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定增王”財通基金:用PE、VC策略投資新三板

“新三板‘最寒冷’的日子可能馬上就要過去了。 ”

新三板線上 · 文/蔡亞茹

“我覺得新三板裡還是有金子, 而且新三板‘最寒冷’的日子可能馬上就要過去了。

”財通基金總經理王家俊在提及新三板市場時指出。

在國內資本市場, 財通基金享有“定增王”之稱。 自2013年以來累計參與500餘個定增項目, 參與資金超過1500多億, 連續多年為同行之最。

“去人少的地方撿金子。 ”和當年發現定增金礦之後, 財通基金正在用PE、VC策略佈局投資新三板。

今年3月份, 財通基金成立了第22只新三板專戶產品。 至此, 財通管理的新三板基金總規模達到近20億元, 是新三板市場少有的“機構大戶”。

定增王的戰略佈局

“財通基金的業務不一定是全面鋪開, 但我們一直想尋找某一細分領域, 在這個領域裡做到最好、做到極致。 ”秉承著這樣的理念, 財通基金在成立不久後就“闖”入A股定增市場並迅速成為該行業老大,

被市場冠名“定增王”。

財通基金成立於2011年, 當時的公募基金正處於行業的低迷期。 “我們成立的時候就有很強的憂患意識, 迫使我們比其他人要有更多的思考, 迫使我們要走不一樣的發展道路, 選擇尋找行業新的機會, 選擇主動出擊。

成立之初, 財通基金就認知到在中國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可能有兩類會發展得比較好:第一類是股東背景非常強大, 例如銀行系、保險系等;第二類就是有自己的特色, 能夠做到差異化競爭, 在細分領域做到NO.1的公司。

“因此, 財通基金從成立之初就定位成為一家特色型的基金公司, 努力在某些細分領域形成自己的絕對優勢, 專心做好一兩件事情、做到極致。 ”王家俊表示。

熟悉資本市場的人士應該還記得2012年的A股,

IPO被叫停後上市公司並購業務逐漸火熱, 而當時的定增市場卻相對“冷清”。 據王家俊回憶, 彼時定增市場上的折扣基本上是八折以下。 此時, 王家俊和他的團隊發現了財通基金的投資方向和邏輯——A股定增市場。

由於當時A股市場大盤點位低, 定增標的增多、參與定增投資者少等綜合原因, 財通基金在2013年就投資了36個標的。 在這一年, 財通基金嘗到了A股定增業務的“甜頭”。

此後的兩年, 財通基金在定增市場乘勝追擊, 2015年中標163個定增項目, 累計獲配金額高達513億元;2016年, 在市場低迷的環境下, 中標179個定增專案, 參與規模600億元。

“定增王”從此墊定江湖。

如今, 深耕A股定增市場多年的財通基金, 無論在參與、報價、盈利等方面都居於行首位。

截至今年一季末, 財通基金已經成功發行1800餘隻產品, 所管理的總資產規模近1700億元。

伴隨著資本市場的發展, 2017年的財通基金有著更加清晰的定位。 “由定增縱深向並購基金、新三板、股權基金的領域, 我們致力成為特色型的資產配置專家, 做上市公司全方位一體化的金融服務商。 ”

王家俊表示, “金融套利的低風險時代一去不返, 整個資管行業的賺錢模式將會發生改變。 ”對於未來, 財通基金會堅持“做最有特色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 致力於成為公募行業中最具有投行思維意識和瞭解並能解決上市公司需求的基金公司做最善意的投資人。

用PE、VC策略投資新三板

談起投資新三板, 財通基金是當之無愧的實戰先行者。

早在2015年, 財通基金就已設立新三板投資部, 前瞻性佈局股權投資領域。

“人少的地方才能撿金子。 ”王家俊對新三板線上介紹, “投資三板是財通基金繼A股定增業務後的又一發展重點”。

今年3月, 財通基金成立了第22只新三板專戶產品, 管理新三板基金總規模接近20億元。 據瞭解, 財通基金主要通過協定轉讓和參與定增的方式投資新三板。 2016年, 財通基金參與了4.6億元新三板定增, 居同業前三。

在流動性不及預期的新三板市場, 財通基金認為“好公司就是流動性”。 “掘金優質個股, 深入投後管理”是財通基金在新三板市場上秉承的投資邏輯, 即用VC\PE的投資理念投資新三板。 截至目前, 在財通基金所投資的新三板標的中, 有超過三分之二的公司已公佈IPO相關進程,對退出較有信心。

在策略方面,財通基金主要關注製造業升級、醫療等行業龍頭。

對於一直被市場關注的“三類股東”問題,財通基金較為樂觀。從目前IPO申報回饋及批文分析,資產管理計畫嵌套有限合夥模式基本已經取得實質性突破,已有相關企業成功過會,但“直接三類股東持股”是否可行仍需等待政策落地。

財通基金表示,在邏輯上“三類股東”問題不應該成為企業IPO的障礙,否則企業將面臨新三板還是A股“二選一”的問題,如此一來將就違背多層次資本市場的初衷。

財通基金進一步指出,如果三類股東問題得以妥善解決,新三板市場將會得到“正面刺激”。目前,存量的數千億“三類股東”資金已深度佈局新三板最優質的公司,從時間上看2017—2018年將是產品到期高峰。如果政策不明確,後續產品安排就會被嚴重掣肘。

“而在增量上,機構佈局新三板時的首要問題就是產品性質問題,即是用有限合夥還是資產管理計畫等三類股東類型產品,相對而言後者整體運行效率更高,如監管層批准三類股東可作為IPO股東,相信眾多機構都會抓緊發行新產品來佈局。”

對於公募基金入市,財通基金表示,“在目前條件下,公募基金入市只能逐步推進。”新三板是個機構市場,幾乎沒有“韭菜”,基金公司無論是以現在的專戶還是未來的公募基金方式入市,只要發揮專業優勢,就有機會獲得不錯的收益。

(注:本文為新三板線上原創稿件,轉載需注明出處和作者,否則視為侵權。)

有超過三分之二的公司已公佈IPO相關進程,對退出較有信心。

在策略方面,財通基金主要關注製造業升級、醫療等行業龍頭。

對於一直被市場關注的“三類股東”問題,財通基金較為樂觀。從目前IPO申報回饋及批文分析,資產管理計畫嵌套有限合夥模式基本已經取得實質性突破,已有相關企業成功過會,但“直接三類股東持股”是否可行仍需等待政策落地。

財通基金表示,在邏輯上“三類股東”問題不應該成為企業IPO的障礙,否則企業將面臨新三板還是A股“二選一”的問題,如此一來將就違背多層次資本市場的初衷。

財通基金進一步指出,如果三類股東問題得以妥善解決,新三板市場將會得到“正面刺激”。目前,存量的數千億“三類股東”資金已深度佈局新三板最優質的公司,從時間上看2017—2018年將是產品到期高峰。如果政策不明確,後續產品安排就會被嚴重掣肘。

“而在增量上,機構佈局新三板時的首要問題就是產品性質問題,即是用有限合夥還是資產管理計畫等三類股東類型產品,相對而言後者整體運行效率更高,如監管層批准三類股東可作為IPO股東,相信眾多機構都會抓緊發行新產品來佈局。”

對於公募基金入市,財通基金表示,“在目前條件下,公募基金入市只能逐步推進。”新三板是個機構市場,幾乎沒有“韭菜”,基金公司無論是以現在的專戶還是未來的公募基金方式入市,只要發揮專業優勢,就有機會獲得不錯的收益。

(注:本文為新三板線上原創稿件,轉載需注明出處和作者,否則視為侵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