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六一到了:父親應該陪孩子看的8部電影!

兒童節陪陪孩子看看電影吧, 精選八部適合全家歡的電影推薦。

《Interstellar》(2014) Benjamin To

親情, 看似是眾多倫理關係裡最親密的關係, 但偏偏有些說話或感受, 你寧可對朋友、同事, 甚至毫不相關的人說, 都不願意對家人說, 而於我眼中, 父愛更是裡面最含蓄而複雜的一種。 《星際啟示錄》裡面, Cooper為了兒女的未來而選擇捨棄兒女坐上太空探索, 是最矛盾不過的事情, 甚至比解釋什麼是蟲洞更難令人理解。

而我希望孩子看到這套電影時, 並非期望他們可以明白“父親這樣做其實都是為你好”這種自說自話的道理。

《Alice in the wonderland》(2010) Connor Lau

現在的小孩子好早就要面對競爭, 時常感受到來自四方八面的壓力, 連一個正常的童年都無機會度過。 如果我有自己的小孩子, 我都會希望他們可以保持更純粹的童心。

就好像Alice那樣, 可以發一個超夢幻的白日夢, 製造出千奇百怪的主意和人物, 一定勝過你幼稚園已經能夠背到幾百個科學家才懂的生字。

《Fury》(2014) Desmond

這套戲跟兒子看真是一流, 因為它完全是一部man到不得了、硬掘掘的男人浪漫主義電影。

除了可以跟兒子分享這世界就是“弱肉強食”的道理, 更重要的是當中“兄弟情”的資訊, 因為在爾虞我詐的世界中, 總有幾個出生入死的戰友是共患難、逾生死, 一定要好好珍惜!

《無聲呐喊》(2011) Park Chan

假如未來仍是韓流的天下, 我會教他看有深度的韓國作品,

《無聲呐喊》由孔劉策動, 將真人真事改編的小說搬上大銀幕。 這一位男星所做, 不只是帶來了一套令人知道社會醜陋真相的電影, 而是將韓國有關保護兒童的法律改變, 更將當時犯罪的老師重新帶上法庭, 罪有應得的被判處重刑。 這電影讓人瞭解到韓國不是表面的美好風光, 司法、執法之間存在嚴重問題, 以至教育制度及工作文化都有根本性的扭曲。 透過電影去做教育, 正是最令他吸收的方法。

《3 Idiots》(2009) Jack Forest

簡單講,整部電影講的不過都是一些我相信的價值,也說明了我所崇尚的男人該有的態度。讀書或工作要選擇自己喜歡的,和朋友相處要互相鼓勵支持,對金錢不強求但只要努力總會有所回報。雖然生活各有困難壓力,要事事如意並非容易,但態度卻決定了你的一生,永遠保持快樂與童真,是一生的最大寶藏。電影之外,我還會給他介紹主角Aamir Khan如何用電影改變社會,也是個值得學習的重點。

《推手》(1991) Anton Kwan

家父對於電影,尤其是一家大細入戲院看的電影,堅持要看所謂的“大戲”,即是《Terminator》、《007》等云云系列,幾年前誤打誤撞在臺北梅花數位影城看的《推手》,算是記憶中的例外。電影講的是東西文化差異的鴻溝、是世代交替間的隔閡、也是很貼地的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家”這個觀念在三部曲中的《推手》萌芽落根,有甚麼訴求要如何解決,全都一致指向父親。隱喻,是李安電影世界裡一貫的手法,就正如從來父教子的過程裡,那份不明暸才是最有型。

《Alien 3》(1992) Paddy Chan

父親節有人總會推薦你睇親子電影,但身在這個含蓄的華人社會裡,柴娃娃的與老豆二人《美女與野獸》大概有點太科幻。想寫《異形3》並非源於近期熱話,但人生之中最有記憶的一個蒙太奇畫面乃是薛歌妮韋花擁抱著破胸而出chestbuster投進熔爐的一幕。如此經典在今天回顧當然只屬九牛一毛,但那皮開肉綻、血花四濺的畫面對於一個10歲不足的兒童而言的確震撼非常。撇除道德敗壞等的議題,其實血淋淋的教育才能讓腦囟都未閂埋的小朋友認識到社會弱肉強食的真實,否則的話睇新聞應該更覺恐怖。

《King Kong》(2005) Stephanie Li

選金剛的原因,先要有吸引人的話題,如果你要對人說道理,先要用一個比較好的方法作為你的“切入點”。大部分人都覺得《金剛》是動作片講的是特效,但如果你細心一點看每一個角色都是為自己的夢想而努力:女主角、劇作家,抑或是電影導演等的都是一個“機會”,即使面對不同的困難逆境,仍希望可以夢想成真的一刻,也是青少年要學懂的事。為夢想之外,金剛對女主角的愛也是對年青人的“教育”,付出的是否一定會有回報?放諸今天的社會中,面對女神,你可能只有個“兵仔”之名,是殘酷的現實,但也是一種愛。

《The pursuit of happiness》(2006) Angus Lui

如果要簡單地總括這個故事,可以用“屋漏兼逢連夜雨”來形容﹗作為父親的Will Smith把一生所有積儲花在一部高價的醫療用X光機,本以為可以賺大錢,後因市道不景每天都帶著這部沉重的X光機到處敲門,之後老婆又走路,總之就是頭頭碰著黑無家可歸,每天要帶著兒子四處找機會。相信每個人自小都會教導你的小朋友要努力工作,順境波人人都會打,但逆境波並不是人人都打得好。但人生就是這樣,你不能就這樣放棄,看完這部電影或會給你及你的孩子一個好好的啟示。

《3 Idiots》(2009) Jack Forest

簡單講,整部電影講的不過都是一些我相信的價值,也說明了我所崇尚的男人該有的態度。讀書或工作要選擇自己喜歡的,和朋友相處要互相鼓勵支持,對金錢不強求但只要努力總會有所回報。雖然生活各有困難壓力,要事事如意並非容易,但態度卻決定了你的一生,永遠保持快樂與童真,是一生的最大寶藏。電影之外,我還會給他介紹主角Aamir Khan如何用電影改變社會,也是個值得學習的重點。

《推手》(1991) Anton Kwan

家父對於電影,尤其是一家大細入戲院看的電影,堅持要看所謂的“大戲”,即是《Terminator》、《007》等云云系列,幾年前誤打誤撞在臺北梅花數位影城看的《推手》,算是記憶中的例外。電影講的是東西文化差異的鴻溝、是世代交替間的隔閡、也是很貼地的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家”這個觀念在三部曲中的《推手》萌芽落根,有甚麼訴求要如何解決,全都一致指向父親。隱喻,是李安電影世界裡一貫的手法,就正如從來父教子的過程裡,那份不明暸才是最有型。

《Alien 3》(1992) Paddy Chan

父親節有人總會推薦你睇親子電影,但身在這個含蓄的華人社會裡,柴娃娃的與老豆二人《美女與野獸》大概有點太科幻。想寫《異形3》並非源於近期熱話,但人生之中最有記憶的一個蒙太奇畫面乃是薛歌妮韋花擁抱著破胸而出chestbuster投進熔爐的一幕。如此經典在今天回顧當然只屬九牛一毛,但那皮開肉綻、血花四濺的畫面對於一個10歲不足的兒童而言的確震撼非常。撇除道德敗壞等的議題,其實血淋淋的教育才能讓腦囟都未閂埋的小朋友認識到社會弱肉強食的真實,否則的話睇新聞應該更覺恐怖。

《King Kong》(2005) Stephanie Li

選金剛的原因,先要有吸引人的話題,如果你要對人說道理,先要用一個比較好的方法作為你的“切入點”。大部分人都覺得《金剛》是動作片講的是特效,但如果你細心一點看每一個角色都是為自己的夢想而努力:女主角、劇作家,抑或是電影導演等的都是一個“機會”,即使面對不同的困難逆境,仍希望可以夢想成真的一刻,也是青少年要學懂的事。為夢想之外,金剛對女主角的愛也是對年青人的“教育”,付出的是否一定會有回報?放諸今天的社會中,面對女神,你可能只有個“兵仔”之名,是殘酷的現實,但也是一種愛。

《The pursuit of happiness》(2006) Angus Lui

如果要簡單地總括這個故事,可以用“屋漏兼逢連夜雨”來形容﹗作為父親的Will Smith把一生所有積儲花在一部高價的醫療用X光機,本以為可以賺大錢,後因市道不景每天都帶著這部沉重的X光機到處敲門,之後老婆又走路,總之就是頭頭碰著黑無家可歸,每天要帶著兒子四處找機會。相信每個人自小都會教導你的小朋友要努力工作,順境波人人都會打,但逆境波並不是人人都打得好。但人生就是這樣,你不能就這樣放棄,看完這部電影或會給你及你的孩子一個好好的啟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