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房產>正文

樓市持續高燒,誰才是真正的幕後推手?終於有官員說了實話……

近幾年來, 大家都非常熱衷於探討“高房價”形成的原因, 不過, 結論往往趨於碎片化。

比如, 開發商喜歡將原因歸咎於土地供應少, 地價太高;政府則將焦點指向“炒房客”, 一句「房子是用來住的, 不是用來炒的」, 簡單明瞭;咱老百姓呢, 因為對樓市體系不甚瞭解, 於是把政府、開發商和炒房客全給“罵”了。

那真相到底是什麼?就在三天前, 有人點破了其中的邏輯, 而這個人的身份有點特殊, 不是商業大佬, 更不是經濟學家, 而是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 他就是黃奇帆。

5月26日晚, 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黃奇帆現身復旦大學,

以《關於建立房地產基礎性制度和長效機制的若干思考》為題, 給房地產來了次精准把脈。

要知道, 謹言慎行, 一向是中國政治文化中的“金科玉律”, 身為領導幹部的黃奇帆在此次演講中直言無忌, 不偏袒不主觀, 簡單明瞭的指出了中國房市存在的10大失衡, 並提出了5項制度安排, 實屬難得!

所以, 想要搞清楚中國高房價之謎, 以及接下來的樓市調控中還有哪些大招的人, 可以認真讀一讀, 相信會有不少的收穫!(因為全文太長, 以下給出的是減縮版(略有個人總結), 有時間閱讀全文的, 不妨直接百度下)

中國房地產的十大失衡

失衡之一:土地供應

十三四億人口, 吃飯問題至少需要18億畝耕地, 所以土地供應總量在減少, 比如今年的計畫用地就是600萬畝。

而扣除農村建設用地、城市市政、工業用地後, 計畫用地最終只有10%給到房地產, 這個比例是不平衡的, 老百姓的住房用地, 一般應占這個城市所有土地的25%。

除此之外, 具體到城市, 政府的調控往往憑意志, 不夠務實,

於是, 越大的城市眼下每年新增的供地中, 住宅用地反而更少一點, 反倒是中等城市、小城市會更多一點。

這麼做的結果, 就是大城市供不應求, 土地越拍越貴。

失衡之二:土地價格

房價漲, 有貨幣超發的原因, 但最根本原因還是供求關係上出了問題, 這裡又分為三大原因:

一來, 現行拍賣制度, 價高者得, 本身就會推高地價, 而拍賣的上限怎麼封頂缺少一個有效的制度安排;

二來, 土地本身供應短缺;

三來, 新增土地擴張需要跟國家要指標, 所以不少城市的新增土地靠舊城改造, 滾動開發中, 房價容易高。

比如, 拆遷10萬平方米的土地, 地價7000元/平方米, 造出來的房子一定到一萬五六。 如果旁邊的地塊再拆遷, 造出來的就會賣三萬四萬。

失衡之三:房地產佔用的社會資源

每年的固定資產投資比重太大, 消耗的金融資源比重太大, 房地產在財政稅收的比重中太大, 這是三個失衡。

一個正常的城市, 每年的固定資產投資不要超過GDP總量的60%, 否則就不可持續。

我們現在國家32個中心城市和直轄市, 有5個城市, 已經連續多年, 房地產投資每年占整個GDP的60%以上, 然後有16個城市比例偏高。

失衡之四:房地產融資比例

2016年, 房地產用了全部金融資金量的百分之二十七八, 全國新增貸款量的46%是房地產, 房地產綁架了太多的金融資源, 也可以說是脫實就虛, 這麼多金融資源沒有進入實體經濟, 都在房地產。

失衡之五:稅收

整個地方收入一共是13萬億、14萬億, 裡面有接近8萬億,

是和房地產有關的, 如果地方政府離了房地產, 是會斷糧的, 所以這也是太依賴房地產。

失衡之六:銷售租賃比例

在美國和歐洲, 所有的商業性房屋, 50%左右銷售, 50%租賃。

但在中國, 這十年開發的房屋, 每年十幾億平方米, 作為租用的, 不到10%, 90%以上的商品房都是買賣, 這個市場是畸形的。

失衡之七:房價收入比

六七年家庭收入買套房是個合理的年限, 我們現在實際情況, 均價對均價, 一線城市一般都在40年左右, 一般的二線城市, 在20多年。

紐約、倫敦市中心的房子也不便宜, 但是按倫敦房子的均價, 家庭戶均收入10年以內就可以買到房。

總得來說, 我們高得離譜。

失衡之八:房地產內部結構

一二線城市土地供不應求, 房產開發量供不應求, 這些地方只夠賣三四個月,而且是在限賣限購的情況下,不需要去庫存,有些地方則是三年四年都賣不掉。

這是一種失衡,資源錯配。

供不應求的地方應該多供一些土地多造點房子,供過於求的地方應該不再批土地給它。

這就要把錯配的資源調配回來。

失衡之九:市場秩序

比如,原來規劃用途是寫字樓的去造住宅,原來是工業後來做商業,隨便轉化用途,隨意變換容積率,可能政府知道了,罰款一下。

再比如,房產銷售時,商鋪的面積切碎了賣,賣不掉了,售後返租,實際上是高息攬儲,最後壞賬,變成社會不穩定的源頭。

此外,房產商在融資的時候,高利貸,職工系統亂集資,社會上騙老百姓亂集資。

失衡之十:調控方向

失衡是政府本身在管理房地產時,經濟下行希望刺激房地產,往東調,房地產泡沫來了以後,希望壓住它,穩住它,不讓它亂漲價,往西調。

現在房地產調控是有這種不東不西的狀態。

再有呢,採取的辦法行政性的居多,比較多的是需求側的調調控控,緊緊松松,在供給上進行有效的結構性調控比較少。

如何建立長效機制?

在總結了樓市的十大失衡之處後,黃奇帆也給出了自己關於樓市長效機制的一些思考,具體涉及五個方面,分別為土地、法律、稅收、租賃市場和地票。

大家知道,監管部門強調建立樓市調控長效機制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了,但到目前為止,這還只是個概念,具體細節並沒有給出,對此,目前大家談論最多的是房地產稅和長期租賃。

而透過黃奇帆的思考,也讓我們見識到了,除了房地產稅和長期租賃外,其實樓市在長效調控方面還有很多大招可以出:

1、土地供應實行爬行釘住

簡單的說,一個城市土地供應總量,要按一人100平方米的規律來,100萬人就供100平方公里,一千萬人就供1000平方公里。

即產業跟著規劃功能走,人口跟著產業走,土地跟著人口和產業走!不足的土地,則通過每年的供應計畫逐漸補上。

2、 加強對工業及商業用地的約束

要把過去太慷慨的工業用地再高壓緊逼下把土地置換一些出來,或者在產業結構、工業結構裡做一些調控,把低利用率的換成高利用率的,使工業更加節約。

3、 土地拍賣實行限價

大體上講,樓面地價不要超過當期房價的1/3。

如果周圍房價是1萬,這會兒動遷產生的土地拍賣,拍到3300,就應該適可而止,不能說征地花到6000,就要拍到6000。

限價不是長官隨意的限制,而是政府不在土地上去推高地價,讓地價跟著房價慢慢走。

4、 房地產融資方面從嚴管理

(1)任何開發商買土地的錢,必須自有資金;

(2)防止開放商的資金杠杆率過高;

開發商對房地產的總投資理論上1:3,自己的資本金是1的話,社會的融資可以是3,就是總資產的25%是資本金。對工業企業,我們是1:2,1/3的資本金。

(3)管住老百姓買房的融資。

首套房是百分之二十到三十的首付,第二套房百分之五十六十的首付,第三套房,通通全首付,只要全首付了,不管他買三套五套,不用擔心他會帶來金融危機,危機是他自己家裡的事情。

此外,銀行加強按揭貸款的審核,比如收入有無造假等。

5、 房地產交易實行差別化稅率

高端有遏制,中端有鼓勵,終端有保障。

比如,你如果想買一個5000萬元的高端別墅,交易契稅,可能要交5%,普通住宅交1%,保障房0.2%。

6、出臺房地產稅

如果物業價值上升了,根據升值的額度來收稅,越高檔的房子持有的成本越高,低端、中端和合理的住房需求,房地產稅裡是有許多可以抵扣的。

7、政府造公租房配置給20%買不起房子的人

租金應該是商品房租金的百分之五十到六十,五年以後,老百姓可以把房子買過去,共有產權房。

共有產權房可以按市場價賣,賣的時候,政府回購。

另鼓勵出租房屋行為。

8、推出地票制

通過地票制,要把農民進城以後的宅基地,或者集體組織廢棄的鄉鎮企業的土地,廢棄的小學土地,廢棄的糧站的公共用地,複墾為耕地。

這件事有四個環節:一是複墾;二是有關部門驗收;三是給你一個地票可以到交易所交易,房產商要買城鄉結合部的土地,需要指標,就來買這個指標;四是城郊結合部的土地就去掉了。

我們其它小夥伴

21金融圈:在這裡,讓你深入瞭解本源,助你理解金融本質,擁有金融化思維,並成為金融圈成員。

這些地方只夠賣三四個月,而且是在限賣限購的情況下,不需要去庫存,有些地方則是三年四年都賣不掉。

這是一種失衡,資源錯配。

供不應求的地方應該多供一些土地多造點房子,供過於求的地方應該不再批土地給它。

這就要把錯配的資源調配回來。

失衡之九:市場秩序

比如,原來規劃用途是寫字樓的去造住宅,原來是工業後來做商業,隨便轉化用途,隨意變換容積率,可能政府知道了,罰款一下。

再比如,房產銷售時,商鋪的面積切碎了賣,賣不掉了,售後返租,實際上是高息攬儲,最後壞賬,變成社會不穩定的源頭。

此外,房產商在融資的時候,高利貸,職工系統亂集資,社會上騙老百姓亂集資。

失衡之十:調控方向

失衡是政府本身在管理房地產時,經濟下行希望刺激房地產,往東調,房地產泡沫來了以後,希望壓住它,穩住它,不讓它亂漲價,往西調。

現在房地產調控是有這種不東不西的狀態。

再有呢,採取的辦法行政性的居多,比較多的是需求側的調調控控,緊緊松松,在供給上進行有效的結構性調控比較少。

如何建立長效機制?

在總結了樓市的十大失衡之處後,黃奇帆也給出了自己關於樓市長效機制的一些思考,具體涉及五個方面,分別為土地、法律、稅收、租賃市場和地票。

大家知道,監管部門強調建立樓市調控長效機制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了,但到目前為止,這還只是個概念,具體細節並沒有給出,對此,目前大家談論最多的是房地產稅和長期租賃。

而透過黃奇帆的思考,也讓我們見識到了,除了房地產稅和長期租賃外,其實樓市在長效調控方面還有很多大招可以出:

1、土地供應實行爬行釘住

簡單的說,一個城市土地供應總量,要按一人100平方米的規律來,100萬人就供100平方公里,一千萬人就供1000平方公里。

即產業跟著規劃功能走,人口跟著產業走,土地跟著人口和產業走!不足的土地,則通過每年的供應計畫逐漸補上。

2、 加強對工業及商業用地的約束

要把過去太慷慨的工業用地再高壓緊逼下把土地置換一些出來,或者在產業結構、工業結構裡做一些調控,把低利用率的換成高利用率的,使工業更加節約。

3、 土地拍賣實行限價

大體上講,樓面地價不要超過當期房價的1/3。

如果周圍房價是1萬,這會兒動遷產生的土地拍賣,拍到3300,就應該適可而止,不能說征地花到6000,就要拍到6000。

限價不是長官隨意的限制,而是政府不在土地上去推高地價,讓地價跟著房價慢慢走。

4、 房地產融資方面從嚴管理

(1)任何開發商買土地的錢,必須自有資金;

(2)防止開放商的資金杠杆率過高;

開發商對房地產的總投資理論上1:3,自己的資本金是1的話,社會的融資可以是3,就是總資產的25%是資本金。對工業企業,我們是1:2,1/3的資本金。

(3)管住老百姓買房的融資。

首套房是百分之二十到三十的首付,第二套房百分之五十六十的首付,第三套房,通通全首付,只要全首付了,不管他買三套五套,不用擔心他會帶來金融危機,危機是他自己家裡的事情。

此外,銀行加強按揭貸款的審核,比如收入有無造假等。

5、 房地產交易實行差別化稅率

高端有遏制,中端有鼓勵,終端有保障。

比如,你如果想買一個5000萬元的高端別墅,交易契稅,可能要交5%,普通住宅交1%,保障房0.2%。

6、出臺房地產稅

如果物業價值上升了,根據升值的額度來收稅,越高檔的房子持有的成本越高,低端、中端和合理的住房需求,房地產稅裡是有許多可以抵扣的。

7、政府造公租房配置給20%買不起房子的人

租金應該是商品房租金的百分之五十到六十,五年以後,老百姓可以把房子買過去,共有產權房。

共有產權房可以按市場價賣,賣的時候,政府回購。

另鼓勵出租房屋行為。

8、推出地票制

通過地票制,要把農民進城以後的宅基地,或者集體組織廢棄的鄉鎮企業的土地,廢棄的小學土地,廢棄的糧站的公共用地,複墾為耕地。

這件事有四個環節:一是複墾;二是有關部門驗收;三是給你一個地票可以到交易所交易,房產商要買城鄉結合部的土地,需要指標,就來買這個指標;四是城郊結合部的土地就去掉了。

我們其它小夥伴

21金融圈:在這裡,讓你深入瞭解本源,助你理解金融本質,擁有金融化思維,並成為金融圈成員。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