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中外資銀行“節流”有新招

為降成本, 銀行費盡心思!

繼裁員、縮網點之後, 外資銀行玩起了“高科技”。 5月24日, 據報導, 英特爾、美銀美林、滙豐銀行以及其他數十家機構已經為R3注資1.07億美元投資。

據悉, R3是一個由大型銀行組成的團體, 為金融企業開發類似于區塊鏈技術的團體。 銀行正嘗試將這種技術應用到許多業務流程中去, 如資產交易和轉帳等, 其前景是“分散式總帳”將可起到壓低成本和提高多種交易速度的作用。

裁員、降薪、關網點

《國際金融報》記者梳理多家外資行2016年財報瞭解到, 去年外資行利潤普遍下滑, 下滑幅度為2%至62%不等。

而在報告中, “降低成本”是高頻詞彙。 裁員、縮減營業網點、加速銀行業務數位化一方面是為了符合目前互聯網發展的潮流, 另一方面也是為了控制降低成本。

東亞銀行主席兼行政總裁李國寶談到, 面對充滿挑戰的經營環境, 東亞銀行在2016年初就已制定工作重點, 明確優先次序。 首要任務是切實加強監控資產品質, 並嚴格控制成本, 同時宣佈要大力發展數碼化銀行。

“東亞中國2016年的員工人數減少約10%, 主要是通過人員自然流失, 並於2016年合併了9家支行。 隨著進一步將內地分行網路精簡, 成本減少的效益將在2017年進一步顯現。 ”李國寶稱。

滙豐銀行也在財務報告中提到, 2016年總經營費用減少3%, 約合21.88億港元, 主要得益于人員開支降低。

滙豐控股行政總裁歐智華稱, 今年會繼續秉持精簡開支, 大力發展主營高效業務。

另外, 去年被美國司法部重罰的德意志銀行宣佈削減其近80%的2016年“獎金池”。

除了裁員、降薪、關網點這“老三招”, 銀行還有什麼其他辦法來節省成本。

“放眼全球, 目前主要金融機構都在絞盡腦汁降低成本, 而運用科技是其中一個辦法。 ”UBS、大阪交易所(OSE)、日本證券清算集團(JSCC)將共同建立一個區塊鏈聯盟, 幫助日本金融機構測試這種區塊鏈模型。

某國有銀行相關人士何琳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舉例稱, 作為商業銀行最為基礎的業務之一, 資產託管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 典型的託管業務流程往往涉及多方參與, 包括資產委託方、資產管理方、資產託管方以及投資顧問在內的多個不同金融機構。

然而由於單筆交易金額大, 參與方多, 各方都有自己的資訊系統, 而交易方以往大多依託于電話、傳真以及郵件等方式反復進行信用校驗, 費時費力。

“從經營角度來說, 降低人工成本, 減少時間浪費, 提高金融機構間的運營效率是應用區塊鏈等技術的一個重要原因。 ”何琳稱。

根據花旗銀行此前發佈的報告, 2015至2025年間, 銀行雇員將減少30%, 且下跌速度會由近些年的每年2%上升到3%。 其中提到, 金融科技正在影響未來銀行業的經營模式——未來銀行機構可能會更多專注于諮詢和顧問業務, 而非交易業務。

報告還提到, 這是因為銀行實體網點的投資回報率在逐漸降低, 銀行分支及其人力成本占銀行零售業務成本的65%,

而這些成本中很大部分可以通過自動化省下來。

中資行迎頭趕上

在區塊鏈技術發展方面, 國家也給予了政策支持。 2016年12月, 《國務院關於印發“十三五”國家資訊化規劃的通知》中提出強化戰略性前沿技術超前佈局, 在規劃中兩次提及“區塊鏈”關鍵字, 強調加強量子通信、未來網路、類腦計算、人工智慧、全息顯示、虛擬實境、大資料認知分析、新型非易失性存儲、無人駕駛交通工具、區塊鏈、基因編輯等新技術基礎研發和前沿佈局, 構築新賽場先發主導優勢。

事實上, 並不是只有外資行看到了區塊鏈等前沿技術的潛力, 中資銀行同樣也在探索此類技術的應用場景和現實意義。

劉偉指出, “其實,

目前中資行在金融前沿科技方面的步子也邁得非常大。 2017年初, 郵儲銀行攜手IBM, 宣佈推出基於區塊鏈的資產託管系統。 據我瞭解, 這是中國銀行業將區塊鏈技術首次應用於銀行核心業務系統。 在全球範圍內, 也是屬於第一梯隊的。 ”

去年底, 浙商銀行也正式上線了基於區塊鏈技術的移動數位匯票產品。 據浙商銀行介紹, 該行搭建基於區塊鏈技術的移動數位匯票平臺, 可為客戶提供在移動用戶端簽發、簽收、轉讓、買賣、兌付移動數位匯票的功能, 並在區塊鏈平臺實現公開、安全的記帳。

而在2016年9月, 招商銀行正式加入R3區塊鏈聯盟, 成為繼中國平安和香港友邦之後第三家加入該聯盟的中國金融機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