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過度“講究”的十大育兒方法,對孩子並無卵用

很多新手寶媽, 熟讀各種育兒寶典。 孩子從落地開始, 就開始各種講究新式育兒法。

都說第一個孩子看書養, 第二個孩子當豬養。 我們一起來看看哪些是講究過頭的育兒方法。 作為媽媽, 我們能理解對孩子的萬般呵護, 但是沒有自我的育兒, 實在是不值當與錯誤。

一、反復消毒, 空氣裡都是消毒味的偏執

新手媽媽快臨盆的情況下, 還不忘囑咐家裡人備好消毒水。 孩子出生後, 每次沖奶粉, 奶瓶都要高溫消毒, 一天消毒五六次。 有關孩子的東西, 每用一次, 都需要消毒。

這樣一點都見不得“菌”的環境真的好嗎?

專業的兒科醫生給出的答覆是NO。 無菌的環境並不利於寶寶的發育成長。

就拿奶瓶來講, 消毒當然是必須的, 因為它與孩子的接觸最多。 至於玩具, 衣服之類的及時清洗, 注意陽光直曬即可, 無需使用專門的消毒劑。

就我們的居住環境來講, 少量的細菌並不會對孩子的健康造成威脅。

如果孩子在過度保護的無菌環境下成長, 不僅他們的抵抗力會降低, 還會令孩子吸入消毒成分中的有害物質。

二、媽媽離不開孩子, 藉口“我的孩子離不開我”

生孩子前, 很多准媽媽都會與自己的朋友約好一起出來透透氣。


後來有些准媽媽變成了寶媽後, 時刻擔心著家裡的孩子, 是不是要打電話回家問問寶寶怎樣了。 再後來, 她就不出來聚會了。

三、迷信所謂的“哭聲訓練法”, 不遵從內心的感受

“哭聲訓練法”曾經在媽媽圈中甚為流行, 連大明星馬伊琍在訓練大女兒愛馬睡整覺也採用過“哭聲免疫訓練”。


這種煎熬于我于她於全家都是巨大折磨, 最後聽我媽的勸, 把她的床緊挨我的大床, 半夜醒來就伸手拍拍她, 從此我們和她都睡得無比踏實。 ”

直到今天, 還有無數媽媽在踐行這種看似科學, 實則殘忍的“哭聲訓練法”。

其實, 帶孩子沒有那麼多講究, 遵循自己內心的感受就好, 當你感到於心不忍的時候, 多半也是孩子痛苦煎熬的時候。

四、片面理解育兒指南, 定時定量餵食而不顧寶寶需求

現在的年輕父母, 都講究科學育兒, 餵養寶寶喜歡按照書上、網上的育兒指南來。

網上確實也有流傳甚廣的寶寶食量表, 於是有些媽媽就嚴格按照食量表來喂寶寶, 寶寶胃口好想多吃一口不行, 寶寶身體不舒服想少吃些更不行, 每天非得嚴格定時定量餵養。

拜託, 食量表說的是這個年齡段大部分孩子的食量, 而不是所有孩子都要那樣吃。 每個孩子的情況都不同, 片面理解育兒指南, 只會累了自己, 苦了孩子。

五、給孩子做輔食, 無止境追求精細

能夠用心給孩子做輔食的媽媽,真的很贊。不過,寶寶的食物也無需過分追求精細。

有的寶寶都已經8、9個月了,媽媽們還一直給他們喂泥泥糊糊,其實寶寶早已準備好吃其他食物了。還有些媽媽,怕寶寶嚼不動,總是把食物剪得細細碎碎的,完全剝奪了寶寶咀嚼食物的樂趣。

其實,8—10個月的寶寶,就可以嘗試一些粗放的塊狀食物啦,即使還沒有出牙,寶寶也可以靠牙床咀嚼食物的,還可以促進牙齒生長呢。

而且,孩子兩歲以後,開始進入形狀敏感期,把食物剪碎了,會讓他覺得索然無味。

六、凡事親力親為,家人一插手就擔心

有些媽媽總是在抱怨,孩子都是她一個人帶,家裡誰也指望不上,一副苦大仇深的樣子。

可是,家裡人要幫忙帶孩子的時候,她卻各種挑剔:公公想抱小孩,他嫌人家手洗得不夠乾淨,抱的姿勢不夠舒服;婆婆要給孩子做飯,她嫌營養搭配不合理,火候沒掌控好,非得自己下廚;老公想帶孩子玩,她擔心老公太粗心會讓孩子磕磕碰碰。

既然誰帶你都不放心,那只能是你一個人辛苦咯,怪誰呢?

七、草木皆兵,孩子一有問題就沒了主心骨

我一朋友,生孩子前是大大咧咧的女生,自己生病都不放在心上,照吃照睡。有了孩子以後,像是換了一個人,孩子一有風吹草動就緊張得不得了。孩子換牙的時候發燒,她竟然嚇得打了120叫救護車。

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難免會生各種各樣的病,這正是孩子提高免疫力的機會,家長們需要做的,是保持冷靜、仔細觀察,很多小問題在家裡就可以解決。

八、產假結束,自己的“分離焦慮”比孩子還嚴重

媽媽結束產假回歸職場,是母子之間的第一次分離,適度的“分離焦慮”很正常,不僅孩子會有,媽媽也不例外。

媽媽的這種情緒,很容易感染到孩子,讓孩子更加無法面對與母親的第一次分離,還容易影響到職場上的工作。

其實,孩子沒有那麼離不開你,既然選擇了回歸職場,上班的時候就好好工作,瞎想也沒用,更對不起那份養家糊口的薪水。

九、帶孩子出門,大包小包像搬家

孩子出門,需要帶的東西的確很多,考慮得周到些,會避免很多麻煩。不過,有的媽媽恰恰是考慮得太周到了,恨不得把整個家都搬上路。

比如,生怕孩子沒地方大小便,把嬰兒專用小馬桶也帶上車;怕孩子吃不慣外面的東西,出門還帶了專門的小鍋、小盆、專用碗筷等等;帶孩子上個街溜達,連孩子平時玩的布娃娃也帶上,怕孩子突然想念布娃娃又找不到……

這樣還不如不出門了,在家挺好。

十、刷屏曬娃

孩子剛出生那會兒,爸爸媽媽經常在朋友圈裡曬曬娃很正常,大家也很愛看看新生兒的模樣,可是,平均一天曬娃超過三次,就有刷屏的嫌疑了,有些媽媽連孩子撒尿拉屎都要發朋友圈,更是無聊。

講真,大家對你的孩子沒有那麼大的興趣,況且,你每天直播孩子的吃喝拉撒,孩子知道嗎?同意嗎?

能夠用心給孩子做輔食的媽媽,真的很贊。不過,寶寶的食物也無需過分追求精細。

有的寶寶都已經8、9個月了,媽媽們還一直給他們喂泥泥糊糊,其實寶寶早已準備好吃其他食物了。還有些媽媽,怕寶寶嚼不動,總是把食物剪得細細碎碎的,完全剝奪了寶寶咀嚼食物的樂趣。

其實,8—10個月的寶寶,就可以嘗試一些粗放的塊狀食物啦,即使還沒有出牙,寶寶也可以靠牙床咀嚼食物的,還可以促進牙齒生長呢。

而且,孩子兩歲以後,開始進入形狀敏感期,把食物剪碎了,會讓他覺得索然無味。

六、凡事親力親為,家人一插手就擔心

有些媽媽總是在抱怨,孩子都是她一個人帶,家裡誰也指望不上,一副苦大仇深的樣子。

可是,家裡人要幫忙帶孩子的時候,她卻各種挑剔:公公想抱小孩,他嫌人家手洗得不夠乾淨,抱的姿勢不夠舒服;婆婆要給孩子做飯,她嫌營養搭配不合理,火候沒掌控好,非得自己下廚;老公想帶孩子玩,她擔心老公太粗心會讓孩子磕磕碰碰。

既然誰帶你都不放心,那只能是你一個人辛苦咯,怪誰呢?

七、草木皆兵,孩子一有問題就沒了主心骨

我一朋友,生孩子前是大大咧咧的女生,自己生病都不放在心上,照吃照睡。有了孩子以後,像是換了一個人,孩子一有風吹草動就緊張得不得了。孩子換牙的時候發燒,她竟然嚇得打了120叫救護車。

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難免會生各種各樣的病,這正是孩子提高免疫力的機會,家長們需要做的,是保持冷靜、仔細觀察,很多小問題在家裡就可以解決。

八、產假結束,自己的“分離焦慮”比孩子還嚴重

媽媽結束產假回歸職場,是母子之間的第一次分離,適度的“分離焦慮”很正常,不僅孩子會有,媽媽也不例外。

媽媽的這種情緒,很容易感染到孩子,讓孩子更加無法面對與母親的第一次分離,還容易影響到職場上的工作。

其實,孩子沒有那麼離不開你,既然選擇了回歸職場,上班的時候就好好工作,瞎想也沒用,更對不起那份養家糊口的薪水。

九、帶孩子出門,大包小包像搬家

孩子出門,需要帶的東西的確很多,考慮得周到些,會避免很多麻煩。不過,有的媽媽恰恰是考慮得太周到了,恨不得把整個家都搬上路。

比如,生怕孩子沒地方大小便,把嬰兒專用小馬桶也帶上車;怕孩子吃不慣外面的東西,出門還帶了專門的小鍋、小盆、專用碗筷等等;帶孩子上個街溜達,連孩子平時玩的布娃娃也帶上,怕孩子突然想念布娃娃又找不到……

這樣還不如不出門了,在家挺好。

十、刷屏曬娃

孩子剛出生那會兒,爸爸媽媽經常在朋友圈裡曬曬娃很正常,大家也很愛看看新生兒的模樣,可是,平均一天曬娃超過三次,就有刷屏的嫌疑了,有些媽媽連孩子撒尿拉屎都要發朋友圈,更是無聊。

講真,大家對你的孩子沒有那麼大的興趣,況且,你每天直播孩子的吃喝拉撒,孩子知道嗎?同意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