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中國散文高端論壇暨冰心散文獎獲獎作家東坡故里采風活動側記

5月的眉山, 天高雲闊, 景色宜人, 5月27日—28日, 50多名冰心散文獎獲獎作家彙聚眉山, 參加由中國散文學會、眉山市委宣傳部聯合主辦的中國散文高端論壇暨冰心散文獎獲獎作家東坡故里采風活動。 這是一場別開生面的文學盛宴, 作家們駐足眉山采風, 創作具有眉山元素的佳作, 傳遞文學力量。

活動現場。

5月27日上午, 眉山舉辦了“中國散文高端論壇”, 散文名家們的高端對話最引人注目。 王劍冰、劉甯、張映勤、周倫佑、唐小林、周聞道等散文名家、文藝理論家, 以長江為界, 分北方隊和南方隊開展散文對話。 對話焦點主要集中在散文寫作如何在場、散文寫作的親歷性與虛構性、散文寫作的陌生化的問題進行了熱烈討論, 並與參與座談會的500多名文學愛好者交流了觀點, 給眉山這片鐘靈毓秀的土地吹來了新風, 讓文學愛好者重新認識了散文。

關於散文寫作如何在場,

王劍冰認為散文應是真情實感的、非虛構的, 散文應表達真、善、美。 周倫佑則認為, 在場非現場, 必須是精神主體的在場。 劉甯認為, 散文應有擔當、責任, 關注民族的命運、關注當下。 張映勤認為, 在場是人在、心在、情在;靈魂在場比身在、心在更重要。 周聞道認為, 在場要精神在場, 語言在場, 發現性的在場, 抒寫的是前人沒有的新發現、新思考。

南北雙方, 通過梳理當代以來散文發展概貌, 指出了當下散文創作存在的問題, 提出了散文發展的方向, 強調散文作家要堅持的精神品質, 介入現實, 要在場, 也要注重文本的創新。 特別是非虛構的引入, 豐富了在場寫作的內涵, 這將是未來一段時期內散文寫作的主流。 眉山周聞道、周倫佑等人發起了在場散文寫作,

建立了自己獨立的話語體系, 設立了在場主義散文獎, 推出了一批在場散文佳構, 被稱為華語寫作第一個自覺的散文流派。 王劍冰認為:通過南北對話, 不同思想和觀點相互交流融合, 進一步清晰了散文發展的方向, 對全國散文發展將產生重要影響。

同學們紛紛表示, 聽了散文名家的講解, 引發了他們認真讀散文的興趣;而文學愛好者們則表示, 聽了散文名家的介紹, 不僅讓他們更加清楚地認識了散文, 更是找到了破解散文創作難題的方法。 “聽了散文名家的講解, 讓我認識了散文之美, 也更加堅定了我的文學創作之路。 ”文學愛好者小螞蟻表示, 接下來, 她會繼續挖掘創作一些鄉村題材的作品。

頒獎儀式。

活動期間, 還舉行了中國散文名家東坡故里采風活動。 參會散文名家到三蘇祠、岷東新區、東坡城市濕地公園、青神神木園、竹藝城博物館等地, 實地感受眉山優美的環境, 體驗東坡故里的自然生態與人文氣息的和諧相融。

作家們被眉山豐富的歷史和人文景觀所深深吸引, 讚歎不已。 唐小林感慨地說, 眉山有著很大的磁場, 旗幟鮮明地提出了在場主義散文, 凝聚了一批國內的散文創作者;與此同時, 眉山當地的散文創作氣象很好, 這讓眉山文脈得以延續。

三蘇祠裡, 古色古香的建築, 透露著濃濃的儒雅氣息, 無時無刻不在訴說著三蘇父子的生平事蹟、文學成就、高尚品德等。 清幽的環境, 蜿蜒的石板路, 一步一景, 雅致間融入了三蘇文化, 令大家讚歎不已。

“眉山是蘇東坡誕生的地方, 我是帶著朝聖的心態來眉山的。 ”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江蘇省作家協會副主席陸永基激動地說, 中國古代的文人浩若星海, 但是像蘇東坡那樣才情的豐沛, 心胸的闊達可以說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其次, 眉山有一批對散文特別執著的人,他們鍥而不捨,孜孜不倦,對在場主義散文的推動力度令人感動。

在青神,作家們欣賞了神奇的“東方神木”以及熱帶雨林出產的珍貴、奇異、高大樹木雕刻而成的藝術品;觀竹景、賞竹藝、品竹宴,感受不一樣的青神文化。“這麼美的青神,這麼神奇的青神,下次一定要帶家人過來走一走。”作家們在感懷眉山人文風光的同時,不時用手機、相機記錄下這些美好的瞬間,供家人欣賞。

采風創作 用筆墨書寫眉山之魅

活動期間,冰心散文獎獲獎作家和眉山的中國散文學會會員同台競技,參加中國散文名家東坡故里在場寫作競賽。作家們用心貼近眉州大地,貼近散文的故鄉眉山,縱情手中豪筆,綴字成文,書寫了一篇篇具有眉山元素,弘揚東坡文化的美妙華章。

對於此次創作比賽,作家們尤為重視,北到黑龍江、南到海南……作家們不辭辛苦從祖國的各個地方,通過乘飛機、坐火車等方式來到眉山;很多作家提前購買與眉山、東坡有關的書籍學習,更進一步瞭解眉山;為了寫好具有眉山元素的作品,作家們都很認真地寫作,甚至不少作家是通宵達旦寫作,反復修改以達到最好。張華北是河北省散文學會副會長,他是蘇東坡的忠實粉絲,為了能更好地瞭解蘇東坡,他提前一天到眉山,在三蘇祠裡靜靜地徜徉。

此次活動共徵集了眉山采風稿件71餘篇,評審採取在場評獎一貫原則,以十個評委匿名審稿,獨自排序,以最後得分求和再排序,產生各獎,確保程式公正。最後評出一等獎2名、二等獎5名、三等獎10名和優秀獎作品若干。

28日下午,眉山舉行了隆重的頒獎儀式,在與會人員熱烈的掌聲中,獲獎者一一上臺領獎。憑藉《一本老書,伴我走過你的四季》榮獲此次大賽一等獎的韓秀媛,她是一名來自黑龍江公安系統的作家,深深熱愛傳統文化,癡迷蘇東坡的研究已經很多年了,對蘇東坡有了全面的瞭解,更被蘇東坡的家國情懷所打動。此次徵文,她以蘇東坡人生最低谷時的“烏台詩案”作為切入點,沉浸其中與東坡先生隔空對話,引發了大家的情感共鳴,獲得了一等獎。韓秀媛表示,這次獲獎更加堅定了她的散文理想,以此為鞭策,繼續走好自己今後的散文創作之路。

“母親,這裡海拔800米,距離眉山城區15公里;距離老家土地鄉30公里;卻不知距離你,還有多少公里。”另一位獲得一等獎的作者是眉山的本土作家袁志英。她的作品《遇見白塔》,所以獲得評委的看好,因為切入點是自己銘心刻骨的生活,話題雖小,卻真誠感人,以小搏大,有力量;明、暗兩條線和神聖的白塔意向,以及不動聲色、質樸內斂的鄉村敘事,從散文技藝的角度來說,正契合了在場散文和非虛構寫作的文學理想;它的亮點在於文字背後的立意高度——將仰望東坡的偉大和歌頌母愛的崇高,融于自己的求學之路的抒寫——作為一個東坡故里的後學,白塔就是東坡,白塔就是人生理想,面對家庭的磨難,刻苦求學的那些日常細節,比任何華麗的誓言,更能引發我們的共鳴,打動讀者的心靈。對於此次獲獎,袁志英頗感意外,因為在此之前,她並沒有在任何大型文學雜誌上發表文章,也沒有獲得任何大型文學類競賽的獎項,只是一直默默無聞地從事文學創作。

“眉山有著很好的文學創作氛圍,一大批文學前輩毫不保留地傳播文學創作理念、方法,我才能慢慢成長起來。”袁志英感激地說,她從小喜歡文學,參加工作後也一直堅持寫作,後來在眉山文學前輩的帶領下加入了在場散文平臺,在前輩的關心和指導下,一步步成長起來。

這次中國散文名家東坡故里在場寫作競賽中,李雲和袁川媚戰勝了眾多散文高手,獲得三等獎,也是十分的難得。而這也是眉山文學藝術繁榮的一個縮影。近年來,眉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文化事業發展,堅定不移實施“文化立市”戰略,文學藝術蓬勃發展。產生了在場主義散文流派,散文學會組織全面覆蓋,散文作家隊伍不斷壯大,湧現了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國都有影響力的文學領軍人物和實力散文作家,創作了一大批百姓喜愛的文藝作品,增強了眉山文化的影響力和感染力。

中國散文學會常務副會長、著名作家紅孩認為:眉山文化底蘊深厚,文化氛圍濃郁,尤其是近幾年在散文創作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令人矚目。

眉山有一批對散文特別執著的人,他們鍥而不捨,孜孜不倦,對在場主義散文的推動力度令人感動。

在青神,作家們欣賞了神奇的“東方神木”以及熱帶雨林出產的珍貴、奇異、高大樹木雕刻而成的藝術品;觀竹景、賞竹藝、品竹宴,感受不一樣的青神文化。“這麼美的青神,這麼神奇的青神,下次一定要帶家人過來走一走。”作家們在感懷眉山人文風光的同時,不時用手機、相機記錄下這些美好的瞬間,供家人欣賞。

采風創作 用筆墨書寫眉山之魅

活動期間,冰心散文獎獲獎作家和眉山的中國散文學會會員同台競技,參加中國散文名家東坡故里在場寫作競賽。作家們用心貼近眉州大地,貼近散文的故鄉眉山,縱情手中豪筆,綴字成文,書寫了一篇篇具有眉山元素,弘揚東坡文化的美妙華章。

對於此次創作比賽,作家們尤為重視,北到黑龍江、南到海南……作家們不辭辛苦從祖國的各個地方,通過乘飛機、坐火車等方式來到眉山;很多作家提前購買與眉山、東坡有關的書籍學習,更進一步瞭解眉山;為了寫好具有眉山元素的作品,作家們都很認真地寫作,甚至不少作家是通宵達旦寫作,反復修改以達到最好。張華北是河北省散文學會副會長,他是蘇東坡的忠實粉絲,為了能更好地瞭解蘇東坡,他提前一天到眉山,在三蘇祠裡靜靜地徜徉。

此次活動共徵集了眉山采風稿件71餘篇,評審採取在場評獎一貫原則,以十個評委匿名審稿,獨自排序,以最後得分求和再排序,產生各獎,確保程式公正。最後評出一等獎2名、二等獎5名、三等獎10名和優秀獎作品若干。

28日下午,眉山舉行了隆重的頒獎儀式,在與會人員熱烈的掌聲中,獲獎者一一上臺領獎。憑藉《一本老書,伴我走過你的四季》榮獲此次大賽一等獎的韓秀媛,她是一名來自黑龍江公安系統的作家,深深熱愛傳統文化,癡迷蘇東坡的研究已經很多年了,對蘇東坡有了全面的瞭解,更被蘇東坡的家國情懷所打動。此次徵文,她以蘇東坡人生最低谷時的“烏台詩案”作為切入點,沉浸其中與東坡先生隔空對話,引發了大家的情感共鳴,獲得了一等獎。韓秀媛表示,這次獲獎更加堅定了她的散文理想,以此為鞭策,繼續走好自己今後的散文創作之路。

“母親,這裡海拔800米,距離眉山城區15公里;距離老家土地鄉30公里;卻不知距離你,還有多少公里。”另一位獲得一等獎的作者是眉山的本土作家袁志英。她的作品《遇見白塔》,所以獲得評委的看好,因為切入點是自己銘心刻骨的生活,話題雖小,卻真誠感人,以小搏大,有力量;明、暗兩條線和神聖的白塔意向,以及不動聲色、質樸內斂的鄉村敘事,從散文技藝的角度來說,正契合了在場散文和非虛構寫作的文學理想;它的亮點在於文字背後的立意高度——將仰望東坡的偉大和歌頌母愛的崇高,融于自己的求學之路的抒寫——作為一個東坡故里的後學,白塔就是東坡,白塔就是人生理想,面對家庭的磨難,刻苦求學的那些日常細節,比任何華麗的誓言,更能引發我們的共鳴,打動讀者的心靈。對於此次獲獎,袁志英頗感意外,因為在此之前,她並沒有在任何大型文學雜誌上發表文章,也沒有獲得任何大型文學類競賽的獎項,只是一直默默無聞地從事文學創作。

“眉山有著很好的文學創作氛圍,一大批文學前輩毫不保留地傳播文學創作理念、方法,我才能慢慢成長起來。”袁志英感激地說,她從小喜歡文學,參加工作後也一直堅持寫作,後來在眉山文學前輩的帶領下加入了在場散文平臺,在前輩的關心和指導下,一步步成長起來。

這次中國散文名家東坡故里在場寫作競賽中,李雲和袁川媚戰勝了眾多散文高手,獲得三等獎,也是十分的難得。而這也是眉山文學藝術繁榮的一個縮影。近年來,眉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文化事業發展,堅定不移實施“文化立市”戰略,文學藝術蓬勃發展。產生了在場主義散文流派,散文學會組織全面覆蓋,散文作家隊伍不斷壯大,湧現了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國都有影響力的文學領軍人物和實力散文作家,創作了一大批百姓喜愛的文藝作品,增強了眉山文化的影響力和感染力。

中國散文學會常務副會長、著名作家紅孩認為:眉山文化底蘊深厚,文化氛圍濃郁,尤其是近幾年在散文創作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令人矚目。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