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5月收官日A股沖高回落:滬指微漲0.23%收出長上影線

5月的最後一個交易日, A股沖高回落, 以小幅上漲收官, 滬指走出“四連漲”。 但在月K線上, 滬指走出“三連跌”。

截至5月31日下午收盤, 上證綜指收報3117.18點, 上漲0.23%, 深證成指收報9864.84點, 上漲0.06%, 創業板指收報1763.73點, 上漲0.23%。

滬深兩市成交總計3891.37億元, 其中, 滬市成交1779.13億元, 深市成交2112.24億元。

房地產領跑, 次新股紛紛開板

早盤, 滬指跳空高開, 隨後漲幅稍有回落。

房地產板塊領漲, 綠地控股(600606)、雲南城投(600239)、海航投資(000616)、深圳華強(000062)、嘉凱城(000918)、華麗家族(600503)、新黃浦(600638)漲幅超過3%。

權重板塊中, 券商股跑贏大市, 第一創業(002797)、國海證券(000750)漲幅在2%以上。

零售股走強, 三江購物(601116)、百聯股份(600827)、紅旗連鎖(002697)漲停,

杭州解百(600814)、華聯股份(000882)漲幅超過4%。

次新股早盤一度出現漲停潮, 但隨後紛紛開板, 板塊整體漲幅回落。

截至收盤, 超頻三(300647)仍然保持在漲停板上, 香山股份(002870)、壽仙穀(603896)、星帥爾(002860)、韋爾股份(603501)漲幅在5%以上, 而早盤曾觸及漲停的偉隆股份(002871)收盤下跌7.80%。

5月31日, 國內期貨市場迎來一片大跌, 焦煤以近9%的跌幅收於跌停, 橡膠、焦炭主力合約跌幅超過7%, 瀝青、鐵礦石、菜粕、甲醇等品種紛紛跌逾3%, 農產品、能源化工、貴金屬等領域無一倖免。

受此拖累, 鋼鐵、煤炭和有色板塊股票在日內不斷下挫。 八一鋼鐵(600581)、*ST重鋼(601005)、金洲管道(002443)、南鋼股份(600282)、金石資源(603505)、雲海金屬(002182)、鑫科材料(600255)、正海磁材(300224)跌幅超過3%。

機構:減持新規利好市場

在剛剛過去的端午節假期期間, 市場最為關注的消息,

莫過於證監會發佈了《上市公司股東、董監高減持股份的若干規定》, 上海證券交易所和深圳證券交易所也雙雙出臺了完善減持制度的相關規則。

根據減持新規, 上市公司大股東與其一致行動人減持股份的, 其持股應當合併計算, 防止大股東通過他人持有的方式變相減持。 大股東減持或者特定股東減持, 採取集中競價交易方式的, 在任意連續90日內, 減持股份的總數不得超過公司股份總數的1%。 持有上市公司非公開發行股份的股東, 通過集中競價交易減持該部分股份的, 除遵守前款規定外, 自股份解除限售之日起12個月內, 減持數量不得超過其持有該次非公開發行股份數量的50%。

新規出臺之後, 多家機構指出,

對A股來說是利好。

華鑫證券的報告指出, 對二級市場而言, 新規的推出極大地減緩了產業資本減持壓力以及定增套現對二級市場流動性的衝擊, 另外, 2017年以來, 中小創題材股面臨較大質疑, 除了估值過高以及盈利不及預期之外, 產業資本的大肆逃離也是另一大核心問題, 而此次新規的出臺有望緩解中小創題材股的減持壓力, 一定程度上能夠起到維穩場內情緒的作用。

總的來說, 減持新規的出臺利空一級市場, 利好二級市場。 另外, 節後首周僅有6只新股發行, 預計募集資金金額共計25.70億元。 與年初以來證監會每一批核准的IPO規模均在50億至60億元左右, 且發行家數維持在10家以上規模相比, 不管是發行數量抑或是募集資金規模都有所減緩。

其配合減持新規的出臺, 有望緩解場內恐慌情緒, 同時也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當下監管層維穩的意願。

興業證券認為, 短期內新規有望大幅改變市場情緒與資金面, 形成較強利好。 從不同途徑的減持規模測算, 無論是大宗交易減持, 還是集中競價交易減持, 其每月的減持幅度都較無限制條件下有了非常大的壓縮。 在短期內, 資金的需求將受到極大限制, 解禁減持對市場的衝擊將被平滑和放緩。 另外, 資金需求受到限制有利於市場回暖, 從而有利於帶動目前存量資金博弈背景下市場的企穩。 中長期來看, 白馬股、價值龍頭將獲得更大的青睞。

不過, 也有持謹慎觀點的機構。

銀河證券的報告指出,

證監會發佈新規, 意在進一步規範市場秩序, 引導資本市場回歸本源, 支援實體經濟發展。 規定對實踐中存在的、社會反響強烈的突出問題做了針對性的制度安排, 有利於避免集中、大幅、無序減持擾亂二級市場秩序、衝擊市場信心, 對市場具有中長期的提振作用。

但是, 將證監會的減持新規放在一個更大的格局中去看, 新規仍是強監管、去杠杆、防風險的延續, 目的在於規範金融秩序。 規範性檔出臺的背後是監管部門對風險的清醒認識, 目的正是為了紮牢制度籠子, 正本清源。

所以, 安撫市場不意味著監管弱化, 更不代表監管轉向, 金融去杠杆的大方向沒有改變。 綜合、系統、穿透、統籌的監管原則確立後, 各部門已經進入具體執行階段, 中期內將持續壓制市場風險偏好。

中期內將持續壓制市場風險偏好。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