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端午節:不能互祝快樂 只能互送“安康”,啥!還有這種說法

端午節, 在這一天, 很多的朋友會發送互祝“端午節快樂”的短信。 對此, 非遺專家說, 不是所有節日都能互祝快樂。

端午節(Dragon Boat Festival)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

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等。 端午節為中國國家法定節假日之一, 並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端午節起源於中國, 最初是中國人民祛病防疫的節日, 吳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農曆五月初五以龍舟競渡形式舉行部落圖騰祭祀的習俗;後因詩人屈原在這一天死去, 便成了中國漢族人民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部分地區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等說法。 端午節有吃粽子, 喝雄黃酒, 掛菖蒲、蒿草、艾葉, 薰蒼術、白芷, 賽龍舟的習俗。

這麼一個好端端的節日怎麼就不能互送快樂呢?

因為端午節是個祭祀的節日, 這天伍子胥被投錢塘江, 曹娥救父投曹娥江, 大文豪屈原投汨羅江。 五月初五是個悲壯的日子,

是祭祀的日子, 所以不能互祝快樂, 說祝福的話可以用“祥瑞和安康”等字句。

此外, 端午節還有那些個漲知識的點?

古人認為五月是毒月五日是惡日 生子男害父女害母 故需禁欲齋

2.懸掛天中五瑞:石榴花驅蟲 蒜頭辟邪 菖蒲象徵寶劍 艾草代表百福

3.入選世界非遺名錄 在中國所有傳統節日中叫法最多 達二十多個

端午節除了節日叫法最多, 我想他的節日來源也是最多的!

端午節起源說法眾多, 其中以紀念屈原說影響最為廣泛。 其他還有:紀念伍子胥說、紀念孝女曹娥說、源于古越民族圖騰祭說、龍的節日說、惡日禁忌說、夏至說、源于蓄蘭沐浴說、紀念介子推說、源于勾踐操練水軍說等來源。

端午節是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節日

2005年韓國“江陵端午祭”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佈為“人類傳說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後, 我國也啟動了端午申遺,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四次會議2009年9月30日在阿聯酋阿布達比審議並批准了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的76個專案, 中國佔據22項, 端午節、粵劇、書法、篆刻、剪紙等均名列其中。 端午節是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節日。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