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三聚環保回應質疑否認關聯交易和財務異常

針對近期有媒體發表的《三聚環保百億合同之謎》、《三聚環保探疑》等相關報導,三聚環保5月31日發佈澄清公告,回應報導中關於公司涉嫌關聯交易、銷售及管理費用率偏低、重大合同背後的客戶實力存疑等質疑。

否認關聯關係

針對媒體報導的“百億合同之謎”是否屬實,公司是否存在大量的關聯交易,三聚環保公告稱,經核實,公司、公司控股股東、持有公司5%以上股份的股東、公司董監高與媒體報導中涉及的下游客戶均不存在關聯關係。

媒體報導中提到,一些客戶的高管名字屢屢與三聚環保相關人員名字重合。

對此,公告解釋,媒體報導中提及的“劉衛東”並非同一人。 公告披露了公司聘任的員工劉衛東的背景簡歷,並表示其從未在其他任何企業或者基金兼職,和媒體報導中提及的“劉衛東”只是同名同姓。

此外,媒體報導中提及了公司董事、前副總經理王慶明,以及杜明來、柴文奎、宋小林、於學政等四名員工。 公告同樣披露了上述人員的簡歷。 其中,經公司核實,王慶明並未在下游企業任職;于學政(化肥生產專家)、柴文奎(焦化生產專家)、宋小林(財務管理人員)雖然在下游客戶有任職,其實是作為公司項目監管的負責人派駐到項目所在地,並不參與下游客戶的經營決策,不存在實質性的管理關係,上述人員與公司下游客戶亦不存在關聯關係。

至於媒體報導中提及“公司控股股東海澱科技及其股東北京海澱國資公司旗下潤灃資本的相關人員多次出現在三聚環保的相關經營活動中,或為三聚環保客戶提供融資服務”,公司表示,潤灃資本參與管理的基金作為公司部分下游客戶的債權人,其高管出席某些下游客戶組織的一些公開活動,主要是受到下游客戶的邀請,與公司無關。

對於公司信披不詳的質疑,公告回應稱,根據公司控股股東海澱科技提供的資訊,潤灃資本並非海澱科技的下屬控股企業。 根據相關法律法規,潤灃資本參與管理的基金不構成公司的關聯方。 同時,公司及公司的董、監、高與潤灃資本參與管理的基金也不存在關聯關係。

因此,公司無須在公告中對下游客戶與潤灃資本參與管理基金之間的債權債務關係進行披露,亦不存在對相關情況披露不完善的情形。

否認財務異常

針對報導中關於公司銷售費用率、管理費用率及利息收入等質疑,公司也一一進行了回應。

公司表示,銷售費用與主營業務收入並非同比增長。 其中,銷售費用率變化的主要原因是由於公司業務模式發生了變化。 早期的業務模式單一,訂單金額相對較小,且訂單的數量比較分散,致使銷售費用率相對比較高。 現在承接的是大額訂單,對應單位收入銷售費用變動趨勢持續下降。

公司還稱,管理費用的增長比例與營業收入增長比例之間更加不具備直接相關的關係,公司通過持續加強對費用的精細化管理,以預算控制、嚴格審批等手段,確保經營業績不被無節制的費用增長所消耗。

而利息收入方面,公司根據自身業務特點、行業現狀、戰略發展方向等,選擇了現行的資金管理方式,目前利息收入全部為活期利息收入。

看好客戶付款能力

對媒體提到“公司主要問題是重大合同背後的客戶如隆鵬公司、勃盛公司、通化化工實力存疑,後續付款可能有問題”,公告就上述企業的實際情況和市場環境進行了具體說明。

公告稱,截至目前,隆鵬公司已經完成12萬噸甲醇和8.2萬噸LNG裝置的建設並投入運行,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上述裝置已經以金融租賃的方式實現融資,公司的應收賬款已按期回收。

正在建設的專案將於2018年底全部建成投產。 新項目全面建成達產後,參照目前的市場價格,隆鵬公司預計年銷售收入將從目前的14億元躍升至30億至40億元,實現毛利10億至15億元,隆鵬公司整體的盈利能力將得到顯著的提升。

勃盛公司將陸續建設合成氨尿素、熱電聯產、LNG、生物質炭基複合肥等裝置,最終也將實現全面整體轉型升級。 上述項目預計將在2018年二季度全面建成投產,上述項目全面建成達產後,勃盛公司預計年銷售收入將超過15億元,實現毛利近4億元,企業盈利性較好。

此外,通化化工的新專案建成投產後,預計將實現年平均銷售收入8億元,年均利潤總額約2億元。 通化化工還設立了兩個全資子公司,正在建設5萬噸和10萬噸的秸稈生物質碳化-炭基複合肥裝置,計畫2017年四季度中交,後續還將建設40萬噸的炭基尿素生產裝置。 預期該項目將增加利潤4億元,進一步加強企業的盈利能力。

預期該項目將增加利潤4億元,進一步加強企業的盈利能力。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