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上影節片單終於來了,已經聽到錢包在哭

(本文由毒舌電影原創:dsmovie)

繼羡慕北京之後。

現在, 全國影迷又得羡慕上海了。

因為!

6月17日開幕的上海國際電影節, 公佈了開票時間:

2017年6月11日上午8點。

現在放出的首批片單, 簡直閃瞎眼。

4K修復版《這個殺手不太冷》《雌雄大盜》, FOX 2000佳片展單元的《搏擊俱樂部》《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文青不可錯過的《低俗小說》《迷牆》, 還有話題日劇《晝顏》電影版……

全部都想看, 怎麼破?好興奮好興奮……

Sir今天送上一份上影節完全觀影攻略, 看什麼、怎麼看, 全在這。

現在已公佈的展映單元, 包括迪士尼十大經典動畫、日本電影周、FOX 2000、SIFF經典等單元, 涉及德、意、法、日、泰等國新片, 之後還會有更多的展映單元和重磅電影曝光。

這就開擼——

午夜驚奇單元《低俗小說》

午夜驚奇單元是今年電影節為年輕觀眾新增的單元, 這次放映的有《低俗小說》《迷牆》《驅魔人》《午夜凶鈴》《死侍》, 每部都能讓午夜看完的你, 心有餘悸。

不得不提的,

就是昆汀的封神之作《低俗小說》。

多角度、環狀敘事已經被講濫了, Sir就說說昆汀的兩大標籤:

資深戀足癖。

烏瑪·瑟曼還沒露臉, 就先露了十幾秒的腳丫子。

好萊塢爆吊狂魔。

黑老大慘遭員警強暴, 翻身做主人後, 一槍崩掉了員警的丁丁。

刺不刺激?驚不驚喜?

紀錄片單元《天梯:蔡國強的藝術》

網飛出品, 導演凱文·麥克唐納, 拿過奧斯卡最佳紀錄長片, 監製鄧文迪, 製片貝尼特·米勒, 提名過奧斯卡最佳導演。

這部紀錄片記錄了爆破藝術家蔡國強, 製造“天梯”這一視覺奇觀的全過程。

蔡國強是誰?

北京奧運會開、閉幕式上那些流光溢彩的煙花,

就出自視覺藝術總設計蔡國強之手。

他也是60周年國慶的焰火總設計。

而在這部紀錄片裡, 他要完成自己二十多年來的夢想:

做一條天梯。

說白了, 就是把一條500米長的繩梯升上夜空, 然後點燃。

Sir敢說, 每個人童年都幻想過這個經典魔術吧——順著梯子爬上夜空, 然後神奇地消失不見。

光沖他“連接地表和宇宙”的浪漫與豪氣, 這片就值得一看。

迪士尼十大經典動畫《美女與野獸》

如果你還難以忘記今年《美女與野獸》中,大表哥瘮人的微笑。

那就更得看看經典,第一部獲奧斯卡最佳影片提名的動畫片——91年版《美女與野獸》。

片中,迪士尼已經能熟練地使用電腦技術,給畫面製造景深和3D感。

原本計畫打造3D感的場景有三處,但因為經費不足,最後只使用在了貝兒和野獸翩躚起舞的片段。

這麼華麗恢弘的場面,當然要用大銀幕看才爽啊!

《幻想曲2000》

在《幻想曲2000》之前,華特·迪士尼曾親手打造過一版《幻想曲1940》,然後虧得血本無歸。

它太“前衛”。

和別的迪士尼動畫不同,《幻想曲》無意讓音樂配合故事,而是以經典交響樂為主,用圖像來配合每一個鼓點、每一段旋律。

甚至,連每一段樂句的情緒,都被具象化成極具想像力的畫面——

斯特拉文斯基的《火鳥組曲》,以低沉的絃樂器演奏為引子,此時你只能看到一副沉寂的冬日景象。

隨著銅管與木管樂器的短句,畫面也漸漸有了生機。

春神造花,也跟女媧造人似的,捏得不滿意還要回爐重造一下。

隨著旋律越來越急促激昂,春神也肆意地將蒼白的雪原變得絢目。

1940年的實驗雖然在票房上失敗了,但毀譽參半的口碑,證明了這次嘗試的價值:

有人認為畫面扼殺了交響樂給人的遐想,破壞了它的嚴肅性,但也有人認為,老版《幻想曲》就是MTV的前身,甚至開創了交響樂的新形式。

即使是失敗的,這個偉大的嘗試也值得我們的掌聲。

日本片單《童使》

《咒怨》導演清水崇新作,一如既往地把小朋友們拍出了詭異的萌感……

明明是圓圓的正太眼,卻似乎在暗處窺伺。

片名《童使》,也譯作《控制孩子的人》,故事說的是一名兒童失蹤後,和他有關的成年人也接連死去。

原來,這些大人在孩子失蹤前,都被孩子怨恨過……

而這群孩子背後的操縱者,又是誰?

清水崇導演在採訪中表示,孩子的世界純淨而敏感,這部電影希望傳達對大人與孩子之間的一些思考。

不,導演你明明在說,別惹熊孩子!!

《貓忍》

《貓屎》……哦不《貓忍》,是《貓侍》原班人馬推出的又一部貓片,適合想放鬆大腦、輕鬆吸貓的鏟屎官。

男主是個從小失去父親的忍者,然而這只肥貓身上,有“爸爸的味道”。

於是他認貓作父,開始了帶貓修行。

比如……秘技:輕撫父臀。

抱爹行走。

別看這些活動瞧起來輕鬆,這只橘貓體重超過16公斤,男主每天摟著貓爸爸,肱二頭肌都要爆炸了好嗎。

雖然主子受到皇帝般的待遇,四爪不沾陽春水,但從片場花絮就能看出,貓主子顯然對這群“兒子”不堪其擾啊。

“一帶一路”單元《嘿瑪 嘿瑪》

早就聽說它的存在了——

能讓周迅、梁朝偉客串的一部不丹電影。

大量圖騰、民俗符號、禪語故事,給這部片蒙上一層神秘寧和的霧氣。

每隔十二年,就會有人被選中,戴上面具,進行兩周的齋戒。

在這段時間裡,他們需要隱藏自己的性別,絕不能摘下面具(為什麼突然想起了《大開眼戒》……)。

不論是對人性和神性的探討,還是對不丹風物的描繪,都讓這部片的影像風格更為獨特。

FOX 2000佳片展

這個單元全名是“FOX 2000: 從紙墨到光影”,所展的影片來自福斯2000電影公司,基本都是由小說改編而成的文藝電影。

這次放映的片也部部經典:《搏擊俱樂部》《怒火救援》《與歌同行》《穿普拉達的女王》《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但最推薦的當然還是——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一個看似華麗,內裡殘酷的食人童話。

和一頭老虎在海上漂流,也是和自己內心的獸性搏鬥的歷程。

不過最讓人震撼的,還是李安帶來的奇幻景象。

可以說,這部電影如果不能在大銀幕上看,你的觀影樂趣會少50%,甚至更多。

一個好消息,一個壞消息:

這次上海國際電影節,將以IMAX制式放映《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但!只有兩場。

Sir只能說,祝你手快。

主席影展

顧名思義,這是本屆評委會主席,羅馬尼亞導演克利斯蒂安·蒙吉的專屬單元。

他的電影總帶有史詩氣質,常刻畫一群人,一個時代,還有整個社會。

獲金棕櫚大獎的《四月三周兩天》,講的是羅馬尼亞社會主義時期,女大學生違法墮胎的故事。

參與導演的短篇集《黃金時代的故事》,則描繪了過去荒誕的烏托邦。

這次參展一共有四部:《畢業會考》《幸福在西方》 《四月三周兩天》 《山之外》 。

《畢業會考》

明明出自羅馬尼亞導演之手,拍的也是羅馬尼亞式問題,卻幾乎說盡了中國人的集體焦慮:

升學難、看病難、走後門、找關係、婚姻危機……

誠實得很殘酷。

故事主角羅密歐是一位醫生,他最掛心的,是女兒伊萊紮的畢業會考。

然鵝,會考前一天伊萊紮卻遭受匪徒襲擊,差點被強姦。右手骨折,到醫院打了石膏。那考試呢——明明知道答案,可手不聽使喚啊。

到這份上,就不再是女兒一個人的考試了,成了羅密歐的社會關係大比拼。

從警局求到醫院,再到官場、考場,終於打通。

但這樣的潛規則只是羅密歐中年考試中的一道難題。

讓他焦頭爛額的煩事還多著呢。

中間要應付情人和妻子,上面要擔心年邁的母親,下面還要應付女兒的不爭氣男朋友……

所有的事情,都在女兒畢業會考期間同時出岔子,讓他的生活幾乎散架。

導演蒙吉,將憂慮的目光聚焦當下,用一場畢業會考,引出了一個人和整個國家的中年危機。

這場畢業會考,不僅在考學生、考家長,也在拷問社會良心。

蒙吉也因為它拿下了坎城主競賽單元的最佳導演獎。

去看吧,你肯定眼熟。

日本電影周《晝顏》

說起2014年最火的日劇,不得不提《晝顏》。

題材直觸現代社會雷區——女性出軌。

靈感源自1967年經典法國電影《白日美人》,所謂的“晝顏妻”,就是平日送老公去上班後認真做家務,順便偷人的雙面人妻。

是的,它禁忌、大膽,揭開了日本社會夫妻關係的潛規則。

但真正好看的是出軌背後的故事,《晝顏》並沒有鼓吹婚外戀,它描繪的是人性的真實欲求,思考的是愛情與婚姻、激情與安穩無法兩全的矛盾與掙扎。

此劇想說的是,這世上,沒幾個天生蕩婦。

無論利佳子還是紗和,出軌的首要原因,都是暗淡的婚姻生活。

另一個原因自然是,不可抵抗的激情誘惑。

導演用盡了心思,發掘諸多生活化的細節,用光、聲、水來烘托氣氛……將偷情拍出了初戀的感覺。

比如在曖昧階段,紗和會給北野聽蟬鳴。

躁動的蟬鳴聲,印證著內心蠢蠢欲動的燥熱。

表面上是蟬鳴,實際上更像是在說:

“我喜歡你啊。”

花這麼多心思,無非是想證明:

從主婦到晝顏妻,婚外情的背後,也許並不只有“作”,還有痛苦、壓抑、救贖與掙脫。

對不起,神啊,我不會求你原諒。

只是想讓他現在屬於我。

這才是《晝顏》的真正魅力。

此次展出的是電影版《晝顏》,劇版的續集(此片定於6月10日在日本上映)。

從導演到編劇、演員都是原班人馬。

故事發生在電視劇結局三年後,離婚後的紗和與北野,再次相遇。婚外情之後何去何從?屆時揭曉。

……估計一票難求。

《滾燙的愛》

去年日本《旬報》十佳第七,有溫情有感動的家庭片。

20年前驚為天人的宮澤理惠扮演單親媽媽雙葉,她的生活非常悲催——

丈夫離家出走,再沒回來;

青春期的女兒,在學校長期受到霸淩;

更慘的是,她患了癌症,只剩下幾個月。

對,人生穀底。

但雙葉沒放棄,選擇滾燙面對。

珍惜為數不多的時間,絕不苟且應付,讓每分每秒都有價值。

我啊…才不要為了苟延殘活而迷失自己生存的意義

雙葉開始風風火火地完成遺願清單——

教女兒做女人的道理:重要的時刻,一定要穿決勝內衣。

找老公,而這位走失老公又自帶了一個“新女兒”。沒關係,一起住。

一家人在一起,涮涮肉、泡泡澡。

雙葉感染了身邊的每個人,導演中野量太也試圖這樣感染觀眾:

人生恒苦。也正因如此,才要滾燙地生活。

4K修復單元《這個殺手不太冷》

不用介紹了吧,它經典得無以復加。

在豆瓣前250強中,排第2位,超過79萬人標記觀看。好於99%的劇情片,好於99%的動作片。

沒看過它的,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愛電影。

看過幾遍的,肯定也不拒絕再來一遍。

娜塔莉·波特曼和讓·雷諾,組成了影史上最難忘的大叔蘿莉CP之一。

就提一句忘不掉的臺詞吧——

人生總是這麼痛苦嗎?還是只有小時候這樣

總是如此

《雌雄大盜》

上世紀60年代經典,公路電影的先驅,獲得當年9項奧斯卡提名。

根據美國歷史上著名雌雄大盜邦妮·派克和克萊德·巴羅的真實經歷拍攝。

由費·唐納薇和沃倫·比蒂,扮演亡命鴛鴦。

這兩人就是在今年年初奧斯卡頒獎典禮上,鬧出烏龍的頒獎嘉賓。

今年是《雌雄大盜》上映50周年。

兩個大盜對抗全世界的故事,別說是在反戰、反傳統,追求自由的60年代,即使放在今天,仍然離經叛道。

因為它將兩個搶銀行的大盜,描繪成了俠士。

邦尼和克萊德持槍搶劫的背後,是對資本壓迫的反抗,更是對命運的反抗,也是對生之激情與自由的強烈渴求。

當時正值美國大蕭條,經濟衰落、精神頹靡、民不聊生。整個社會就像克萊德的性無能一樣,硬不起來。

但克萊德身上還是有一樣硬東西,能吸引性感的邦尼與他一起私奔,那就是——

不要命的反抗精神。

他們也沒壞得那麼徹底,比如他們搶的是銀行,不是存錢的顧客。不到萬不得已,他們不殺人。

有一幕特別有意思。邦尼和克萊德闖進一間空屋,原主人突然出現,與房子告別(這一家人付不起銀行貸款,只能搬走)。

克萊德聽聞,朝房子開槍,並把象徵反抗的手槍遞給房主。

在平民眼裡,克萊德和邦尼就是俠士,做了別人想做又不敢做的事。

此片片名又叫《我倆沒有明天》。

如題,最後一幕也讓Sir至今難忘,兩人被員警包圍,帶著射入身體的150多顆子彈,陽光下相視一笑。

真是浪漫的赴死。

此片不僅為當時反戰的60年代注入了強勁的血液,也宣告了新好萊塢一代的開始。

向大師致敬

今年致敬單元逼格十足,絕對是重頭戲。

致敬兩位已逝的影史殿堂級導演:德國的賴納·維爾納·法斯賓德(逝世35周年)、法國的讓-皮埃爾·梅爾維爾(誕辰100周年)。

賴納·維爾納,天才無疑,被稱為新德國電影運動的心臟。

身兼導演、編劇、演員、製片、劇場經理、編曲、設計、剪接和攝影多職,一生只活了短短37年,14年的拍片生涯,竟然執導了41部電影。

24歲就拍出《愛比死更冷》。舞臺劇般的佈景和表演,持續靜止的長鏡頭……用冷漠得近乎殘忍的理智,迫使觀眾反思。

他說:愛情這東西是最精良、最狡猾、最有效的社會壓迫工具。

他的作品一向以極簡著稱,從不回避現實,哪怕是混亂、殘破的現實,充滿了對歷史的反思,更充滿著對社會壓迫弱勢族群的勇敢批判。

這次展出作品除了《愛比死更冷》,還有《恐懼吞噬靈魂》《寂寞芳心》《中國輪盤》《世界旦夕之間》《維羅妮卡·佛斯的欲望》。

讓-皮埃爾,被稱為黑色犯罪電影之王。

他極其擅長拍攝高智商罪案題材,尤其是警匪片。風格極簡、冷峻、暴力、克制。

拍攝技法受美國警匪和黑社會電影影響;人物外形性格塑造,又融入日本武士電影的風貌,再加上法式審美和黑色幽默,形成了他的獨特風格。

他深刻影響著後來的諸多導演,如馬丁·斯科塞斯、塔倫蒂諾和吳宇森等。

此次展出的作品有《紅圈》《萊昂莫漢神父》《大黎明》《賭徒鮑勃》《眼線》。

SIFF經典單元

又是一個特復古的單元。

《戰艦波將金號》

本片年代久遠,來自1925年的前蘇聯,無聲黑白片。

但它絕對稱得上最偉大的影片之一。

導演謝爾蓋·愛森斯坦,享有“蒙太奇之父”的盛名,他在此片中完美定義了蒙太奇的使用方法。

《戰艦波將金號》堪稱蒙太奇教科書,通過運用一系列蒙太奇手法,將影像語言敘述得出神入化,全片充滿隱喻。即使是石獅子的睡、蹲、站,也可用來隱喻沉睡、猛醒,乃至抗爭。

故事由真實事件改編,講述面對沙皇的腐敗統治和血腥鎮壓,奧德薩海軍波將金號戰艦起義的歷史故事。

其中,更是貢獻了不朽的6分鐘——“奧德薩階梯”橋段。

這是整部影片高潮,導演用一百多個鏡頭組接而成,通過重新整合、放大時空,強化衝擊力,凸顯專制暴力的實質。

“聚焦德國”單元 《契克》

親民又可愛的公路片。

兩個不合群的騷年,來了一場說滾就滾的旅行。公路片該有的元素,它都有,而且足夠好玩。

這是一本《未成年公路旅行指南》。

奇葩旅伴有了,再搞來一輛小破車,路過看不到頭的田野、藍天白雲,車裡放著理查·克萊德曼的磁帶,一路往德國鄉下開。

再一起幹點蠢事,遇上一些有趣的人,當然還要遇到一個不可描述的妹子,最後再解開一些不可告人的秘密。

這趟公路之旅就是一條“成長之路”。

好了,全部攻略就講到這。

再強調下,正式售票開始時間為:2017年6月11日上午8點。

購票平臺有兩個——

線上,獨家售票平臺“淘票票APP”。

線下,上海影城、大光明電影院、和平影都等展映影院。

另外,6月11日至6月16日,已購票影迷到任一家電影節展映影院,都可以通過電影節專用取票機掃碼取票,提前跨影院把多個場次的電影票收入囊中。

雖然也是個剁手節,但這麼剁最有文化有逼格……祝你搶票好運!

反正,Sir是去定了。

最後,附上上海展映單元首批片單:

午夜驚奇單元

《低俗小說》

《迷牆》

《驅魔人》

《午夜凶鈴》

《死侍》

紀錄片單元

《“感恩而死”的漫長旅程》

《東京偶像》

《天梯:蔡國強的藝術》

《佛羅倫斯與烏菲茲美術館》

迪士尼十大經典動畫

《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1937年)

《小飛象》(1941年)

《小鹿斑比》(1942年)

《小美人魚》(1989年)

《美女與野獸》(1991年)

《阿拉丁》(1992年)

《獅子王》(1994年)

《幻想曲2000》(1999年)

《小熊維尼》(2011年)

日本片單

《貓忍》

《童使》

《亂鶯》

《愚行錄》

《員警和我》

《曼谷之夜》

“一帶一路”單元

《嘿瑪 嘿瑪》

《墓地情歌》

《拯救薩莉》

《依依惜別》

《模擬》

《克羅埃西亞憲法》

《火車司機日記》

《史高比耶的解放》

《受傷的心》

FOX 2000 佳片展

《搏擊俱樂部》

《怒火救援》

《與歌同行》

《穿普拉達的女王》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主席影展

《幸福在西方》

《四月三周兩天》

《山之外》

《畢業會考》

日本電影周

《晝顏》

《帝一之國》

《生在幼子》

《晝行閃耀的流星》

《滾燙的愛》

《死亡筆記:點亮新世界》

《真田十勇士》

《卡農》

4K修復單元

《阿爾及爾之戰》

《木屐樹》

《這個殺手不太冷》

《第五元素》

《曼哈頓》

《殘菊物語》

《雨月物語》

《勇敢的心》

《七武士》

《橡皮頭》

《雙峰鎮:與火同行》

《盜火線》《雌雄大盜》

《山中傳奇》

“向大師致敬”單元

賴納·維爾納·法斯賓德

《愛比死更冷》

《恐懼吞噬靈魂》

《寂寞芳心》

《中國輪盤》

《世界旦夕之間》

《維羅妮卡·佛斯的欲望》

讓-皮埃爾·梅爾維爾

《紅圈》

《萊昂莫漢神父》

《大黎明》

《賭徒鮑勃》

《眼線》

SIFF經典單元

《戰艦波將金號》

《卡拉瓦喬》

《三生計》

《東京流浪漢》

“聚焦德國”單元

《契克》

《冷酷的心》

《我的侏儒父親》

《八月的霧》

《羅比和托比的奇幻冒險》

“聚焦義大利”單元

《夢中人》

《偉大的夢想》

《索多瑪的120天幕後事》

《監獄之花》

《一切為了一個女孩》

《可怕的戰爭》

《犯罪行為》

《情聖返鄉》

《湯瑪斯》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

編輯助理:布達佩斯大飯桶、娜塔莉波特大

毒舌電影App—— 嚴選好片,最大電影自媒體影評平臺,千萬影迷聚集的影視社區。

迪士尼十大經典動畫《美女與野獸》

如果你還難以忘記今年《美女與野獸》中,大表哥瘮人的微笑。

那就更得看看經典,第一部獲奧斯卡最佳影片提名的動畫片——91年版《美女與野獸》。

片中,迪士尼已經能熟練地使用電腦技術,給畫面製造景深和3D感。

原本計畫打造3D感的場景有三處,但因為經費不足,最後只使用在了貝兒和野獸翩躚起舞的片段。

這麼華麗恢弘的場面,當然要用大銀幕看才爽啊!

《幻想曲2000》

在《幻想曲2000》之前,華特·迪士尼曾親手打造過一版《幻想曲1940》,然後虧得血本無歸。

它太“前衛”。

和別的迪士尼動畫不同,《幻想曲》無意讓音樂配合故事,而是以經典交響樂為主,用圖像來配合每一個鼓點、每一段旋律。

甚至,連每一段樂句的情緒,都被具象化成極具想像力的畫面——

斯特拉文斯基的《火鳥組曲》,以低沉的絃樂器演奏為引子,此時你只能看到一副沉寂的冬日景象。

隨著銅管與木管樂器的短句,畫面也漸漸有了生機。

春神造花,也跟女媧造人似的,捏得不滿意還要回爐重造一下。

隨著旋律越來越急促激昂,春神也肆意地將蒼白的雪原變得絢目。

1940年的實驗雖然在票房上失敗了,但毀譽參半的口碑,證明了這次嘗試的價值:

有人認為畫面扼殺了交響樂給人的遐想,破壞了它的嚴肅性,但也有人認為,老版《幻想曲》就是MTV的前身,甚至開創了交響樂的新形式。

即使是失敗的,這個偉大的嘗試也值得我們的掌聲。

日本片單《童使》

《咒怨》導演清水崇新作,一如既往地把小朋友們拍出了詭異的萌感……

明明是圓圓的正太眼,卻似乎在暗處窺伺。

片名《童使》,也譯作《控制孩子的人》,故事說的是一名兒童失蹤後,和他有關的成年人也接連死去。

原來,這些大人在孩子失蹤前,都被孩子怨恨過……

而這群孩子背後的操縱者,又是誰?

清水崇導演在採訪中表示,孩子的世界純淨而敏感,這部電影希望傳達對大人與孩子之間的一些思考。

不,導演你明明在說,別惹熊孩子!!

《貓忍》

《貓屎》……哦不《貓忍》,是《貓侍》原班人馬推出的又一部貓片,適合想放鬆大腦、輕鬆吸貓的鏟屎官。

男主是個從小失去父親的忍者,然而這只肥貓身上,有“爸爸的味道”。

於是他認貓作父,開始了帶貓修行。

比如……秘技:輕撫父臀。

抱爹行走。

別看這些活動瞧起來輕鬆,這只橘貓體重超過16公斤,男主每天摟著貓爸爸,肱二頭肌都要爆炸了好嗎。

雖然主子受到皇帝般的待遇,四爪不沾陽春水,但從片場花絮就能看出,貓主子顯然對這群“兒子”不堪其擾啊。

“一帶一路”單元《嘿瑪 嘿瑪》

早就聽說它的存在了——

能讓周迅、梁朝偉客串的一部不丹電影。

大量圖騰、民俗符號、禪語故事,給這部片蒙上一層神秘寧和的霧氣。

每隔十二年,就會有人被選中,戴上面具,進行兩周的齋戒。

在這段時間裡,他們需要隱藏自己的性別,絕不能摘下面具(為什麼突然想起了《大開眼戒》……)。

不論是對人性和神性的探討,還是對不丹風物的描繪,都讓這部片的影像風格更為獨特。

FOX 2000佳片展

這個單元全名是“FOX 2000: 從紙墨到光影”,所展的影片來自福斯2000電影公司,基本都是由小說改編而成的文藝電影。

這次放映的片也部部經典:《搏擊俱樂部》《怒火救援》《與歌同行》《穿普拉達的女王》《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但最推薦的當然還是——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一個看似華麗,內裡殘酷的食人童話。

和一頭老虎在海上漂流,也是和自己內心的獸性搏鬥的歷程。

不過最讓人震撼的,還是李安帶來的奇幻景象。

可以說,這部電影如果不能在大銀幕上看,你的觀影樂趣會少50%,甚至更多。

一個好消息,一個壞消息:

這次上海國際電影節,將以IMAX制式放映《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但!只有兩場。

Sir只能說,祝你手快。

主席影展

顧名思義,這是本屆評委會主席,羅馬尼亞導演克利斯蒂安·蒙吉的專屬單元。

他的電影總帶有史詩氣質,常刻畫一群人,一個時代,還有整個社會。

獲金棕櫚大獎的《四月三周兩天》,講的是羅馬尼亞社會主義時期,女大學生違法墮胎的故事。

參與導演的短篇集《黃金時代的故事》,則描繪了過去荒誕的烏托邦。

這次參展一共有四部:《畢業會考》《幸福在西方》 《四月三周兩天》 《山之外》 。

《畢業會考》

明明出自羅馬尼亞導演之手,拍的也是羅馬尼亞式問題,卻幾乎說盡了中國人的集體焦慮:

升學難、看病難、走後門、找關係、婚姻危機……

誠實得很殘酷。

故事主角羅密歐是一位醫生,他最掛心的,是女兒伊萊紮的畢業會考。

然鵝,會考前一天伊萊紮卻遭受匪徒襲擊,差點被強姦。右手骨折,到醫院打了石膏。那考試呢——明明知道答案,可手不聽使喚啊。

到這份上,就不再是女兒一個人的考試了,成了羅密歐的社會關係大比拼。

從警局求到醫院,再到官場、考場,終於打通。

但這樣的潛規則只是羅密歐中年考試中的一道難題。

讓他焦頭爛額的煩事還多著呢。

中間要應付情人和妻子,上面要擔心年邁的母親,下面還要應付女兒的不爭氣男朋友……

所有的事情,都在女兒畢業會考期間同時出岔子,讓他的生活幾乎散架。

導演蒙吉,將憂慮的目光聚焦當下,用一場畢業會考,引出了一個人和整個國家的中年危機。

這場畢業會考,不僅在考學生、考家長,也在拷問社會良心。

蒙吉也因為它拿下了坎城主競賽單元的最佳導演獎。

去看吧,你肯定眼熟。

日本電影周《晝顏》

說起2014年最火的日劇,不得不提《晝顏》。

題材直觸現代社會雷區——女性出軌。

靈感源自1967年經典法國電影《白日美人》,所謂的“晝顏妻”,就是平日送老公去上班後認真做家務,順便偷人的雙面人妻。

是的,它禁忌、大膽,揭開了日本社會夫妻關係的潛規則。

但真正好看的是出軌背後的故事,《晝顏》並沒有鼓吹婚外戀,它描繪的是人性的真實欲求,思考的是愛情與婚姻、激情與安穩無法兩全的矛盾與掙扎。

此劇想說的是,這世上,沒幾個天生蕩婦。

無論利佳子還是紗和,出軌的首要原因,都是暗淡的婚姻生活。

另一個原因自然是,不可抵抗的激情誘惑。

導演用盡了心思,發掘諸多生活化的細節,用光、聲、水來烘托氣氛……將偷情拍出了初戀的感覺。

比如在曖昧階段,紗和會給北野聽蟬鳴。

躁動的蟬鳴聲,印證著內心蠢蠢欲動的燥熱。

表面上是蟬鳴,實際上更像是在說:

“我喜歡你啊。”

花這麼多心思,無非是想證明:

從主婦到晝顏妻,婚外情的背後,也許並不只有“作”,還有痛苦、壓抑、救贖與掙脫。

對不起,神啊,我不會求你原諒。

只是想讓他現在屬於我。

這才是《晝顏》的真正魅力。

此次展出的是電影版《晝顏》,劇版的續集(此片定於6月10日在日本上映)。

從導演到編劇、演員都是原班人馬。

故事發生在電視劇結局三年後,離婚後的紗和與北野,再次相遇。婚外情之後何去何從?屆時揭曉。

……估計一票難求。

《滾燙的愛》

去年日本《旬報》十佳第七,有溫情有感動的家庭片。

20年前驚為天人的宮澤理惠扮演單親媽媽雙葉,她的生活非常悲催——

丈夫離家出走,再沒回來;

青春期的女兒,在學校長期受到霸淩;

更慘的是,她患了癌症,只剩下幾個月。

對,人生穀底。

但雙葉沒放棄,選擇滾燙面對。

珍惜為數不多的時間,絕不苟且應付,讓每分每秒都有價值。

我啊…才不要為了苟延殘活而迷失自己生存的意義

雙葉開始風風火火地完成遺願清單——

教女兒做女人的道理:重要的時刻,一定要穿決勝內衣。

找老公,而這位走失老公又自帶了一個“新女兒”。沒關係,一起住。

一家人在一起,涮涮肉、泡泡澡。

雙葉感染了身邊的每個人,導演中野量太也試圖這樣感染觀眾:

人生恒苦。也正因如此,才要滾燙地生活。

4K修復單元《這個殺手不太冷》

不用介紹了吧,它經典得無以復加。

在豆瓣前250強中,排第2位,超過79萬人標記觀看。好於99%的劇情片,好於99%的動作片。

沒看過它的,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愛電影。

看過幾遍的,肯定也不拒絕再來一遍。

娜塔莉·波特曼和讓·雷諾,組成了影史上最難忘的大叔蘿莉CP之一。

就提一句忘不掉的臺詞吧——

人生總是這麼痛苦嗎?還是只有小時候這樣

總是如此

《雌雄大盜》

上世紀60年代經典,公路電影的先驅,獲得當年9項奧斯卡提名。

根據美國歷史上著名雌雄大盜邦妮·派克和克萊德·巴羅的真實經歷拍攝。

由費·唐納薇和沃倫·比蒂,扮演亡命鴛鴦。

這兩人就是在今年年初奧斯卡頒獎典禮上,鬧出烏龍的頒獎嘉賓。

今年是《雌雄大盜》上映50周年。

兩個大盜對抗全世界的故事,別說是在反戰、反傳統,追求自由的60年代,即使放在今天,仍然離經叛道。

因為它將兩個搶銀行的大盜,描繪成了俠士。

邦尼和克萊德持槍搶劫的背後,是對資本壓迫的反抗,更是對命運的反抗,也是對生之激情與自由的強烈渴求。

當時正值美國大蕭條,經濟衰落、精神頹靡、民不聊生。整個社會就像克萊德的性無能一樣,硬不起來。

但克萊德身上還是有一樣硬東西,能吸引性感的邦尼與他一起私奔,那就是——

不要命的反抗精神。

他們也沒壞得那麼徹底,比如他們搶的是銀行,不是存錢的顧客。不到萬不得已,他們不殺人。

有一幕特別有意思。邦尼和克萊德闖進一間空屋,原主人突然出現,與房子告別(這一家人付不起銀行貸款,只能搬走)。

克萊德聽聞,朝房子開槍,並把象徵反抗的手槍遞給房主。

在平民眼裡,克萊德和邦尼就是俠士,做了別人想做又不敢做的事。

此片片名又叫《我倆沒有明天》。

如題,最後一幕也讓Sir至今難忘,兩人被員警包圍,帶著射入身體的150多顆子彈,陽光下相視一笑。

真是浪漫的赴死。

此片不僅為當時反戰的60年代注入了強勁的血液,也宣告了新好萊塢一代的開始。

向大師致敬

今年致敬單元逼格十足,絕對是重頭戲。

致敬兩位已逝的影史殿堂級導演:德國的賴納·維爾納·法斯賓德(逝世35周年)、法國的讓-皮埃爾·梅爾維爾(誕辰100周年)。

賴納·維爾納,天才無疑,被稱為新德國電影運動的心臟。

身兼導演、編劇、演員、製片、劇場經理、編曲、設計、剪接和攝影多職,一生只活了短短37年,14年的拍片生涯,竟然執導了41部電影。

24歲就拍出《愛比死更冷》。舞臺劇般的佈景和表演,持續靜止的長鏡頭……用冷漠得近乎殘忍的理智,迫使觀眾反思。

他說:愛情這東西是最精良、最狡猾、最有效的社會壓迫工具。

他的作品一向以極簡著稱,從不回避現實,哪怕是混亂、殘破的現實,充滿了對歷史的反思,更充滿著對社會壓迫弱勢族群的勇敢批判。

這次展出作品除了《愛比死更冷》,還有《恐懼吞噬靈魂》《寂寞芳心》《中國輪盤》《世界旦夕之間》《維羅妮卡·佛斯的欲望》。

讓-皮埃爾,被稱為黑色犯罪電影之王。

他極其擅長拍攝高智商罪案題材,尤其是警匪片。風格極簡、冷峻、暴力、克制。

拍攝技法受美國警匪和黑社會電影影響;人物外形性格塑造,又融入日本武士電影的風貌,再加上法式審美和黑色幽默,形成了他的獨特風格。

他深刻影響著後來的諸多導演,如馬丁·斯科塞斯、塔倫蒂諾和吳宇森等。

此次展出的作品有《紅圈》《萊昂莫漢神父》《大黎明》《賭徒鮑勃》《眼線》。

SIFF經典單元

又是一個特復古的單元。

《戰艦波將金號》

本片年代久遠,來自1925年的前蘇聯,無聲黑白片。

但它絕對稱得上最偉大的影片之一。

導演謝爾蓋·愛森斯坦,享有“蒙太奇之父”的盛名,他在此片中完美定義了蒙太奇的使用方法。

《戰艦波將金號》堪稱蒙太奇教科書,通過運用一系列蒙太奇手法,將影像語言敘述得出神入化,全片充滿隱喻。即使是石獅子的睡、蹲、站,也可用來隱喻沉睡、猛醒,乃至抗爭。

故事由真實事件改編,講述面對沙皇的腐敗統治和血腥鎮壓,奧德薩海軍波將金號戰艦起義的歷史故事。

其中,更是貢獻了不朽的6分鐘——“奧德薩階梯”橋段。

這是整部影片高潮,導演用一百多個鏡頭組接而成,通過重新整合、放大時空,強化衝擊力,凸顯專制暴力的實質。

“聚焦德國”單元 《契克》

親民又可愛的公路片。

兩個不合群的騷年,來了一場說滾就滾的旅行。公路片該有的元素,它都有,而且足夠好玩。

這是一本《未成年公路旅行指南》。

奇葩旅伴有了,再搞來一輛小破車,路過看不到頭的田野、藍天白雲,車裡放著理查·克萊德曼的磁帶,一路往德國鄉下開。

再一起幹點蠢事,遇上一些有趣的人,當然還要遇到一個不可描述的妹子,最後再解開一些不可告人的秘密。

這趟公路之旅就是一條“成長之路”。

好了,全部攻略就講到這。

再強調下,正式售票開始時間為:2017年6月11日上午8點。

購票平臺有兩個——

線上,獨家售票平臺“淘票票APP”。

線下,上海影城、大光明電影院、和平影都等展映影院。

另外,6月11日至6月16日,已購票影迷到任一家電影節展映影院,都可以通過電影節專用取票機掃碼取票,提前跨影院把多個場次的電影票收入囊中。

雖然也是個剁手節,但這麼剁最有文化有逼格……祝你搶票好運!

反正,Sir是去定了。

最後,附上上海展映單元首批片單:

午夜驚奇單元

《低俗小說》

《迷牆》

《驅魔人》

《午夜凶鈴》

《死侍》

紀錄片單元

《“感恩而死”的漫長旅程》

《東京偶像》

《天梯:蔡國強的藝術》

《佛羅倫斯與烏菲茲美術館》

迪士尼十大經典動畫

《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1937年)

《小飛象》(1941年)

《小鹿斑比》(1942年)

《小美人魚》(1989年)

《美女與野獸》(1991年)

《阿拉丁》(1992年)

《獅子王》(1994年)

《幻想曲2000》(1999年)

《小熊維尼》(2011年)

日本片單

《貓忍》

《童使》

《亂鶯》

《愚行錄》

《員警和我》

《曼谷之夜》

“一帶一路”單元

《嘿瑪 嘿瑪》

《墓地情歌》

《拯救薩莉》

《依依惜別》

《模擬》

《克羅埃西亞憲法》

《火車司機日記》

《史高比耶的解放》

《受傷的心》

FOX 2000 佳片展

《搏擊俱樂部》

《怒火救援》

《與歌同行》

《穿普拉達的女王》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主席影展

《幸福在西方》

《四月三周兩天》

《山之外》

《畢業會考》

日本電影周

《晝顏》

《帝一之國》

《生在幼子》

《晝行閃耀的流星》

《滾燙的愛》

《死亡筆記:點亮新世界》

《真田十勇士》

《卡農》

4K修復單元

《阿爾及爾之戰》

《木屐樹》

《這個殺手不太冷》

《第五元素》

《曼哈頓》

《殘菊物語》

《雨月物語》

《勇敢的心》

《七武士》

《橡皮頭》

《雙峰鎮:與火同行》

《盜火線》《雌雄大盜》

《山中傳奇》

“向大師致敬”單元

賴納·維爾納·法斯賓德

《愛比死更冷》

《恐懼吞噬靈魂》

《寂寞芳心》

《中國輪盤》

《世界旦夕之間》

《維羅妮卡·佛斯的欲望》

讓-皮埃爾·梅爾維爾

《紅圈》

《萊昂莫漢神父》

《大黎明》

《賭徒鮑勃》

《眼線》

SIFF經典單元

《戰艦波將金號》

《卡拉瓦喬》

《三生計》

《東京流浪漢》

“聚焦德國”單元

《契克》

《冷酷的心》

《我的侏儒父親》

《八月的霧》

《羅比和托比的奇幻冒險》

“聚焦義大利”單元

《夢中人》

《偉大的夢想》

《索多瑪的120天幕後事》

《監獄之花》

《一切為了一個女孩》

《可怕的戰爭》

《犯罪行為》

《情聖返鄉》

《湯瑪斯》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

編輯助理:布達佩斯大飯桶、娜塔莉波特大

毒舌電影App—— 嚴選好片,最大電影自媒體影評平臺,千萬影迷聚集的影視社區。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