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畫譜,精美絕倫的清宮秘傳鳥譜圖 欣賞

這些花鳥, 都是清宮絕頂級的作品。 《鳥譜》共十二冊, 其第一至四冊隨清宮舊藏的大批珍貴文物, 被蔣介石國民政府運至臺灣, 目前, 被保存在臺北故宮博物院;而第五至十二冊則收藏在故宮博物院。 該《鳥譜》每冊的畫幅尺寸及裝裱形制均相同, 即縱41.9釐米, 橫43.9釐米, 為左右對開式。

右頁繪工筆重彩花鳥畫一幀, 涉及鳴禽、攀禽、陸禽、猛禽、涉禽和游禽等六個生態類型的鳥, 數十個品種;左頁以漢、滿兩種文字書寫其名稱、形態特徵、產地、習性等, 並抄錄《爾雅·釋鳥》《詩疏》《禽經》等典籍中的相關著錄。

徽姑娘 毛筆 狼魁書畫筆 狼毫 筆大中小號套裝 文房四寶 紅色 書法狼魁三支裝 ¥89 購買

徽姑娘 毛筆 純羊毫毛筆 宣筆 套裝大中小毛筆 書法 國畫創作 粗筆 禮品 文房四寶 ¥269 購買

據《石渠寶笈》續編記載, 這套《鳥譜》是根據內府舊藏蔣廷錫的圖本所摹, 其摹繪者是乾隆朝畫院供奉余省和張為邦。 他們從“隆庚午春”即乾隆十五年(1750)春季開始繪製, 直至乾隆“辛巳”即乾隆二十六年(1761)完成, 歷時十一年。

此套《鳥譜》的原作者蔣廷錫(1669-1732), 字南沙, 號揚孫, 江蘇常熟人。 康熙朝進士, 官至大學士, 是康、雍朝重要的詞臣畫家。 他工繪花鳥, 並在與宮內西方傳教士的接觸中, 掌握了一定的西洋畫技法, 故其花鳥畫既宗法惲壽平的沒骨花鳥, 講求設色施墨, 不見筆痕線跡, 又參用西洋畫法, 注重物體的明暗、透視及寫實逼真的視覺效果。

《鳥譜》的臨摹者張為邦、餘省是乾隆朝如意館的職業畫家。張為邦,一作維邦,生卒年不詳,江蘇廣陵(今揚州)人。他自幼受在如意館任職的父親張震的影響,工于繪畫,尤擅畫人物、樓觀、花卉等。年長後,在張震的引薦下,亦進到宮中,成為一名職業畫家。他在乾隆元年或者之前成為郞世甯的弟子,是中國最早的油畫家之一。

徽姑娘 毛筆 純羊毫 行書 杜品玉書 宣筆 國畫 書法 禮品 文房四寶 ¥91.9 購買

餘省生於康熙三十一年(1692),字曾三,號魯亭,江蘇常熟人。幼承家學,工於花鳥寫生,以筆法工致細膩、造型傳神生動、設色清麗古秀而在當地小有名氣。余省二十余歲時與其弟余穉同至京城,與戶部尚書兼內務府大臣海望等權貴結交,每每揮毫作畫,樂不思鄉。乾隆二年(1737),四十六歲的餘省被海望力薦入宮,從此在咸安宮以畫畫供職。

該《鳥譜》體現了余省和張為邦工筆重彩的精湛技藝:連綿而富有彈性的線條塑造鳥禽形貌,又以短細的筆觸,一絲不苟地刻畫出鳥禽背部堅密光滑、腹部蓬鬆柔軟的毛羽質感。為了增強其真實性和立體感,又巧妙地吸收了西洋繪畫的光影技法,以深淺不同的色調,表現出羽毛或厚重或輕薄的視覺效果,並通過對高光部位的強調而渲染出鳥兒明亮的眼睛。作為襯景的花草、樹木,以清代花鳥畫壇最為盛行的惲壽平“沒骨”法表現,它們巧妙得體的穿插、陪襯,為畫面增添了生態空間的真實感,從而使鳥兒們在田間溪畔、樹柯草叢間的行止飲喙、翻滾飛翔、剔爪梳翎的各種體態,顯得更富有活力和情趣。

余省與張為邦合摹的《鳥譜》與一般的繪畫作品不同,它在繪成後,是先交與軍機處,而後再由軍機處分批交與裱作裝裱成冊的。乾隆皇帝敕命大學士傅恒、劉統勳、兆惠等八人對每一幀上的鳥禽圖加以詳細注釋,釋文不僅要用通行的漢文,還要用被視為“國語”的滿文。同時,釋文並非照抄蔣廷錫《鳥譜》原有的內容,而重新對鳥名、產地、習性等進行了核實。可以說,經過傅恒等人的翔實考證,余省、張為邦的《鳥譜》與蔣廷錫的相比,更具有科學價值,因而成為供乾隆皇帝及皇室瞭解各地區鳥類的物種、名稱、生理特徵、棲息環境、遷徙、繁殖習性、育雛等行為的一種博物圖志,亦即如傅恒尾跋所言:“洵足為對時育物之資,博考洽聞之助矣。”

正是由於摹本的《鳥譜》不同於一般的畫譜,它在繪製完成後,乾隆皇帝並沒有將它與蔣廷錫的原作同置於禦書房內收藏,而是與宋代黃庭堅《李白憶舊遊詩》卷、米芾《蜀素帖》卷、範寬《溪山行旅圖》軸等名跡一同庋藏于重華宮內。

今天,分藏兩岸故宮的《鳥譜》,先後在1997年、2014年由臺北故宮和北京故宮出版。它們以出版的方式,完成了跨越時空的合璧。

徽姑娘 宣紙 檀皮宣紙 四尺整張 書法國畫 涇縣宣紙 手工宣紙 文房四寶 ¥589 購買

徽姑娘 宣筆 狼毫毛筆 楷書行書 練字毛筆 中國書法 文房四寶 ¥79 購買

《鳥譜》的臨摹者張為邦、餘省是乾隆朝如意館的職業畫家。張為邦,一作維邦,生卒年不詳,江蘇廣陵(今揚州)人。他自幼受在如意館任職的父親張震的影響,工于繪畫,尤擅畫人物、樓觀、花卉等。年長後,在張震的引薦下,亦進到宮中,成為一名職業畫家。他在乾隆元年或者之前成為郞世甯的弟子,是中國最早的油畫家之一。

徽姑娘 毛筆 純羊毫 行書 杜品玉書 宣筆 國畫 書法 禮品 文房四寶 ¥91.9 購買

餘省生於康熙三十一年(1692),字曾三,號魯亭,江蘇常熟人。幼承家學,工於花鳥寫生,以筆法工致細膩、造型傳神生動、設色清麗古秀而在當地小有名氣。余省二十余歲時與其弟余穉同至京城,與戶部尚書兼內務府大臣海望等權貴結交,每每揮毫作畫,樂不思鄉。乾隆二年(1737),四十六歲的餘省被海望力薦入宮,從此在咸安宮以畫畫供職。

該《鳥譜》體現了余省和張為邦工筆重彩的精湛技藝:連綿而富有彈性的線條塑造鳥禽形貌,又以短細的筆觸,一絲不苟地刻畫出鳥禽背部堅密光滑、腹部蓬鬆柔軟的毛羽質感。為了增強其真實性和立體感,又巧妙地吸收了西洋繪畫的光影技法,以深淺不同的色調,表現出羽毛或厚重或輕薄的視覺效果,並通過對高光部位的強調而渲染出鳥兒明亮的眼睛。作為襯景的花草、樹木,以清代花鳥畫壇最為盛行的惲壽平“沒骨”法表現,它們巧妙得體的穿插、陪襯,為畫面增添了生態空間的真實感,從而使鳥兒們在田間溪畔、樹柯草叢間的行止飲喙、翻滾飛翔、剔爪梳翎的各種體態,顯得更富有活力和情趣。

余省與張為邦合摹的《鳥譜》與一般的繪畫作品不同,它在繪成後,是先交與軍機處,而後再由軍機處分批交與裱作裝裱成冊的。乾隆皇帝敕命大學士傅恒、劉統勳、兆惠等八人對每一幀上的鳥禽圖加以詳細注釋,釋文不僅要用通行的漢文,還要用被視為“國語”的滿文。同時,釋文並非照抄蔣廷錫《鳥譜》原有的內容,而重新對鳥名、產地、習性等進行了核實。可以說,經過傅恒等人的翔實考證,余省、張為邦的《鳥譜》與蔣廷錫的相比,更具有科學價值,因而成為供乾隆皇帝及皇室瞭解各地區鳥類的物種、名稱、生理特徵、棲息環境、遷徙、繁殖習性、育雛等行為的一種博物圖志,亦即如傅恒尾跋所言:“洵足為對時育物之資,博考洽聞之助矣。”

正是由於摹本的《鳥譜》不同於一般的畫譜,它在繪製完成後,乾隆皇帝並沒有將它與蔣廷錫的原作同置於禦書房內收藏,而是與宋代黃庭堅《李白憶舊遊詩》卷、米芾《蜀素帖》卷、範寬《溪山行旅圖》軸等名跡一同庋藏于重華宮內。

今天,分藏兩岸故宮的《鳥譜》,先後在1997年、2014年由臺北故宮和北京故宮出版。它們以出版的方式,完成了跨越時空的合璧。

徽姑娘 宣紙 檀皮宣紙 四尺整張 書法國畫 涇縣宣紙 手工宣紙 文房四寶 ¥589 購買

徽姑娘 宣筆 狼毫毛筆 楷書行書 練字毛筆 中國書法 文房四寶 ¥79 購買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