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淮古今治水名家 最後一位家喻戶曉

五月天, 陽光明媚, 有些熱了又不太熱, 氣候宜人, 適合外出野遊。 閒暇時分, 沒有目的, 即興而行, 都是風景地, 走到哪是哪。

一日, 來到綠樹成蔭的櫻花園, 依傍在古淮河邊, 靜寂無聲, 好個去處, 偶見幾叟在岸邊垂釣。

淮櫻花園水利文化廣場

在穿越公園的母愛路邊, 發現一似老鷹展翅的雕塑, 標為水利法治文化廣場, 順著走過去, 沒見什麼法治, 倒看到了些文化, 一佈滿青藤的文化長廊, 都在宣傳淮水文化, 原來淮地歷史上產生不少治水名人, 宣傳牌上把治水功績說得比較周詳。

華夏治水第一英雄夏禹

古淮河, 又被稱為廢黃河, 歷史上黃河氾濫, 改道奪淮入海。 隨著改革開放, 各地對河兩岸進行規劃整治, 已是一派風光旖旎, 方便百姓休閒。

水火無情, 歷史上常常發生的水患才不好玩, 於是才產生一些治水名家, 為當地的水利建設作出了貢獻, 利及後世。

三國名將陳登

東漢末年淮浦, 今漣水人陳登, 因獻計破呂布有功, 被曹操任命為廣陵郡太守, 賞罰分明, 開道裡運河, 縮短江淮水路, 興築多項水利設施, 護佑百姓良田, 深得江淮民心。

三國呂布

潘季馴, 今浙江湖州人, 是明代著名的治河專家。 當時黃河南下奪淮, 注入黃海, 危及沿河的皇陵及漕運的暢通。 潘季馴在任總理河道大臣期間, 主持治理黃河、運河, 提出束水攻水理論, 進行綜合治理, 注重提防修守。 所著《河防一覽》, 對後世治河影響很大。

明治水專家潘季馴

靳輔, 在康熙時, 任皇帝靳輔為河道總督, 擔起治河重任, 審觀全域, 根據黃河、淮河、運河形勢, 因地治宜, 疏築並舉, 疏通淮水入海通道, 保證暢通。 著有《治河方略》一書。

高斌, 在雍正、乾隆時任江南河道總督, 繼承靳輔治河方略, 針對淮段黃河河流湍急, 加固運河南堤, 鞏固北岸堤防, 確保安全。

清治水名人高斌

郭大昌,是清乾隆時知名的水利專家,熟習河工技術,精於堵塞決口,人稱“老壩工”,被淮揚道聘為幕僚,剛直不阿。時黃河決淮陰清江浦老壩,危及居民,形勢嚴重。河道總督原計劃50天,花銀50萬兩堵口。請來郭大昌,僅用20天,銀10萬餘兩堵住決口。

當時與知名學者包世臣一起全高調查黃淮運周邊形勢,對其稱讚有加,採納他很多治河方略見見解,寫成《中衢一勺》一書,稱他為賢才!

著名學者包世臣書法

提到治水人物,不得不說最有名二千年前的大禹,不畏艱難,智慧過人,改堵為疏;他公而忘私,治水十三年,三過家門而不入,與古淮河也有一段淵源。據傳大禹多次察看淮河水情,鑿山導淮,是華夏第一位治理大洪水的領袖!

歷史至今,一直流傳著夏禹治水動人的事蹟,大禹在自然災害面前不屈服,不畏艱險,已經積澱成為中華民族精神的代表!

啟功書上善若水

這次櫻花遊,踏入花叢中,意外地接受了一次水文化洗禮。中華文化與水的關係十分密切,水乳交融,黃河水,淮水情,水代表著智慧,不居高下,隨勢而行。“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上善若水,心如止水!

東漢治水專家陳登

清治水名家郭大昌事蹟

大禹治水象徵中華精神

~願超越一切的平靜與你同在~

圓明於2017、5、27

【國學解碼——高大 深廣 百科式 全方位 解碼生命萬法頭條自媒體!

國學正能量,解碼逗趣樂!如此有緣,歡喜訂、評、轉~】

清治水名人高斌

郭大昌,是清乾隆時知名的水利專家,熟習河工技術,精於堵塞決口,人稱“老壩工”,被淮揚道聘為幕僚,剛直不阿。時黃河決淮陰清江浦老壩,危及居民,形勢嚴重。河道總督原計劃50天,花銀50萬兩堵口。請來郭大昌,僅用20天,銀10萬餘兩堵住決口。

當時與知名學者包世臣一起全高調查黃淮運周邊形勢,對其稱讚有加,採納他很多治河方略見見解,寫成《中衢一勺》一書,稱他為賢才!

著名學者包世臣書法

提到治水人物,不得不說最有名二千年前的大禹,不畏艱難,智慧過人,改堵為疏;他公而忘私,治水十三年,三過家門而不入,與古淮河也有一段淵源。據傳大禹多次察看淮河水情,鑿山導淮,是華夏第一位治理大洪水的領袖!

歷史至今,一直流傳著夏禹治水動人的事蹟,大禹在自然災害面前不屈服,不畏艱險,已經積澱成為中華民族精神的代表!

啟功書上善若水

這次櫻花遊,踏入花叢中,意外地接受了一次水文化洗禮。中華文化與水的關係十分密切,水乳交融,黃河水,淮水情,水代表著智慧,不居高下,隨勢而行。“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上善若水,心如止水!

東漢治水專家陳登

清治水名家郭大昌事蹟

大禹治水象徵中華精神

~願超越一切的平靜與你同在~

圓明於2017、5、27

【國學解碼——高大 深廣 百科式 全方位 解碼生命萬法頭條自媒體!

國學正能量,解碼逗趣樂!如此有緣,歡喜訂、評、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