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端午丨如何優雅地包一隻粽子

端午在我們地方上是個大節, 有小端午和大端午之分。 據《荊楚歲時記》記載, 因仲夏登高, 順陽在上, 五月是仲夏, 它的第一個午日正是登高順陽好天氣之日,

故五月初五亦稱為“端陽節”。 吾鄉正處在荊楚的中心地帶, 我們的過小端午節即五月初五, 大端午節則是在五月十五。 最隆重的還是小端午節。

這一天也是家族團聚的日子。 很小的時候, 到了端午節, 我們全家要去外婆家過節, 爸媽騎車載著我們去外婆遠在山裡的家, 有時我們也翻山抄近路走過去。 端午時, 山上的野梔子花開了, 掩映在綠葉叢中的單瓣的素色花朵, 如果在雨天來看, 則更顯腴白。 然而今時今日想起來, 總都是陽光明媚的天氣, 路途遙遠, 但因為節日的氣氛的感染, 還是很快樂的。

外婆生育了七個子女, 除最大的一個送了人, 三個兒子分別成家, 獨立出去。 每逢重大節日, 三個嫁出去的女兒也都回娘家來, 年輕的父母帶著幼小的兒女, 三代人濟濟一堂。 門前屋後插著早晨剛採摘回來的艾草和菖蒲, 菖蒲架在艾草上, 發出特有的青氣味來。 小孩子們互相交換著各自的玩具, 鬧哄哄成一團。 端午節到來的時候, 往往也是李子成熟的時候。

外婆家屋後有幾棵高大的李子樹, 結了滿樹果子。 由幾個大一點的孩子帶領著去打了李子來, 在搪瓷臉盆裡洗一洗, 酸酸澀澀地吃一天。

媽媽和幾個姨娘在廚房裡幫著外婆做飯, 陽光透過屋頂的明瓦照射下來, 照在她們披垂的長髮上, 那樣長而烏黑的頭髮, 一直垂到腰際, 無限柔順的樣子, 年輕的健康的女性的美。 小孩子在屋外玩耍, 可以聽到案板上切菜的聲音, 柴火在爐灶裡炸裂開來的嗶嗶啵啵的聲音, 夾雜著說說笑笑的聲音——一生之中曾有過的年輕的美好的時刻, 以後再也不會有了。

這一天的飯桌上必少不了的有一盤粽子, 粽子是前一天就包好煮好了的, 臨吃前放在燒水壺裡煮一煮, 熱氣騰騰地拎出來,

新鮮的粽葉散發出竹葉的清香氣, 和著煮熟的糯米香, 非常好聞。 剝開來, 露出裡面結實的一隻白粽子, 用一隻筷子插進粽肉裡, 蘸了白糖, 先把三個角一口咬掉吃了, 再蘸一點糖, 再把剩下的粽子吃掉, 這樣一頓飯可以吃好幾個粽子。 爸媽若是不允, 怕吃多了不消化的, 也還有外婆頂著:“怕什麼, 今天只管放開了吃。 ”

我上初中的時候, 家裡發生變故, 有很長一段時間寄住在外婆家, 得以見到外婆包粽子的全過程。 端午節前一天, 先去採摘包粽子用的箬竹葉, 箬竹葉長在田間地頭, 形似竹子, 但竹竿細小, 葉片較竹葉又寬又長, 葉面光滑柔韌, 有竹子的清香。 清早趁日頭還沒升上來, 挑寬大鮮嫩的箬竹葉採摘回來, 用清水浸在一隻大紅澡盆裡。 我和外公則負責用抹布擦洗粽葉, 小心著順著粽葉的紋路捋過去, 再翻個面, 再捋一遍, 就算清洗乾淨, 放入另一隻搪瓷面盆裡。 這時候, 外婆也已淘洗好了糯米, 盛在一個籃子裡瀝幹。 系粽子的棕繩則是去年就留下來的。 一切準備就緒, 小孩子們就搬一個小板凳坐下來看外婆包粽子。

外婆看看取一片足夠大的粽葉,或兩張小的疊加在一起,由中間部位卷起成漏斗狀,抓一把糯米放進去,用一根筷子搗一搗,再用手壓嚴實了,把兩邊留出來的粽葉壓下來,一隻手捏住粽子,另一隻手取一根棕繩來,手嘴並用,飛快地打一個結,將粽子系得牢牢的,一隻完好的粽子就成形了。外婆是左撇子,慣用左手,但包起粽子來,動作嫺熟優雅,一氣呵成,即便是年輕的婦人,也不能比的。

除白粽子外,外婆也會做甜鹹粽子,放一顆蜜棗,或一點鹹肉,每五個綁在一起成串,兩串再成一大串,避免混淆。有時外婆興致來了,或經不住我們央告,也會做一隻牛角粽子來,牛角粽子較普通的菱形粽子粽角更尖,類似於冰淇淋,所費工夫也就要多一些,也更考驗包粽子的人的手法和技巧。

“我來教你包粽子吧,像這樣……再這樣……”

年年跟著外婆學包粽子,但從來沒有學會的。不是包得不夠嚴實,就是包得奇形怪狀,每次到了最後的打結環節,就卡住了,再也不會了。小孩子難免急躁,經不住幾次失敗,就懊惱地丟下了。非常好奇外婆怎樣精巧地打那一個結,永遠不緊不慢地,從從容容地。後來我回憶裡的外婆,就永遠是那個在時光裡靜靜地包粽子的婦人。就像她在那樣艱苦的年代裡養育了六個子女,也還懷著對送走的那一個的深深的歉疚,她絕口不提曾經受過的苦難,甚至在她的下一代遭遇波折的時候,又勇敢地幫他們承擔起撫育他們的下一代的責任一樣。她只是一個小腳的傳統的婦人,但有著那個時代的頑強不屈的柔韌的美。

包好的粽子要先煮熟,也要花功夫。把粽子放在一口大鍋裡,注滿水,再加大柴來燒。不久就聞到粽葉和糯米的香氣冒出來,如果等不及揭開來看一看,怕是要給水氣灼傷了眼睛的。外婆是絕對阻止的,“還早得很呢?睡一覺,明天早上起來就好了。”

也不知道經過了怎樣輾轉的一個夜晚,粽子的香氣也許曾飄進夢裡來。第二天一大早,真的就看見一串粽子吊在水壺裡了。

外婆包的粽子香甜軟糯,結實緊致,可以放上很多天。吃不完的粽子就放在一隻籃子裡,掛在房間的屋樑上——老鼠夠不著的地方,也是為了防止我們偷吃,吃多了怕真要不消化的。然而這樣的伎倆怎麼難得倒我們呢?趁外婆出去打牌,偷偷地踩在椅子上取了粽子來吃。鹹肉的最好吃,其次是蜜棗的,最後才吃白粽子,冷的也好吃,吃得肚皮都鼓脹起來。如此很容易就叫外婆發現了,外婆就故意地歎一口氣,說:“哎,防得了小老鼠,防不了大老鼠呀。”這樣說著,自己也掌不住笑了。

外婆的包粽子手藝,完美地繼承給了媽媽,媽媽也變得越來越像外婆,尤其她用左手包粽子的樣子,像極了外婆。她自己也許並沒有察覺到,她的身上也有了經時光淘洗後沉澱下來的溫和靜美,生活給予她什麼,她就接受什麼,不再抗爭,只是順從,但又不是全然的悲觀。生命裡的起承轉合,堅硬與柔軟,就是這樣地經由一隻粽子得以代代相傳的吧。但是不會包粽子的我們這一代,又該拿什麼去承載和延續呢?

網上的包粽子詳解圖

新書《微笑向暖,安之若素》,當當網有售

30歲,最好的修行才剛剛開始

林清玄:在複雜的世界裡,做一個簡單的人

不迎合,不討好,做一個向暖而生的女子

郭婉瑩:真正的優雅,不輸時光

《東京女子圖鑒》:女性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小孩子們就搬一個小板凳坐下來看外婆包粽子。

外婆看看取一片足夠大的粽葉,或兩張小的疊加在一起,由中間部位卷起成漏斗狀,抓一把糯米放進去,用一根筷子搗一搗,再用手壓嚴實了,把兩邊留出來的粽葉壓下來,一隻手捏住粽子,另一隻手取一根棕繩來,手嘴並用,飛快地打一個結,將粽子系得牢牢的,一隻完好的粽子就成形了。外婆是左撇子,慣用左手,但包起粽子來,動作嫺熟優雅,一氣呵成,即便是年輕的婦人,也不能比的。

除白粽子外,外婆也會做甜鹹粽子,放一顆蜜棗,或一點鹹肉,每五個綁在一起成串,兩串再成一大串,避免混淆。有時外婆興致來了,或經不住我們央告,也會做一隻牛角粽子來,牛角粽子較普通的菱形粽子粽角更尖,類似於冰淇淋,所費工夫也就要多一些,也更考驗包粽子的人的手法和技巧。

“我來教你包粽子吧,像這樣……再這樣……”

年年跟著外婆學包粽子,但從來沒有學會的。不是包得不夠嚴實,就是包得奇形怪狀,每次到了最後的打結環節,就卡住了,再也不會了。小孩子難免急躁,經不住幾次失敗,就懊惱地丟下了。非常好奇外婆怎樣精巧地打那一個結,永遠不緊不慢地,從從容容地。後來我回憶裡的外婆,就永遠是那個在時光裡靜靜地包粽子的婦人。就像她在那樣艱苦的年代裡養育了六個子女,也還懷著對送走的那一個的深深的歉疚,她絕口不提曾經受過的苦難,甚至在她的下一代遭遇波折的時候,又勇敢地幫他們承擔起撫育他們的下一代的責任一樣。她只是一個小腳的傳統的婦人,但有著那個時代的頑強不屈的柔韌的美。

包好的粽子要先煮熟,也要花功夫。把粽子放在一口大鍋裡,注滿水,再加大柴來燒。不久就聞到粽葉和糯米的香氣冒出來,如果等不及揭開來看一看,怕是要給水氣灼傷了眼睛的。外婆是絕對阻止的,“還早得很呢?睡一覺,明天早上起來就好了。”

也不知道經過了怎樣輾轉的一個夜晚,粽子的香氣也許曾飄進夢裡來。第二天一大早,真的就看見一串粽子吊在水壺裡了。

外婆包的粽子香甜軟糯,結實緊致,可以放上很多天。吃不完的粽子就放在一隻籃子裡,掛在房間的屋樑上——老鼠夠不著的地方,也是為了防止我們偷吃,吃多了怕真要不消化的。然而這樣的伎倆怎麼難得倒我們呢?趁外婆出去打牌,偷偷地踩在椅子上取了粽子來吃。鹹肉的最好吃,其次是蜜棗的,最後才吃白粽子,冷的也好吃,吃得肚皮都鼓脹起來。如此很容易就叫外婆發現了,外婆就故意地歎一口氣,說:“哎,防得了小老鼠,防不了大老鼠呀。”這樣說著,自己也掌不住笑了。

外婆的包粽子手藝,完美地繼承給了媽媽,媽媽也變得越來越像外婆,尤其她用左手包粽子的樣子,像極了外婆。她自己也許並沒有察覺到,她的身上也有了經時光淘洗後沉澱下來的溫和靜美,生活給予她什麼,她就接受什麼,不再抗爭,只是順從,但又不是全然的悲觀。生命裡的起承轉合,堅硬與柔軟,就是這樣地經由一隻粽子得以代代相傳的吧。但是不會包粽子的我們這一代,又該拿什麼去承載和延續呢?

網上的包粽子詳解圖

新書《微笑向暖,安之若素》,當當網有售

30歲,最好的修行才剛剛開始

林清玄:在複雜的世界裡,做一個簡單的人

不迎合,不討好,做一個向暖而生的女子

郭婉瑩:真正的優雅,不輸時光

《東京女子圖鑒》:女性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