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何立峰:中國經濟發展面臨三大結構性失衡

中新社北京3月19日電 (周銳 夏賓)中國國家發改委主任何立峰19日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7年年會上表示, 當前中國經濟發展面臨三大結構性失衡:

一是實體經濟結構性供需失衡。 供給體系產能雖然十分強大, 但大多數只能滿足中低端、低品質、低價格的需求, 難以滿足公眾日益升級的多層次、高品質、多樣化消費需求;

二是金融和實體經濟失衡。 存在資金脫實向虛現象、大量資金在金融體系內自我迴圈, 不僅加大了金融體系風險, 還進一步加重了實體經濟的融資困難;

三是房地產和實體經濟失衡。

大量資金湧入房地產市場, 曾一度帶動了一線和熱點二線城市房價過快上漲, 進一步推高實體經濟成本。

何立峰強調, 為化解這三大失衡, 必須瞄準主要矛盾, 向結構優化找出路、在供給側上下功夫, 用改革的辦法, 提高供給體系品質效率, 實現供求關係新的動態均衡。

何立峰指出, 經過一年的努力,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已經取得初步成效。 突出表現在多個方面:

——經濟結構持續改善。 2016年, 消費在中國經濟增長中貢獻率達64.6%, 第三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到51.6%。

——新舊動能加快轉換。 新產品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湧現, 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的增速分別比規模以上工業快4.5和4.8個百分點;

——企業效益開始好轉。

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增長8.5%。 鋼鐵、煤炭企業效益明顯好轉。

——市場預期明顯改善。 隨著相關行業運行狀況的轉好, 各類市場主體信心進一步增強, 民間投資增速從去年9月起出現止跌回升態勢。

何立峰表示, 在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進程中, 中國將以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為己任, 堅持共商共建共用原則, 促進國際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 不斷深化新一輪高水準對外開放, 為各國投資者來華投資興業、開展合作提供新的發展機遇。 (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