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記者手記|一部嘉峪關城市記憶的紀錄片,拍攝是從一個市場開始!

嘉峪關廣播電視臺戴喆

雖然, 這部紀錄片還在拍攝中,

但小編已經忍不住開始劇透了!

欲知詳情,

請看下文!

走在建設路市場, 這條與《開路先鋒》雕塑毗鄰的小巷, 能聽到來自全國各地的口音, 四川、河南、東北等等。 多年前這裡還是城市的中心, 如今已被納入嘉峪關老城區的範疇了, 川流不息的車輛從《開路先鋒》雕塑腳下劃過, 自上世紀90年代起, 嘉峪關聚集起大量的外來移民, 我們的紀錄片就是從這裡開始了拍攝。

來自四川綿陽的羅興發、王瓊英夫婦, 1994年隨著嘉峪關第二次移民的浪潮來到嘉峪關。 羅興發20餘年的廚師生涯, 打拼下的積蓄, 換來建設路市場的一家店面。 每天清晨, 妻子王瓊英開始進菜, 一天的忙碌就此拉開序幕。 兒子羅傑, 自小生長在嘉峪關, 早就習慣了討賴河滋養的水土, 四川老家悶熱的空氣, 反而成了他討厭去的地方。 移民的潮水,

孕育了這篇土地, 將這片灰白色的戈壁灘, 帶進了一片鳥語花香的境地。

當攝製組拖著攝像設備、大包小包地擠進羅興發的飯店後, 老闆娘王瓊英熱情的招呼我們, 她說十幾年, 這家從最初的串串香、變成火鍋店到如今的川菜館, 變得是店名, 不變的是人。

正是這些人, 成為了撐起嘉峪關市發展的重要元素, 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下, 越來越多的人在嘉峪關安居下來, 正如王瓊英所說, 當初從四川來這裡, 本想著掙夠錢了就回老家去, 但結果沒想到是, 來了就沒回去。 眾多類似他們這樣的移民, 推動了一個城市的發展, 更帶來了多元化的思想。 羅傑不願繼承父母的餐館, 選擇了攝影。 他喜歡遊歷山水, 用鏡頭記錄生活。 嘉峪關已經進入夏季, 嘉峪關的餐飲業已經進入旺季, 羅傑時常來店裡幫忙, 但幫忙歸幫忙, 生活是生活, 羅傑的態度卻與父母背道而馳。 在新舊思想的對壘下, 生活的滋味才被品味出來。 而我們就是在這裡, 記錄他們的人生百態。

嘉峪關就是這樣一個奇妙的地方, 身居戈壁, 卻地處交通要塞, 居於西北的交通中心與開發地位, 而非邊緣與隱居的狀態。 在這裡, 人們享受的不僅是生活狀態, 更繼承先輩的開拓精神, 是對夢想追求的出發之地。 晚上, 是店裡最為繁忙的時候, 羅傑往返於前廳和後堂, 一間小飯店十幾年的風雨,

看似沒有規劃設計的發展, 但卻養育了一代人, 他們的子女在這裡落地生根。 這仿佛是這座城市設計好的巧合, 充滿了人性的味道和生活的挑戰。 其實, 故事就隱藏在市井的間隙中, 只要細心總會找到藏在其中的故事。

此次紀錄片拍攝, 是我真正意義上第一次做為記錄人的起點。我懷揣著忐忑不安又激動的複雜心情踏上拍攝之路。老師們的指導,讓我不斷前進。嘉峪關是一個充滿故事傳說,千百年來令人為之神往的勝地。勤勞的人們是這片土地的創造者,也正是他們給嘉峪關注入了靈氣和生機。

今天的劇透就到這裡!

隨著故事的發展,

我們又將追隨誰的身影,

又將記錄誰的足跡,

謎底在下回哦!

是我真正意義上第一次做為記錄人的起點。我懷揣著忐忑不安又激動的複雜心情踏上拍攝之路。老師們的指導,讓我不斷前進。嘉峪關是一個充滿故事傳說,千百年來令人為之神往的勝地。勤勞的人們是這片土地的創造者,也正是他們給嘉峪關注入了靈氣和生機。

今天的劇透就到這裡!

隨著故事的發展,

我們又將追隨誰的身影,

又將記錄誰的足跡,

謎底在下回哦!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