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中國製造的元青花瓷,為何不招國人待見?卻在國外拍賣行大放溢彩

元青花瓷, 顧名思義, 就是在中國元代時期燒制出的青花瓷器, 簡稱元青花瓷。 元青花瓷開闢了素瓷向彩瓷過渡的新時代, 其富麗雄渾、畫風豪放、繪畫層次繁多, 與中華民族傳統的審美情趣大有徑庭, 實乃中國陶瓷史上的一朵奇葩。

燒制元青花瓷以景德鎮為代表, 元青花的燒制也使景德鎮一躍成為中世紀世界制瓷業的中心, 元青花瓷製作精美而傳世極少, 據資料統計, 元青花瓷器在當今世界僅存300件左右, 故而異常珍貴。

牡丹紋梅瓶 藏於托普卡帕皇宮博物館

然而我們從世界青花瓷器三大收藏地的館藏數量上卻驚訝發現, 原產于中國的珍貴元青花瓷, 土耳其的托普卡帕皇宮博物館居然館藏數量最多, 而中國國內館藏最多的江西省高安市博物館僅位於區區第三的位置。

釉裡紅蓋罐 藏于河北博物館

大家是不是很震驚、很驚訝, 明明是中國製造的元青花瓷, 為什麼國內館藏數量只居區區第三的位置, 究竟是什麼原因致使大部分珍貴元青花瓷流落到國外?

針對這個問題, 小編談下自己淺薄的認知, 小編認為原因有二:

一、元代, 海外絲綢之路達到歷史全盛時期, 陶瓷貿易在此大背景下也出現了空前繁榮的局面,

成為了取代絲綢、香料等大宗海上出口貨品的最大宗貨物, 這就使得珍貴的元代青花瓷器大部分藏品散落于陸海絲綢之路沿線的波斯(今伊朗)、奧斯曼、土耳其等國, 因而, 海外存世元青花瓷數量之多不足為奇。

元青花大盤 藏於伊朗國家博物館

二、中國古玩界賞玩古玩都尊古重史, 對那些沒有歷史文獻記載的瓷品統稱為不大開門的物件。 由於整個元代沒有一部完整的史料或出土的元青花為標準器作為史證來證明元青花的身份, 所以元青花瓷也就列為了不大開門的物件。

在古玩界的鑒寶專家、拍賣行二大群體中, 鑒寶專家本著“寧可看錯千件, 不可看對一件”的鑒寶風格往往對那些不大開門的物件統判為仿品為贗品;拍賣行怕賣錯貨, 砸了自己的飯碗, 拍賣的東西都是中規中矩的大開門物件, 基本不拍賣那些不大開門的物件。

在這個兩大群體的夾擊下, 民間很多擁有元青花瓷的人因為得不到話語權, 得不到經營權而只能在國外才能拍出好的價錢。

因此, 很多民間的元青花瓷也大都流落到國外了。

青花龍紋高足碗 藏於觀複博物館

元青花瓷流落到國外肯定有很多原因綜合引起的, 以上二點原因只是小編的淺薄認知, 就當抛磚引玉, 歡迎大家留言, 發表高見。

針對“寧可看錯千件,不可看對一件”這句涵義,小編發佈的揭秘古玩界專家掌眼技倆文中有注解。

針對“寧可看錯千件,不可看對一件”這句涵義,小編發佈的揭秘古玩界專家掌眼技倆文中有注解。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