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薏苡仁|第 213天

薏苡仁/yì yǐ

COICIS SEMEN

上一期: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葶藶子 | 第 212天

中藥速記

本品為禾本科植物薏苡Coix lacryma-jobi L.var.ma-yuen(Roman.)Stapf的乾燥成熟種仁。

產地:

主產于福建、河北、江蘇、遼寧等地。

均系栽培。

採收加工:

秋季果實成熟時採割植株, 曬乾, 打下果實, 再曬乾, 除去外殼、黃褐色種皮和雜質, 收集種仁。

性狀鑒別:

本品呈寬卵形或長橢圓形, 長 4~8mm, 寬3~6mm。 表面乳白色, 光滑, 偶有殘存的黃褐色種皮;一端鈍圓, 另端較寬而微凹, 有1淡棕色點狀種臍;背面圓凸, 腹面有1條較寬而深的縱溝。 質堅實, 斷面白色, 粉性。 氣微, 味微甜。

飲片 麩炒薏苡仁:形如薏苡仁, 微鼓起, 表面微黃色。

性味歸經:

甘、淡, 微寒。 歸脾、胃、肺經。

性能特點:

本品入脾、胃、肺經, 利水而不傷正、健脾而不滋膩。 生用甘淡微寒, 滲利清補, 能清利濕熱、除痹排膿, 略兼健脾, 濕熱或又兼脾虛者宜用。 炒用甘淡滲利, 平而兼補, 主以健脾, 兼以滲濕止瀉, 脾虛濕盛無熱或熱不盛者宜用。

功效:

利水滲濕, 健脾止瀉, 除痹, 清熱排膿。

主治病證:

(1)小便不利、水腫、腳氣腫痛。

(2)脾虛泄瀉。

(3)濕溫病邪在氣分。

(4)濕痹筋脈拘孿。

(5)肺癰, 腸癰。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 9-30g;亦可作羹, 煮粥飯食, 或入丸散。 清利濕熱、除痹排膿宜生用, 健脾止瀉宜妙用。

使用注意

本品力緩, 宜多服久服。 脾虛無濕, 大便燥結及孕婦慎服。

薏苡仁的故事

流傳于東漢的桂林一段歷史故事, 相傳東漢時期南方一帶流行瘴氣, 患病的人手足麻木、下肢浮腫、進而發展全身腫脹, 由於病多從下肢起, 故中醫稱之為“腳氣病”。

號稱“伏波將軍”的馬援, 奉漢光武帝劉秀之命,

率兵遠征廣西, 平息南疆之亂。 軍中士卒都是北方人, 染此病者頗多, 仗也不能打。 馬援只好下令安營紮寨, 請隨軍郎中診治, 可隨軍郎中從沒治過這種病, 眼看患病將士日益增多, 馬援便下令貼告示:“只要有人獻方能治這種病, 懸賞白銀五百兩。 ”, 告示貼在大營門外, 可是一天, 二天, 三天過去了沒見有人來獻方, 直等到第七天, 只見一個手拿著一根打狗棍的乞丐來到營門外, 看了告示後隨將它揭下來。 於是士兵們將乞丐帶到大營內, 馬援便問:“你有何妙方?”乞丐笑一笑, 從討飯罐裡拿出一把象珠子一樣的東西說:這叫“慧珠子”也叫“薏苡仁”, 這邊田裡都有種植, 用它一把煎湯, 喝完後就會好的, 馬援半信半疑,
遂讓士兵採集一些來試一試。 沒想到乞丐獻的方子, 治瘴真靈驗, 患病的士兵服了薏苡仁湯後很快全好了, 馬援非常高興, 準備拿出五百兩銀子重謝乞丐, 可是乞丐早不知去向了。

馬援平定南疆後凱旋歸來時, 帶回幾車薏苡仁種子, 準備回北方種植。 誰知此事被人誣告, 是搜刮來的大量明珠。 朝野都認為是一宗冤案, 故把它稱為“薏苡之謗”。 白居易也曾寫有“薏苡讒憂馬伏波”之詩句。

後人為紀念這位清廉奉公的將軍便把那坐山, 稱為“伏波山”。 山中的洞稱為“還珠洞”, 這就是現今桂林灕江畔上“伏波勝境”, 而“薏苡仁”也就有了“薏珠子”的美譽了。

猜一猜這味中藥是什麼?

請在留言處寫下您的答案!

——END——

推薦閱讀

很多疾病,都和它有關!99%的人不知道,你中招了麼?

你為什麼越來越健忘,越來越笨?小心這十個壞習慣

找回中國人喪失的思維方式——正統本草思維:藥象思維

劉希彥 :警惕食鹽,一種每天都在吃的毒素|聰明人都收藏了這份“最全吃鹽表”

醫案對學中醫的人來說有多重要?淺談案例的解讀與學習

✎版權申明:轉載僅作觀點分享使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刪除。

✎投稿郵箱:yzh7451@foxmail.com

猜一猜這味中藥是什麼?

請在留言處寫下您的答案!

——END——

推薦閱讀

很多疾病,都和它有關!99%的人不知道,你中招了麼?

你為什麼越來越健忘,越來越笨?小心這十個壞習慣

找回中國人喪失的思維方式——正統本草思維:藥象思維

劉希彥 :警惕食鹽,一種每天都在吃的毒素|聰明人都收藏了這份“最全吃鹽表”

醫案對學中醫的人來說有多重要?淺談案例的解讀與學習

✎版權申明:轉載僅作觀點分享使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刪除。

✎投稿郵箱:yzh7451@foxmail.com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