詩人李賀說出來。而後,秦軍攻破楚都郢都,楚國滅。

於是,西元前278年的汨羅江,在端午日,發出了一聲沉悶的響聲。

屈原同志的基情歲月,可謂跟楚國同命運共存亡。

端午吃粽子的習俗,更是後人的演繹,硬是把一個失意官員的投江自盡,搞成了灑向人間都是“粽”。也好!也好!我沒意見了!

以物詠志,用《頌》,貌似說不過去,但依然可以看出,以“後皇”做比擬,有點意思。個人理解“後皇”之“後”應該做動詞讀,即:以“皇后”禦伺“皇上”,同“以叔隗妻趙衰,生盾”中‘妻’的意義”。所以,這個《橘頌》如果是寫給自己的,那其實也是說明屈原自比女子愛著楚懷王吧。

但我依然願意相信,《橘頌》是寫給宋玉的,宋玉是屈原的得意弟子,跟屈原一樣喜歡華服傅粉,那麼師生之間有過什麼情結,以致作為導師的屈原要這樣讚頌學生,將學生比作“如皇后禦伺皇上的一株臨風玉樹,並且是永不移,心不變的的一棵樹”?

古人士大夫,以及主僕間、師生間的同性戀很多,並且不被主流排斥,大家心照不宣,比如《紅樓夢》寶玉跟秦鐘,那都不是個事兒,並且男女通吃,不耽擱寶玉繼續愛女孩子,也不耽擱北靜王愛寶玉。

但是,後來楚懷王對宋玉越來越親昵,對屈原越來越疏遠,更重要的是,宋玉作為學生,也毫不留情地把老師刪除出好友,跟在楚懷王身邊睥睨天下了。這兩邊拋踹確實讓心懷天下的屈原很鬱悶,而拋棄了屈原之愛的楚懷王,隨後被秦國誘殺。

楚襄王的繼位,並沒有改善屈原的待遇,不知道襄王有沒有男風之好,但是他不愛聽屈原的嘮叨,也不喜歡他抒發的情懷,乾脆把屈原趕出郢都,扔老遠的江南去了,俊逸飄灑憂國忠君的屈原大人焦心灼骨,蓬頭散髮奔走呼號于汨羅江邊,發出《天問》,而“天若有情天亦老”啊,屈原大人!可惜這個道理一千多年後,才被另一個不得意的詩人李賀說出來。而後,秦軍攻破楚都郢都,楚國滅。

於是,西元前278年的汨羅江,在端午日,發出了一聲沉悶的響聲。

屈原同志的基情歲月,可謂跟楚國同命運共存亡。

端午吃粽子的習俗,更是後人的演繹,硬是把一個失意官員的投江自盡,搞成了灑向人間都是“粽”。也好!也好!我沒意見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