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神秘莫測、來路不明的清朝抱青閣系列刻本

《紅樓夢》有一個刻本, 是抱青閣刻本, 據紅學家考證, 是清嘉慶時期刻本, 翻刻的120回程甲本。 但是這個刻本也非常神秘, 誰刻印的?哪裡刻印的?基本上均是一無所知。

按說在清朝時期刻書, 也不是很容易的事情, 尤其是大部頭的120回《紅樓夢》。 所需要的人力、物力、財力, 都不可小覷小視, 而且此書又非常受歡迎, 不管什麼版本, 一經面世, 應該受到廣大讀者熱烈歡迎。 但是事實不然, 此書出後, 基本沒什麼影響, 除了紅學家們稍有提及外, 看到者非常少, 市面上並不多見, 豈非怪哉?

不要緊, 現在網路發達, 我們可以通過大資料獲取,

看看這個神秘的抱青閣還幹過哪些事, 出過什麼書, 就可以搞清楚其真實身份和面目了。

首先是有一本《芥子園畫傳四集》, 全4冊。 目前可以在孔夫子舊書網查到, 其他一些圖書館也有。

題:金陵抱青閣珍藏。 出版時間, 清嘉慶二十三年, 也就是1818年(其實這個是序言時間, 和出版時間完全兩碼事。 這個序言是不是倪模所寫, 也值得推敲), 基本和剛才說的抱青閣《紅樓夢》刻本出版時間差不多。 紙張:白棉紙。 刻印方式:木刻。 如下圖:

芥子園畫傳四集全4冊(圖1)

芥子園畫傳四集全4冊(圖2)

芥子園畫傳四集全4冊(圖3)

此圖可與下文對照。

據介紹, 此書是芥子園畫傳四集的祖本, 為初刻初印的原本善本, 刻印于嘉慶年間, 開本敞闊, 白紙精印, 墨色潤澤, 精繪精刻, 刀法細膩, 所收版畫刊刻極為精彩, 人物飄逸俊朗, 線條精細, 形象生動, 無一不精, 表現生動貼切, 十分美觀, 可謂版畫中之精品, 值的藏家寶藏。

各位, 看了感覺如何?真好看, 真漂亮對吧?可是非常遺憾, 這個書是假的。

芥子園畫傳為清代著名畫譜, 真的只有前三集。 其第四集是書商為了賺錢, 以丁皋《寫真秘訣》, 結合上官周《晚笑堂畫傳》彙編而成的, 有“仙佛圖”、“賢俊圖”“美人圖”等。

善良的賣書人也提醒購書人:“然而版本學是一項嚴肅的學問, 有些問題必須說明, 儘管本書卷首有大雷居士倪模的序文說“芥子園李氏, 有先世所傳畫譜, 已將山水花卉、翎毛次第授梓, 而於人物一冊, 則遲之又久, 蓋亦重之”, 而實際第四集的出版與前三集的出版除託名外, 是與芥子園全無關係的。 ”

也就是說《芥子園畫傳四集》就是書商造假, 和李漁無關, 和李漁家人無關, 和芥子園無關。 就是假託賣書賣書而已。 掛羊頭賣狗肉, 肯定不對。 其實, 掛山羊頭, 賣綿羊肉, 也不好。

賣書不賣良心!不賺黑心錢!苦笑之餘, 先為此人點個贊吧!

還有一本書,也是抱青閣刻本。敬華(上海)拍賣股份有限公司,在2006年秋季藝術品拍賣會上,以編號1054,拍賣了 清·盧衍仁撰 《古今詩話選集二卷》 一書。說明:紙本,線裝二冊。清抱青閣寫刻朱墨套印本。此書行格為朱色,正文用墨色寫刻,且朱色刷印在選,墨印在後,較為別致。《販書偶記》未見著錄,僅《古今詩話探奇》中譯介此書“采輯群言頗為盡善”。盧衍仁,字東園,浙江金華人,曾刻《孫石台先生遺集》。

這本書本沒什麼可說的。奇怪的是,開篇就是陶靖節詩,有些過於推崇。上面說了,《芥子園畫傳四集》中也有陶靖節。看來這兩個抱青閣都非常崇拜陶靖節。尤其是這本更崇拜些。

鄭紅和廖春紅撰文說,大連圖書館有一本《增補食物本草備考》,中國中醫古籍總目著錄為清雍正壬子1732年金陵抱青閣刻本,其實是一經堂藏版。總目中著錄有四川大學醫學圖書館一本清雍正十年壬子1732年金陵抱青閣刻本《增補食物本草備考》,但是查無此書。估計有的話,也和大連圖書館一種情況。其實《增補食物本草備考》可能取材於康熙時期的《事物本草會纂》,絕不會存在雍正時期的金陵抱青閣刻本《增補食物本草備考》。

還有一本清初抱青閣《文心雕龍》刻本。藏浙江大學圖書館。其款式:楊升庵先生批點文心雕龍。 梁 劉 勰撰 。 明 張墉 洪吉臣參注。 是書原為葉德輝藏。楊明照先生撰文說,抱青閣本乃就姜午生本原書上板。而姜本則又據梅度生萬曆己酉本覆刻者。此刻本主人主觀臆斷,抑揚過實,都緣不曾目睹姜本或梅本致誤。梅氏音注凡例,人所熟知,抱青閣本乃標為“武林周兆鬥識”;全書音注、校正,本梅氏多年力作,亦人所公認,抱青閣本乃署為“張墉、洪吉臣參注”。欺世盜名,書估故伎耳,何足多怪!

言外之意,書商造假!不值一提!看來抱青閣很善於幹製造假書假古籍的勾當。

在孔夫子舊書網上,抱青閣存書、銷售不多。如下圖:

除了以上古書,其他還有抱青閣刻本《精繡通俗全相梁武帝西來演義》,四十回,嘉慶二十四年刊,天花藏主人編。 道光年間的抱青閣抄本《蔔歲恒言》,二卷,吳鵠撰。 來歷不明,神秘莫測,更不好定論。包括上圖的《六朝唐賦英華》,署“抱青閣藏板”,道光元年刊,時間更晚,這些書是不是一個抱青閣?大有推敲餘地。

揚州大學的黃強先生對抱青閣有過專門研究,認為存在抱青閣,據說和李漁有關。他推測抱青閣主人是入贅李漁的女婿沈心友。他撰文說:作為李漁的傳人,沈心友自己在杭州建構了一座與芥子園 相似的花木扶疏、精巧別致、充滿詩情畫意的園林式建構——抱青閣。 沈心友後期成為杭州、金陵抱青閣書坊主人,一向少為人知,而此乃其作為笠翁傳人的重要體現,應予考辨。關於杭州抱青閣書坊主人的材料凡二見:(一)《古今尺牘大全》封面題“康熙二十七年新鐫”, “湖上李笠翁先生纂輯”;卷首有題識一首,署“抱青閣主人識”。。。由此可證作題識的“抱青閣主人”必定是女婿沈心友,因為只有他這樣的身份才會順理成章安排這樣的署名。

康熙三十年辛未(1691)沈 心友尚在金陵抱青閣梓行其父纂輯之書。《芥子園畫傳》四集有丁皋編撰本,為嘉慶二十三年金陵抱青 閣刊。也就是說,嘉慶年間,芥子園書坊與抱青閣書坊曾並存于金陵,抱青閣書坊又分見於杭州、金陵 兩地。

黃強先生說,李漁生前或許沒有想到,在他身後,以他作為首任主人的金陵芥子園書坊會歷經整整二百年,一直 延續到同治年間;他更沒有想到,以他的傳人即阿倩沈心友為首任主人的武林抱青閣書坊,在清代亦有 不俗的表現,一直延續到道光年間。

其實,從以上情況分析,對於抱青閣系列刻本,我們是絕對不能掉以輕心,盲目輕信的。書商造假牟利,偽託名書名人,司空見慣,李漁家族是刻書名家。對於他身後百年,甚至二百年後的古籍,我們還是小心一些為好,對這些託名他人的假古籍,也可以敬而遠之,以免誤入歧途。(吳修安)

還有一本書,也是抱青閣刻本。敬華(上海)拍賣股份有限公司,在2006年秋季藝術品拍賣會上,以編號1054,拍賣了 清·盧衍仁撰 《古今詩話選集二卷》 一書。說明:紙本,線裝二冊。清抱青閣寫刻朱墨套印本。此書行格為朱色,正文用墨色寫刻,且朱色刷印在選,墨印在後,較為別致。《販書偶記》未見著錄,僅《古今詩話探奇》中譯介此書“采輯群言頗為盡善”。盧衍仁,字東園,浙江金華人,曾刻《孫石台先生遺集》。

這本書本沒什麼可說的。奇怪的是,開篇就是陶靖節詩,有些過於推崇。上面說了,《芥子園畫傳四集》中也有陶靖節。看來這兩個抱青閣都非常崇拜陶靖節。尤其是這本更崇拜些。

鄭紅和廖春紅撰文說,大連圖書館有一本《增補食物本草備考》,中國中醫古籍總目著錄為清雍正壬子1732年金陵抱青閣刻本,其實是一經堂藏版。總目中著錄有四川大學醫學圖書館一本清雍正十年壬子1732年金陵抱青閣刻本《增補食物本草備考》,但是查無此書。估計有的話,也和大連圖書館一種情況。其實《增補食物本草備考》可能取材於康熙時期的《事物本草會纂》,絕不會存在雍正時期的金陵抱青閣刻本《增補食物本草備考》。

還有一本清初抱青閣《文心雕龍》刻本。藏浙江大學圖書館。其款式:楊升庵先生批點文心雕龍。 梁 劉 勰撰 。 明 張墉 洪吉臣參注。 是書原為葉德輝藏。楊明照先生撰文說,抱青閣本乃就姜午生本原書上板。而姜本則又據梅度生萬曆己酉本覆刻者。此刻本主人主觀臆斷,抑揚過實,都緣不曾目睹姜本或梅本致誤。梅氏音注凡例,人所熟知,抱青閣本乃標為“武林周兆鬥識”;全書音注、校正,本梅氏多年力作,亦人所公認,抱青閣本乃署為“張墉、洪吉臣參注”。欺世盜名,書估故伎耳,何足多怪!

言外之意,書商造假!不值一提!看來抱青閣很善於幹製造假書假古籍的勾當。

在孔夫子舊書網上,抱青閣存書、銷售不多。如下圖:

除了以上古書,其他還有抱青閣刻本《精繡通俗全相梁武帝西來演義》,四十回,嘉慶二十四年刊,天花藏主人編。 道光年間的抱青閣抄本《蔔歲恒言》,二卷,吳鵠撰。 來歷不明,神秘莫測,更不好定論。包括上圖的《六朝唐賦英華》,署“抱青閣藏板”,道光元年刊,時間更晚,這些書是不是一個抱青閣?大有推敲餘地。

揚州大學的黃強先生對抱青閣有過專門研究,認為存在抱青閣,據說和李漁有關。他推測抱青閣主人是入贅李漁的女婿沈心友。他撰文說:作為李漁的傳人,沈心友自己在杭州建構了一座與芥子園 相似的花木扶疏、精巧別致、充滿詩情畫意的園林式建構——抱青閣。 沈心友後期成為杭州、金陵抱青閣書坊主人,一向少為人知,而此乃其作為笠翁傳人的重要體現,應予考辨。關於杭州抱青閣書坊主人的材料凡二見:(一)《古今尺牘大全》封面題“康熙二十七年新鐫”, “湖上李笠翁先生纂輯”;卷首有題識一首,署“抱青閣主人識”。。。由此可證作題識的“抱青閣主人”必定是女婿沈心友,因為只有他這樣的身份才會順理成章安排這樣的署名。

康熙三十年辛未(1691)沈 心友尚在金陵抱青閣梓行其父纂輯之書。《芥子園畫傳》四集有丁皋編撰本,為嘉慶二十三年金陵抱青 閣刊。也就是說,嘉慶年間,芥子園書坊與抱青閣書坊曾並存于金陵,抱青閣書坊又分見於杭州、金陵 兩地。

黃強先生說,李漁生前或許沒有想到,在他身後,以他作為首任主人的金陵芥子園書坊會歷經整整二百年,一直 延續到同治年間;他更沒有想到,以他的傳人即阿倩沈心友為首任主人的武林抱青閣書坊,在清代亦有 不俗的表現,一直延續到道光年間。

其實,從以上情況分析,對於抱青閣系列刻本,我們是絕對不能掉以輕心,盲目輕信的。書商造假牟利,偽託名書名人,司空見慣,李漁家族是刻書名家。對於他身後百年,甚至二百年後的古籍,我們還是小心一些為好,對這些託名他人的假古籍,也可以敬而遠之,以免誤入歧途。(吳修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