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摛華于素 駱驛遷延——王欽賢博士和他的金文書法

文/劉曉峰(中國美術學院博士)

古之好金石者, 往往引為“金石友”。 我與欽賢兄雖不堪與古人相媲美, 但卻著實結緣于金石之好。 欽賢兄的博士論文是關於民國金石文字, 而這也正是自己感興趣的話題, 所以在課堂上聊了起來。 聊中方知我們不僅是山東老鄉, 而且同出於莒。 同為莒人未曾相識於家鄉, 卻結交於千里之外的西子湖畔, 更是憑添幾分親近。 於是, 我也漸漸地走近了欽賢的法書世界。

王欽賢金文《詩經》節錄 180cm×30cm

莒人好書, 欽賢研習書法不足為奇。 然他善寫鐘鼎古籀, 喜研金石文字, 這卻讓人刮目相看。

在中國書法史上, 以篆書見長的書家並不算多, 而善寫大篆者更是屈指可數。 明末清初, 隨著金石學的發展, 篆書日漸復蘇, 直到清中後期, 鐘鼎、石鼓才漸為書家所青睞。 以吳大澂、吳昌碩為代表的大篆名家, 自此開創了書法史上厚重雄健, 氣勢恢弘的新局面。

王欽賢行書東坡詞47cm×35cm

然而, 鐘鼎古籀仍未成為書法主流, 而多是在一小批學者型的書家範圍內流變。 究其原因有二, 首先能寫大篆, 先要識篆, 沒有深入研究便很難創作, 故而大篆自古以來多是學者的專利。 再者, 書法亦有其自身的規律, 只有對用筆、結構有豐富的認識, 才能更好的取法金石鐘鼎。 這對於學者, 特別是今天習慣于鍵盤的學者而言, 無形中又增加了挑戰。 清末金石書家之所以被後世視為巔峰, 蓋因其在學養與書藝的融會貫通。 當今善寫大篆者仍是少之又少, 這不是說大篆的空間廣, 而恰恰是因其要求之高, 難度之大。 欽賢選擇大篆作為研習物件, 在我看來, 無疑是迎難而上, 但他卻在此道中自得其樂。

王欽賢金文《唐詩選錄》180cm×45cm×4

欽賢喜研金文大篆, 不是一時興起, 亦不是嘩眾取寵。 他在國美攻讀本科時並沒有什麼偏好而是求知若渴, 遍臨各體, 這無形中, 為他日後的精專打下了扎實的基本功。 保研之後, 欽賢對篆書產生了興趣, 從此便玩味其中,

欲罷不能, 漸漸的便形成了自己的見解。 在他看來, 鐘鼎文字不僅醇厚古樸而且靈動可人, 特別是西周中後期的文字, 大大小小, 全任自然, 無論是章法的安排和用筆的變化, 都最接近自然, 而這種對自然的表達更符合其內心對美的定義。

王欽賢行草《山谷題跋》140cm×34cm

因此, 面對其金文作品人們往往會有一種新意——靈動而自然。 蔡邕《篆勢》曾言“從者如懸, 衡者如編, 杳杪邪趣, 不方不圓, 若行若飛, 蚑蚑翾翾。 遠而望之, 若鴻鵠群遊, 絡繹遷延。 迫而視之, 湍漈不可得見, 指撝不可勝原……”。

“鴻鵠群遊, 絡繹遷延”與欽賢感知的“大大小小, 全任自然”不能不說是一種源自內心深處的暗合。

王欽賢金文小品《詩經》43cm×31cm

欽賢對金文的另一卓見, 便是將大篆與行草聯繫起來。 他認為先秦金文不像秦代以降的小篆, 在章法佈局、空間處理以及用筆節奏上都與行草有很多相通、相似之處。 所以, 品讀其行草作品亦能感受獨特的金石韻味和通篇錯落的美感。 我很好奇, 他如何在西周金文中有這種獨到的發現, 後來得知,他學習金文時曾一字一字的對不同時代的金文進行編輯,正是這番苦功讓他有了自己的心得。

王欽賢行草書小品 40cm×30cm

“練青濯絳,必歸藍蒨”,欽賢在深入鑽研傳統的基礎上有了新的發現,而這種發現又讓他重新審視書體之間的內在關聯,雖說未能達到“通變”之境,但卻已有了自己的努力方向。當今書壇,能書者不在少數,寫好者亦不在少數,然而能有自己的態度,能明確書寫方向者卻鳳毛麟角。因為,這不僅僅需要精湛書藝,更需要豐厚的學養,深入的研究。

王欽賢行書 40cm×14cm×4

欽賢曾言,僅僅注重技法,匠氣太重。一路走來,由本科到研究生,由研究生到博士生,由遍臨諸體到專精金文,在完善書寫技巧的同時,他似乎一直追尋書法以外的更多養分。“退筆如山未足珍,讀書萬卷始通神”,欽賢可謂書壇勇者,他擇一條雄關漫道,在書寫,在研究,在讀萬卷書,又在摛翰振藻,砥礪前行。

後來得知,他學習金文時曾一字一字的對不同時代的金文進行編輯,正是這番苦功讓他有了自己的心得。

王欽賢行草書小品 40cm×30cm

“練青濯絳,必歸藍蒨”,欽賢在深入鑽研傳統的基礎上有了新的發現,而這種發現又讓他重新審視書體之間的內在關聯,雖說未能達到“通變”之境,但卻已有了自己的努力方向。當今書壇,能書者不在少數,寫好者亦不在少數,然而能有自己的態度,能明確書寫方向者卻鳳毛麟角。因為,這不僅僅需要精湛書藝,更需要豐厚的學養,深入的研究。

王欽賢行書 40cm×14cm×4

欽賢曾言,僅僅注重技法,匠氣太重。一路走來,由本科到研究生,由研究生到博士生,由遍臨諸體到專精金文,在完善書寫技巧的同時,他似乎一直追尋書法以外的更多養分。“退筆如山未足珍,讀書萬卷始通神”,欽賢可謂書壇勇者,他擇一條雄關漫道,在書寫,在研究,在讀萬卷書,又在摛翰振藻,砥礪前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