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FX112財經:中國“共用經濟”蓬勃發展 但能持久嗎?

FX112財經訊:想投籃但沒有球? 遇上下雨但沒帶傘? 智能手機沒電了?

中國迅速擴張的“共用經濟”可以幫忙解決這些問題, 現在它已經可以按需提供叫車服務和自行車出租。

Nate Liu是北京語言大學的學生, 他通過手機掃碼從球場邊上的一台機器租借一個籃球, 每小時只需花費2元人民幣(0.30美元)。

“我自己的籃球丟了以後, 我不想到處去借, 所以我決定試試這個, ”Liu表示。

在多雨的中國南部, 約有二萬隻雨傘被投放到深圳的各個街道上供人租用, 也是只需用手機掃碼就能解鎖, 使用30分鐘僅需五毛錢(0.07美元)。

這些雨傘可以放到“任何方便的地方”, 不過共用e傘的創始人趙書平說, 他們希望使用者將雨傘帶回家。

中國政府已留意到, 並預計今年“共用經濟”將增長約40%至4.83萬億(兆)元人民幣(7,050億美元)。 到2020年, 應該會占到GDP的約10%, 表明中國希望成為全球範圍內的共用經濟領導者。

普華永道預計,

到2025年, 五個共用行業--共用汽車、旅遊、金融、人員、音樂和視頻串流--的全球營收有望從目前的150億美元增至3,350億美元。

中國的共用經濟不斷增長, 其背後的資金大多來自天使投資人和風投公司。

中國資料公司IT桔子的資料測算, 4-5月期間, 總計至少為16.9億元(2.47億美元)的初期融資投向了20多家提供共用服務的初創公司。

共用充電寶行業的12家企業獲得了11.3億元人民幣, 而共用籃球、共用雨傘項目合計獲得了大約2,500萬元人民幣融資(365萬美元)。

善用移動設備、熱衷追求便利的中國民眾擁抱這些創新共用之際, 一些批評人士則質疑這些需求是否真實存在或是具有持續性。 他們指出, 這些企業的低營收、高資本密集度模式, 意味著實現獲利可能遙遙無期。

“年輕人以租借取代擁有物品作為生活方式, ”英諾天使基金投資總監朱豔梅指出。 “但共用模式不是每種情況都行得通。 在某些情況下, 他們是試圖滿足真實需求, 但在其他情況則不是。 ”

一些投資人指出, 這波融資熱潮讓人回想起2010-2012年數百個中國團購網站崛起及隕落的奇景, 他們指出, 在遭遇激烈的價格戰之後, 多數團購網最終倒下, 虧損大約10億美元。

“在中國, 跨入市場的唯一障礙是誰能籌得最多資本, 這是好事也是壞事, ”九合創投投資經理許妙成指出。

“好處是, 有資金可讓眾多企業創立。 你可能不需要太多專門技術或新科技。 壞處是可能有很多資金被浪費。 ”

**速度是一切**

豬了個球(Zhulegeqiu)創始人徐敏表示,

他希望迅速推廣至全國, 在中國估計達10萬個籃球場上提供這項服務, 最終成長為一個數十億元人民幣的事業, 最終目標是提供所有可以分享的產品。

這個總部位於浙江的初創企業, 5月5日從馬笛兒投資取得了1,000萬元人民幣(146萬美元)的早期融資, 距離徐敏提出這個構想不到兩個月。

“我們正不計代價地拓展業務, 因速度就是一切, ”徐敏向路透表示, “當然這意味著初期成本很高, 因為很多事都得在一個月內完成。 ”

他拒絕提供詳細資料, 但太陽能發電的籃球租賃機器的成本大概在幾千元人民幣, 目前在北京、上海、杭州、天津及成都設有據點。

他說, 成功關鍵在於比競爭對手取得更多資金, 擴展腳步也要比他們快。

不過就連一些積極的業者也存有疑慮,

稱偶而才會使用籃球, 因此租用的需求不大。

所有共用服務都要求一次性存入押金--一個共用籃球的押金為99元人民幣(14.45美元), 這為共用企業提供了一次性的資金緩衝, 然而批評人士稱, 若不能很快獲利, 長期而言這些資金並不夠。

最近一波“共用”企業浪潮主要是受摩拜和ofo等中國共用單車企業迅速崛起的鼓舞, 這些共用單車企業在剛剛超過兩年的時間內總共籌資近130億元人民幣, 向更多的中國城市以及包括倫敦和新加坡在內的國際市場推廣此類服務。

共用e傘的趙書平稱, 今年早些時候深圳街頭的租賃單車如雨後春筍一般湧出, 他的三個孩子沖著搶著要試騎, 在那之後他便想出了這個主意。 “我想:它們不過是普通自行車,如果這行得通,為什麼雨傘不能共用呢?”他說道。

趙書平在3月為其密碼鎖雨傘申請了專利,他稱雨傘和鎖具製造商都在爭搶訂單,為他提供了長達30天的付款寬限期。

“眼下我的雨傘成本基本為零,”他說道,還稱希望今年能在中國南方“適度”投放3,000萬把共用雨傘。

他表示業務已吸引了中國人壽601628.SA等潛在合作方的注意,後者希望將這一模式複製到從香港到新加坡等市場。

“我想:它們不過是普通自行車,如果這行得通,為什麼雨傘不能共用呢?”他說道。

趙書平在3月為其密碼鎖雨傘申請了專利,他稱雨傘和鎖具製造商都在爭搶訂單,為他提供了長達30天的付款寬限期。

“眼下我的雨傘成本基本為零,”他說道,還稱希望今年能在中國南方“適度”投放3,000萬把共用雨傘。

他表示業務已吸引了中國人壽601628.SA等潛在合作方的注意,後者希望將這一模式複製到從香港到新加坡等市場。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