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小說看不進去,一定是我打開的方式不對

「文學名著看不進去, 一定是我打開的方式不對」——相信很多人都感同身受。

今天閱讀君要推薦給大家一本關於文學的「打開方式」的書,

由文學研究專業人士, 寫給社會上對文學有不同程度的愛好、好奇和鑽研的讀者。 它是一本半通俗、半學術的文學入門普及書, 有那麼一點兒文學「公開課」的感覺, 但經過了文筆和時間的錘煉。

學會「打開」文學, 是一件正經事。

這本書會從普通讀者的角度告訴你, 一個普通人如何打開文學, 與文學發生關係, 從文學中獲取收益。

看小說也需要那麼投入麼?

王敦

對於筆者來說, 「文本細讀」, 是打開文學乃至「文化符號之網」的方式, 是解讀之道的內核。

但是很顯然, 就光憑這一句口號, 仍然是無法打開文學的。

為什麼(why)細讀呢?如何做(how)?——需要把此二事說清才行。

經常聽到有學生嘀咕:「天哪, 看小說也需要那麼投入麼?」言外之意是「文學,

本來是為了好玩兒才去看的。 煞有介事地去『Close reading』, 敢情是把肉麻當有趣了不成?……文學靠的是靈性, 認真起來就不好了……」

在這些個言外之意的側翼而紛紛「躺槍」的人, 包括了中文系或文學院的所有師生。 該言外之意的側翼傷害擴大版為:「文學需要研究麼?中文作為專業, 也算是理工、經濟、法律專業一樣的正經事?整天看看小說詩歌, 也叫上大學?……」中文系、文學院的絕大多數師生, 面對如此的氣場騷擾, 都會如同孔乙己一樣, 露出一臉頹唐模樣, 說出一些別人也不懂的「人文關懷」、「終極價值」、「詩意地棲居」、「澄明與遮蔽」、「精神家園」、「學術傳承」等「不明覺厲」的文科特徵十足的話, 讓發問者獲得了別樣的優越感和娛樂, 導致聯誼活動的「內外充滿了快活的空氣」,

並且以後會習慣性地以此種詰難當作為理工農醫專業人群解悶兒的一種方式。 正如同魯迅先生說的:「孔乙己是這樣的使人快活, 可是沒有他, 別人也便這麼過。 」

我的回答

還有, 至少你看作者寫作的時候, 絕不是一筆十行。 哪怕他文思湧動如大仲馬,

也仍然是處心積慮地一句句寫出, 一段段吊你胃口, 以求達到最佳效果呀。 對此種技藝的消費、品味, 放慢些速度去看, 難道就虧待自己了麼?

亞歷山大·仲馬, 19 世紀法國浪漫主義文豪, 世界文學名著《基督山伯爵》的作者。

當然, 我絕不會反對你或任何人,

現在和今後, 一目十行地去讀小說。 ——這當然也是合法的。 兒童從初學識字那天起, 讀故事娛樂自己, 就是自然而然如此, 沉浸于作者的調度之下, 被情節效果牽著走的。 沒有這個「很傻很天真」的就範于作者的煽情指揮, 做一切閱讀的基礎, 「close reading」也是空中樓閣。 (先要「知其然」。 )但是, 對於成熟的、具備解讀意識的, 訓練有素、明確期望獲得「深度」、「內涵」並真正獲得之的讀者, 「close reading」是一件解讀利器, 同樣是合法的。 希望你不要偏廢之, 希望你不要只會一目十行, 而排斥細讀。 (還要「知所以然」嘛。 )

回顧一下, 這本書在最開頭就說了, 解讀能力的「很傻很天真」, 有兩大壞處:一、易輕信, 易被騙, 成為「不明真相」的群眾。 被文本(text)本身裡面的花招, 給騙了。 二、有眼無珠。發現不了文本裡面埋藏的真的好東西。分辨不出真正有內涵、用心良苦、和美妙的表述。也就是說,缺乏解讀能力,你就沒有獨立的判斷力,只能在媒體和話語引領人說「好看、高大上」,指給你之後,才跟著去讀。總之沒有啥存在感。

「我讀書少,你可別騙我……」存在感淩亂至此,心有戚戚焉?其實跟讀書多少沒有關係。有了文本解讀的能力,就誰也騙不了你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所以需要「close reading」——文本細讀。

待我細細把這事兒說透。

在我的眼裡,符號-文化之網固然是能給人以陶冶、安慰、啟示的人類文明光暈。但同時,符號的運用,永遠是有目的性的,小者如寫情書求愛,商家炮製或軟或硬的廣告慫恿人去購買商品,大者如政治競選說辭、政黨文宣、內政與外交的說辭。

往極端裡去說,在迄今為止不盡如人意的駁雜社會裡,必然存在宏觀和微觀上的「天羅地網」,對大多數群體、個體實施安慰性欺騙,以維持「現狀」或予以「引導」。

matrix

這就如同《駭客帝國》裡的「母體」,對我們的一切進行控制。這一張網,隔在人與自然造化之間,凝聚了巨大權力,在這個意義上就有了另外一個名字——意識形態。而此類以「心靈植入」為目的的意識形態,不是單數,而是複數。——在政黨競爭裡面,在商家競爭裡面,都會創造各自的「傳奇」、「文化」、信條、價值,都想進駐我們的心靈。

我們這門課,基本上對「意識形態們」(是的,複數形式),抱著相當警惕的態度。我們如同「母體」裡的尼奧,時刻注意可能的「心靈捕手」、「靈魂工程師」。

人家都是精通瞭解和捕獲眾人心靈的專家和熟練工呀!我們這些「讀者」,作為被上述「讀心」熟練工所錨定的受眾,我們對自己的文化體驗的瞭解和文化符號運作機制的瞭解,難道不應該不弱于開發商對我們的文化體驗的瞭解嗎?

否則,是不是有一種,人家在暗處,我們在明處,隨時可能被「惦記」、「暗算」的感覺?

而面對一些意味深長的文本揭示性的瞬間,我們也最好能做到領會到一些好心的試圖「破壁」的作者的用心良苦的修辭,獲得逃脫、揭露意識形態的,或純粹審美、體悟上的,或兩者兼備的「私有」的發現。

這就是學習文學解讀能帶給我們的收穫。文學是對語言精微運用的最集中體現。對文學進行解讀,所給予我們的不是「知識」,是對「認識」性表述的「認識」,是比知識性乾貨還要乾貨的認識性乾貨。

查理斯·約翰·赫芬姆·狄更斯,維多利亞時代英國最偉大的作家,他的代表作《雙城記》在全世界盛行不衰,深受廣大讀者的歡迎。

想起了馬克思在《英國資產階級》中評論以狄更斯為代表的十九世紀小說作家時說:「他們在自己的卓越的、描寫生動的書籍中向世界揭示了政治和社會真理,比一切職業政客、政治家和道德家加在一起所揭示的還要多。」——前提是要會對「他們「的文字,進行解讀,首先是細讀。

我們也可以學著說一句。——曹雪芹的《紅樓夢》,提供給我們的對明清社會人文的認識,比不少的歷史專業讀物還要有效。——前提是要會進行解讀,首先是細讀。

紅樓夢(1987)劇照

就是說,要想瞭解社會、人生、大千世界,文藝很重要。——「瞭解」之事,終歸不是靠統計數字、圖表、大事記、學術報告,而是訴諸心靈。能夠左右心靈的,其實就是諸如「玫瑰」(詳見上一講)等等的符號的「編碼」,即「語法」、「修辭」。

前提,仍然是要會進行解讀,首先是細讀。

所以說,若想真正能找到打開文學的有收穫的方式,就需要在獲得單純的浸入式愉悅之外,多多思考,盤點一些在即時煽情效果之外的體驗——對體驗本身的反思、認知。比如說,看看狄更斯用了什麼樣的比喻、什麼樣的手法和表述方式,折射出來了怎樣的文化歷史境遇。所以,《紅樓夢》也不僅僅是幾個男女的愛情而已——那,真是小看了文藝了。……

好吧——以上就是我對「看小說也需要那麼投入麼?」的激情澎湃的回答。

另外,還要再次特別強調一點在這兒,免得以後成為迷惑:

從細讀(close reading)性解讀中獲得的,應該算是「私有財產」,沒有所謂對錯,沒有「標準答案」。

我後面就要進行的解讀示範,也不是在演示什麼標準答案,不過是在展示我的大腦裡的辛苦活躍的細讀反應,所掙來的屬於我的私有財產。這個私有財產,你也很可能和我分享,或者說「英雄所見略同」,因為前面說了,構成文學的「兩個夢境」,是群體性的不是私人性的。(弗萊語。)但同理,「一千個觀眾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解讀之事,總歸是私人事務。我只是在教你解讀文學的 N 種打開方式。具體如何去解讀具體的作品,在你。

可以挑明瞭說:解讀,是一種創造性活動。這種創造,是「再創造」——自己對作者所提供的文本的分析。打個比方,若作者為精神病患者,解讀者則為精神分析師,對病人的講述進行分析。如何能分析得高明些,就要看精神分析師(解讀者)的水準了。(經驗、閱歷、敏感度的相加。)

前面已經提到了,有一種令我啞然失笑的大尾(yǐ)巴狼的說法,說「學術為天下之公器」,治學是為了傳承學術,等等。——我則說:學術從來不是公器,而是屬於學者私人的解讀!在朱熹對漢儒的顛覆性解讀中,儒學得到了再創造,得到了傳承,是不是?

學問的歷史,如一條長河,需要我們每個人來再創造,從而保持活力。從每個細部看,都是私人的「解讀」性活動。

這一節的最後,再問一下:我們怎麼來做到有效解讀?(How?)

途徑就是「critical reading」——「close reading」。細讀、細聽、細看!「Close reading」是需要科學方法的。從下一節開始,我們就要領略一下了。

但仍然阻止不了憤而離去的人口——「他至於麼?閱讀還可以這麼費勁,還讓不讓人活了?」……那撥人的嘴裡仍然是那句嘀咕:「讀小說還需要那麼投入麼?」

如果你沒有走,那麼在這本《打開文學的方式》的後續閱讀中,你可能會慶倖當初沒有因一時不耐煩而溜號。你終於學會了如何在閱讀和解讀中即保持了娛樂,保持了樂趣,又獲得了清醒的局外意識、閱讀的「新技能 get√」和方法……樂趣沒有減少,反而增加了。

- 本文節選自《打開文學的方式》-

《打開文學的方式》

作者: 王敦

定價: 49.00元

豆瓣閱讀 ★★★★★ 9.6 分作品,文學名著看不進去,一定是我打開的方式不對……王敦老師手把手教你對文學剝皮卸骨,讓讀書的過程重新爽起來!不在枯燥的理論套話中打轉,直擊砍瓜切菜般的閱讀現場。這樣暢快淋漓、妙趣橫生的文學理論入門書,以前可曾有過?

↙點擊閱讀原文,購買《打開文學的方式》。

二、有眼無珠。發現不了文本裡面埋藏的真的好東西。分辨不出真正有內涵、用心良苦、和美妙的表述。也就是說,缺乏解讀能力,你就沒有獨立的判斷力,只能在媒體和話語引領人說「好看、高大上」,指給你之後,才跟著去讀。總之沒有啥存在感。

「我讀書少,你可別騙我……」存在感淩亂至此,心有戚戚焉?其實跟讀書多少沒有關係。有了文本解讀的能力,就誰也騙不了你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所以需要「close reading」——文本細讀。

待我細細把這事兒說透。

在我的眼裡,符號-文化之網固然是能給人以陶冶、安慰、啟示的人類文明光暈。但同時,符號的運用,永遠是有目的性的,小者如寫情書求愛,商家炮製或軟或硬的廣告慫恿人去購買商品,大者如政治競選說辭、政黨文宣、內政與外交的說辭。

往極端裡去說,在迄今為止不盡如人意的駁雜社會裡,必然存在宏觀和微觀上的「天羅地網」,對大多數群體、個體實施安慰性欺騙,以維持「現狀」或予以「引導」。

matrix

這就如同《駭客帝國》裡的「母體」,對我們的一切進行控制。這一張網,隔在人與自然造化之間,凝聚了巨大權力,在這個意義上就有了另外一個名字——意識形態。而此類以「心靈植入」為目的的意識形態,不是單數,而是複數。——在政黨競爭裡面,在商家競爭裡面,都會創造各自的「傳奇」、「文化」、信條、價值,都想進駐我們的心靈。

我們這門課,基本上對「意識形態們」(是的,複數形式),抱著相當警惕的態度。我們如同「母體」裡的尼奧,時刻注意可能的「心靈捕手」、「靈魂工程師」。

人家都是精通瞭解和捕獲眾人心靈的專家和熟練工呀!我們這些「讀者」,作為被上述「讀心」熟練工所錨定的受眾,我們對自己的文化體驗的瞭解和文化符號運作機制的瞭解,難道不應該不弱于開發商對我們的文化體驗的瞭解嗎?

否則,是不是有一種,人家在暗處,我們在明處,隨時可能被「惦記」、「暗算」的感覺?

而面對一些意味深長的文本揭示性的瞬間,我們也最好能做到領會到一些好心的試圖「破壁」的作者的用心良苦的修辭,獲得逃脫、揭露意識形態的,或純粹審美、體悟上的,或兩者兼備的「私有」的發現。

這就是學習文學解讀能帶給我們的收穫。文學是對語言精微運用的最集中體現。對文學進行解讀,所給予我們的不是「知識」,是對「認識」性表述的「認識」,是比知識性乾貨還要乾貨的認識性乾貨。

查理斯·約翰·赫芬姆·狄更斯,維多利亞時代英國最偉大的作家,他的代表作《雙城記》在全世界盛行不衰,深受廣大讀者的歡迎。

想起了馬克思在《英國資產階級》中評論以狄更斯為代表的十九世紀小說作家時說:「他們在自己的卓越的、描寫生動的書籍中向世界揭示了政治和社會真理,比一切職業政客、政治家和道德家加在一起所揭示的還要多。」——前提是要會對「他們「的文字,進行解讀,首先是細讀。

我們也可以學著說一句。——曹雪芹的《紅樓夢》,提供給我們的對明清社會人文的認識,比不少的歷史專業讀物還要有效。——前提是要會進行解讀,首先是細讀。

紅樓夢(1987)劇照

就是說,要想瞭解社會、人生、大千世界,文藝很重要。——「瞭解」之事,終歸不是靠統計數字、圖表、大事記、學術報告,而是訴諸心靈。能夠左右心靈的,其實就是諸如「玫瑰」(詳見上一講)等等的符號的「編碼」,即「語法」、「修辭」。

前提,仍然是要會進行解讀,首先是細讀。

所以說,若想真正能找到打開文學的有收穫的方式,就需要在獲得單純的浸入式愉悅之外,多多思考,盤點一些在即時煽情效果之外的體驗——對體驗本身的反思、認知。比如說,看看狄更斯用了什麼樣的比喻、什麼樣的手法和表述方式,折射出來了怎樣的文化歷史境遇。所以,《紅樓夢》也不僅僅是幾個男女的愛情而已——那,真是小看了文藝了。……

好吧——以上就是我對「看小說也需要那麼投入麼?」的激情澎湃的回答。

另外,還要再次特別強調一點在這兒,免得以後成為迷惑:

從細讀(close reading)性解讀中獲得的,應該算是「私有財產」,沒有所謂對錯,沒有「標準答案」。

我後面就要進行的解讀示範,也不是在演示什麼標準答案,不過是在展示我的大腦裡的辛苦活躍的細讀反應,所掙來的屬於我的私有財產。這個私有財產,你也很可能和我分享,或者說「英雄所見略同」,因為前面說了,構成文學的「兩個夢境」,是群體性的不是私人性的。(弗萊語。)但同理,「一千個觀眾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解讀之事,總歸是私人事務。我只是在教你解讀文學的 N 種打開方式。具體如何去解讀具體的作品,在你。

可以挑明瞭說:解讀,是一種創造性活動。這種創造,是「再創造」——自己對作者所提供的文本的分析。打個比方,若作者為精神病患者,解讀者則為精神分析師,對病人的講述進行分析。如何能分析得高明些,就要看精神分析師(解讀者)的水準了。(經驗、閱歷、敏感度的相加。)

前面已經提到了,有一種令我啞然失笑的大尾(yǐ)巴狼的說法,說「學術為天下之公器」,治學是為了傳承學術,等等。——我則說:學術從來不是公器,而是屬於學者私人的解讀!在朱熹對漢儒的顛覆性解讀中,儒學得到了再創造,得到了傳承,是不是?

學問的歷史,如一條長河,需要我們每個人來再創造,從而保持活力。從每個細部看,都是私人的「解讀」性活動。

這一節的最後,再問一下:我們怎麼來做到有效解讀?(How?)

途徑就是「critical reading」——「close reading」。細讀、細聽、細看!「Close reading」是需要科學方法的。從下一節開始,我們就要領略一下了。

但仍然阻止不了憤而離去的人口——「他至於麼?閱讀還可以這麼費勁,還讓不讓人活了?」……那撥人的嘴裡仍然是那句嘀咕:「讀小說還需要那麼投入麼?」

如果你沒有走,那麼在這本《打開文學的方式》的後續閱讀中,你可能會慶倖當初沒有因一時不耐煩而溜號。你終於學會了如何在閱讀和解讀中即保持了娛樂,保持了樂趣,又獲得了清醒的局外意識、閱讀的「新技能 get√」和方法……樂趣沒有減少,反而增加了。

- 本文節選自《打開文學的方式》-

《打開文學的方式》

作者: 王敦

定價: 49.00元

豆瓣閱讀 ★★★★★ 9.6 分作品,文學名著看不進去,一定是我打開的方式不對……王敦老師手把手教你對文學剝皮卸骨,讓讀書的過程重新爽起來!不在枯燥的理論套話中打轉,直擊砍瓜切菜般的閱讀現場。這樣暢快淋漓、妙趣橫生的文學理論入門書,以前可曾有過?

↙點擊閱讀原文,購買《打開文學的方式》。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