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德妃娘娘與自己親生兒子雍正是怎樣鬥法的?

康熙帝死後, 烏雅氏就要追隨康熙帝而去, 也就是說要自殺殉死, 而這時候他的兒子胤禛已經是皇帝了, 經過胤禛的苦苦哀求, 才放棄殉死。 按照常理, 自己的兒子當了皇帝, 應該高興才是, 因為她不僅地位可以由妃等級直接升為皇太后, 而且對於她娘家人來說, 也是榮耀, 也是地位的晉升, 可她在這個本應高興的日子卻要自殺, 這裡面絕對不是因為思念死去的康熙帝而特意做出來的樣子, 只能說與兒子胤禛關係很不融洽或者說她認為康熙帝死得可疑, 甚至懷疑是兒子害死了康熙皇帝, 或者說她認為胤禛不應該是皇位的繼承人。

而當她被迫放棄殉死後, 在行動上則表現出與胤禛不合作的態度。 這裡有三點可以說明這個觀點:

網路配圖

1. 拒絕接受行禮

新皇帝在舉行登極大典之前, 要先給皇太后行禮, 然後再升禦太和殿, 接受群臣的朝拜。

禮部將這個禮儀上奏給烏雅氏, 她卻拒絕接受。 《永憲錄》記載:“群臣請朝皇太后, 傳(雍正生母孝恭皇后)懿旨:不受。 複固請, 從之。 于梓宮前拜叩謝恩, 仍還舊宮, 懿旨:我自幼入宮為妃, 在先帝前毫無盡力之處。 將我子為皇帝, 不但我不敢望, 夢中亦不思到。 我原欲隨先帝同去, 今皇帝說, 太后聖母若隨皇父同去, 我亦隨太后聖母同去, 哀懇勸阻, 未遂其志。 若穿錦繡, 受我子行禮, 實為不合。 ”《清世宗實錄》也有雍正生母的這段記載:“皇帝誕膺大位, 理應受賀。 至於我行禮, 有何關係?況先帝喪服中, 即衣朝服, 受皇帝行禮, 我心實為不安。 著免行禮。 是日, 王大臣等有繕折固請, 皇太后仍不允。 上(雍正帝)又再三懇請, 奉皇太后懿旨:王大臣等既援引先帝所行大禮,
懇切求情, 我亦無可如何。 今晚于梓宮前謝恩後, 再行還宮。 ”

網路配圖

2. 拒絕上徽號

為皇太后上徽號, 這是天經地義的事。 雍正皇帝準備給母后上徽號“仁壽”二字。 可是烏雅氏卻以先帝梓宮尚未入葬山陵為理由, 拒絕接受徽號。 清朝並沒有先帝梓宮未葬入山陵,

皇太后不得上徽號的規定。 這明顯是不承認自己是皇太后, 也暗示不承認胤禛是皇帝的思想, 在思想上抵觸雍正帝的登基合法。

網路配圖

3. 不搬家

甯壽宮是太后、太妃們頤養天年的場所, 是民間所謂的“寡婦院”。 清朝規定, 這些先朝皇帝的未亡人只有年齡超過50歲以後,

才能與嗣皇帝見面。 康熙皇帝死以後, 按照規定, 尊皇帝的生母為皇太后, 要從中路的東西十二宮中搬到慈甯宮或甯壽宮居住。 可是, 烏雅氏就是不搬, 仍堅持住在當妃子時所住的東六宮之一的永和宮, 直到在永和宮去世。 這是給雍正帝的難堪, 更是一種對抗。

從烏雅氏的這一系列言語行動來看, 胤禛當上皇帝都出乎她的意料, 所以才有她所說“夢中亦不思想到”、“實非夢想所期”的話來, 也因此就有了在行動之上處處不與自己兒子胤禛配合的姿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