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小兒推拿——治療小兒厭食的推拿手法

小兒厭食症是以較長時間厭惡進食食量減少為特徵的小兒時期的一種多發病症。 本病各季節均可發病, 但以夏季最為常見, 小兒各年齡階段均可發病, 但以歲最為多見, 且城巿兒童的發病率高於農村兒童。 近年來, 小兒厭食的發病率曰趨升高, 究其原因, 脾胃失於健運, 其他疾病傷及脾胃, 寒涼傷脾、溫燥傷胃、夏署困脾, 情志失調, 以及許多非疾病因素, 如啜養不當、錯誤教育、飲食結構不合理, 均對小兒厭食的發生產生了不小的影響。 本病患兒較長時間厭惡進食、食欲減退、食量減少, 一般無其他明顯不適,

預後良好, 但長期不愈者, 孱瘦羸弱, 抗禦外邪之能力下降, 易患它病, 甚至轉化為疳證, 影響正常的生長發育, 故厭食一病當引起家長及臨床醫學工作者的重視。

推拿手法:

①補脾經術者將患者拇指屈曲, 用拇指的螺紋面揉、按並作于患兒拇指末節螺紋面,

揉按100次。 ②補胃經術者可用拇指橈側面沿患兒手掌赤白肉際從拇指指根方向向掌根方向直推100次。 ③運內八卦內八卦即手掌面, 以掌心為中心, 從中心至中指指根為半徑所作的圓周。 施術時術者用拇指螺紋面自患兒手掌小魚際處啟運沿順時針方向經大魚際至起始處, 100次。 ④揉板門術者用拇指螺紋面揉按患兒手掌大魚際平面, 300次。

⑤推四橫紋四橫紋即雙手掌面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第一指間關節橫紋處。 操作時術者用拇指的螺紋面從食指橫紋處向小指橫紋處直推, 100次。 ⑥摩腹術者用全掌腹面或四指腹面輕貼腹部, 以臍為中心, 作環形運動, 順時針方向, 200次。 ⑦捏積採用馮氏捏積手法, 雙手的中指、無名指、小指握成空拳狀, 食指半屈, 拇指伸直並對準食指的前半段, 各指自然彎曲。 施術時從患兒尾椎下的長強穴(實際搡作可從尾骨)開始, 術者用雙手的食指與拇指合作, 在食指向前輕推患兒皮膚的基礎上與拇指一起將長強穴的皮膚捏拿起來, 然後沿著督脈, 自下而上,
左右兩手交替合作, 按照推、捏、撚、放、提的先後順序, 自尾推下的長強穴向前捏拿至脊背上端的大推穴。 此為捏一遍, 如此迴圈, 捏拿六遍。 捏第五遍時, 術者可根據患兒出現的厭食症狀, 釆用重提的手法, 有針對性地刺激背部的小腸俞、大腸俞、胃俞、脾俞穴, 以便加強療效。 最後一遍捏拿結束後, 術者可用雙手的拇指腹部, 採用揉、按同時並作的手法, 對腰部的腎俞穴揉按數次。 每曰一次, 6天為一個療程。 治療一個療程。

小兒推拿療法是在中醫基本理論指導下, 在其體表特定穴位或部位施以手法以防治疾病的一種外治手法。 推拿治療小兒厭食症, 通過對小兒手部特定穴的按摩, 以達到健脾和胃, 調暢氣機的作用, 捏積之法,

作用於膀胱經、督脈及華佗夾脊穴, 督脈, 督脈貫脊, 屬腦絡腎, 腎為先天之本, 研究表明亦有因腎陽不足所致的厭食, 且益腎取以先天補後天之意;足太陽膀胱經在背部的循行上, 有五臟六腑之俞, 背俞穴是臟腑精氣轉輸之處, 提捏此處, 可疏通經氣, 調節臟腑之氣, 消食導滯寬中。 摩腹一法, 直接作用於腹部, 可助脾胃氣機運轉, 行氣寬中, 並以術者之陽氣, 溫煦小兒, 可奏溫中之功用。 數法並行, 共奏平衡陰陽, 運行氣血, 疏通經脈, 調理氣機之功, 從而健脾和胃, 消積導滯而厭食愈。 臨床上應該進一步探究小兒推拿加減治療不同證型的小兒厭食症, 在療效上是否有差異。 同時與中醫其他外治法, 及中藥辨證施治相比較, 觀察療效, 以發現更有效、更快捷、痛苦更小的治療方法,以指導臨床。

摘自崔璿《小兒推拿療法治療小兒厭食症的臨床觀察》

以發現更有效、更快捷、痛苦更小的治療方法,以指導臨床。

摘自崔璿《小兒推拿療法治療小兒厭食症的臨床觀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