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不受歡迎的蘇格拉底

吳仁麟

多年前, 在北京大學和幾位哲學系的老師聊天, 我問這幾位優秀的哲學學者, 為什麼歷史上的大哲學家裡比較知名的都是西方人?中國也有許多哲學家, 這些人的思想反而是大部分的中國人不孰悉的。

比如, 中國沒有像蘇格拉底這樣的人。

那幾位北大哲學老師到今天還是沒有回答我的問題, 他們可能也好奇, 為什麼蘇格拉底沒有出生在中國?

這件事情可能可以從「蘇格拉底之死」這件事來談起。

「蘇格拉底之死」也是許多西洋名畫共同的主題, 從十七世紀在法國開始出現, 在十八世紀發展到高峰,

這個現象也反應了西方思潮對蘇格拉底這個人言行與思想的重視。

蘇格拉底的死亡也標示了西洋哲學的一個重要節點, 說明了什麼是哲學以及什麼是哲學家, 也對於道德和正義開始了無止盡的思辯。

蘇格拉底是西洋哲學的奠基人, 死于西元前399年, 和孔子算是同一代人, 兩個人都活在一個思想非常奔放的年代。 但是蘇格拉底做了一件孔子沒做的事, 他用自己的死來說明什麼是哲學家。

因為不肯放棄自己的信念和論述, 蘇格拉底選擇服毒自殺, 當時雅典法庭組成了500人的陪審團來審他, 280個人說他有罪, 罪名是他的思想腐蝕年青人的心智, 不聽從長輩不信神。 不過陪審團當時也開出但書, 說只要他認罪改過就可以不被處死,

但是蘇格拉底還是選擇了為自己的理念而死, 從被定罪到處死那一年的時間裡, 許多人想幫助蘇格拉底逃亡, 但是他還是選擇死亡。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 蘇格拉底其實是為他的不受”歡迎”而死, 儘管陪審團裡還有220個人支持他, 但是他還是不肯為自己的信念向其他的280個人讓步。 這件事如果發生在今天, 很多人也許會大贊蘇格拉底有”被討厭的勇氣”, 但是在當時他卻是為了這樣的堅持而送命。

蘇格拉底定義了哲學家是該為自己認為對的事付出一切的人, 但是他的死也讓人思考一個人該如何去處世, 我們該不顧他人的眼光活出自己?還是迎合各種世俗的需要去做個所謂受歡迎的人?蘇格拉底因為不受歡迎而被判了死刑,

他不因為任何人的眼光改變想法, 但是他之所以寧願死也不是因為賭氣或逞強, 而他所堅持的, 就是哲學的最根本也最核心的精神, 以理智來追求真理, 即使在不被認同時仍然自信, 這也是為什麼在希臘時代哲學會被稱為「愛智之學(philoSophia)」。

現在的蘇格拉底已經成了圖騰, 鼓舞著人生所必需追求的某種永恆價值, 永遠不要忘了讓自己成為一位更有智慧的人。 而哲學也成了一種對抗世俗種種的強大力量, 自古以來的哲學家都在追求智慧的道路上不斷的與各種挑戰衝擊, 如同蘇格拉底去面對自己的不受歡迎。

在人的社會裡, 一個人為了受歡迎, 往往必須接受社會規畫的各種言行舉止標準,

這些標準轉化成法律、倫理、道德, 甚至社會觀感和常理, 而每個人活著就必須依這些規畫來過日子。 因為只要不依這些規範就有可能會成為異類, 被視為不受歡迎的人受到仇視甚至排擠。 但有趣的是, 人類的各種價值往往也昨是今非, 我們就可以明白這些法律和道德甚至社會觀感其實也只是另一種季節流行商品。

而蘇格拉底的不受歡迎, 應該和他慣常的說話方式有關, 他喜歡質疑一切, 認為人生應該只關心真理、善念和重要的事, 儘管他老是說自己不是為反對而反對, 但是和他說過話的人往往恨他恨得咬牙切齒, 特別是他常常喜歡用那一套「蘇格拉底詰問法」來和人對話。

「蘇格拉底詰問」通常分成「問、反、證」三個步驟,

比如他曾經和當時雅典最受尊崇的拉黑斯將軍對話, 蘇格拉底先丟出第一個問題:「什麼是勇氣?」。

「加入軍隊並且面對敵人時不撤退就是勇氣」拉黑斯回答他。

「那波斯人曾經在和斯巴達人對戰時先撤退後來終於贏得戰爭, 這不是勇氣嗎?」他這樣問得拉黑斯啞口無言。

又比如和當時的富豪曼諾對話。

「什麼是美德?」蘇格拉底問曼諾。

「美德就是富有」曼諾回答。

「所以如果富有是靠不正當的手段得來的還能叫美德嗎?」蘇格拉底再問他。

「那當然不是美德」曼諾說。

「所以富有不是美德, 不富有也不是沒有美德」蘇格拉底說。

這些兩千多年前蘇格拉底所問的問題其實也一直被問到今天, 但是為什麼一個人富可敵國就老是被尊敬?而一個人一文不名就會被歧視?富者貴而貧者賤看來不合理, 人們也明知道這些事情和是非道德無關,卻往往在內心裡有牢不可破的價值判斷。

所以,如果我們能用蘇格拉底詰問和來思考人生的一切,至少能為自己的價值體系打下某種地基,如同一顆根基穩固的大樹,不會在人生的各種風言風語中被吹倒。

蘇格拉底的故事告訴我們,不要在乎有多少人反對,而該在乎這些反對的理由有多充分,如果這些理由是根據有品質的方式思考而言,我們才該重視。在民主和民粹之外,更重要的是專業和理性,這才能讓我們的人生越活越智慧。即使在不受理解和歡迎時,也能自信的面對人生的一切。

人們也明知道這些事情和是非道德無關,卻往往在內心裡有牢不可破的價值判斷。

所以,如果我們能用蘇格拉底詰問和來思考人生的一切,至少能為自己的價值體系打下某種地基,如同一顆根基穩固的大樹,不會在人生的各種風言風語中被吹倒。

蘇格拉底的故事告訴我們,不要在乎有多少人反對,而該在乎這些反對的理由有多充分,如果這些理由是根據有品質的方式思考而言,我們才該重視。在民主和民粹之外,更重要的是專業和理性,這才能讓我們的人生越活越智慧。即使在不受理解和歡迎時,也能自信的面對人生的一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