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李文蘭書法藝術創新展在山東曲阜盛大開幕

2017年5月12日李文蘭書法藝術創新展暨儒商企業簽約展銷會在山東省曲阜市顏府盛大開幕。 此次活動由華夏儒商企業文化發展交流中心、華企聯合文化交流部主辦。

李文蘭老師演講

活動當天, 參加此次展覽的嘉賓有來自全國各地的企業領導、收藏家、儒商代表、專家學者共100多人, 他們對此次展覽活動的成功舉辦表示了熱烈祝賀。 參加此次報導的媒體有人民網、中國網、鳳凰網、網易網、新華網、騰訊視頻、新浪網、中財網、央廣網、企業家線上、曲阜電視臺等100多家媒體。

部分企業領導與嘉賓合影

陽光明媚的早晨, 展覽隆重開幕, 首先由華夏儒商企業文化發展交流中心副主編黎明先生致辭。 之後, 由李文蘭女士發言, 講述了自己與毛體書法的結緣、認識、習書的經歷, 對書法創作的心境與執著, 一個書法家的魅力、德藝風采全面展現了出來。

參展現場

跟隨李文蘭老師參觀其書法作品, 讓觀眾見識到了書法的真正魅力, 以及毛體書法的巍峨氣勢, 更對李文蘭老師的藝術風采、謙虛的品格、灑脫的性情有了更深的喜歡與敬重。 在觀賞完作品後, 李老師在現場揮毫潑墨, 優秀的作品一幅幅展現到觀眾眼前, 讓觀眾真正領悟到了毛體書法的魅力所在, 現場贏得了陣陣掌聲, 參展的很多作品被企業家現場收藏, 得到了藝術價值的體現。

創作現場

專訪現場

中國書畫名家李文蘭藝術創新展專訪

撰稿:陳子豔

筆者見到李文蘭時, 正值5月中旬, 是她第一次舉辦書法藝術創新展。 那天, 她穿一件長款綠色旗袍, 身姿優雅、儀態萬方, 一身的書卷氣撲面而來;與她交流, 溫婉如蘭的言語讓人沉靜;舉手投足之間, 謙和柔美, 頓覺世間美好。

筆者感慨, 任誰也不會把溫婉的她與豪放的毛體聯繫起來。

“曲阜的文化藝術源遠流長, 有著深厚的文化積澱和廣泛的群眾基礎, 書畫藝術氛圍深厚, 名家輩出, 能在曲阜舉辦我的首次書法創新展, 是我的榮幸” 。 首次書法藝術創新展選擇在曲阜舉行, 李文蘭有自己的考量, “通過書法展這種形式, 傳承中華民族傳統的優秀書法藝術和弘揚毛體書法這種具有獨特魅力的紅色文化精神, 這個事情很有意義,而且提高了我的書法水準和創作的積極性,增強了書法藝術道路上的自信心”。

一直以來,從事書法寫作的女性雖說不算少,但喜“毛體“者不多,而能寫好“毛體”之人,更是鳳毛麟角,李文蘭便是其一。她的毛體靈動飄逸、灑脫自然、隨心而動而又恢弘豪邁,處處透露著英武豪氣,讓觀者在品賞時陶然沉醉,亦流連忘返。

李文蘭老師作品

結緣毛體濃重磅礴

李文蘭,字天池墨人,1965年生於山西省甯武縣,中國民革黨員,縣政協常委。酷愛書法,尤其摯愛毛體書法,多次參加全國書畫大賽,被授予“中國國禮(陶瓷)書法藝術家”,“中華愛國知名藝術家”,“夕陽紅傑出藝術名家”,“中國紅色書畫名家”,“東方紅·毛澤東思想傳承藝術家”,“中華文化名人”,“中華民族傑出藝術家”, “中國當代實力書畫藝術家”, “當代最具收藏價值的書畫名家”, “當代著名藝術家”,“人民功勳書畫家”,“中南海國禮藝術家”等榮譽稱號。

李文蘭的藝術之路,可以說是沒有跌宕起伏的大波折,更沒有苦苦修行而不達的惆悵,一切隨緣而來,一切也都順理成章。

小時候,大概因為媽媽寫毛筆字,耳濡目染中,她也開始拿起毛筆,練習書法。臨摹過《蘭亭序》、《千字文》等作品書法,不管什麼類型的書法,不管是買還是借,都嘗試書寫。“如果說隸書、楷書、篆書是靜態的話,草書、行書就是動態的。”李文蘭這樣評價,“書法很美妙,有動態感而富有神韻,是無聲的音樂”。

李文蘭老師作品

李文蘭回憶說,中專時,有書法課程,交上作業時,老師的批語是:“好好努力 有歐體風範”。這時的她,練習書法已然成為她的習慣,對她而言,也只是一種好的習慣。其實,一直以來,她並沒有想把書法當作自己的畢生追求,沒有專業地學過和練過,就是自己喜歡隨性而寫。

命運就是這樣峰迴路轉,奇妙的旅程從2012年開始。一次偶然的機遇,她去拜訪毛體書法家季懷玉老師,並臨摹了他毛體的“道”字。老師誇獎她說,形神兼備,很有毛體書法的天賦。“看到毛體的第一眼,就喜歡上了它,莫名的喜歡,欣喜的感覺無法描述,可能就是一見鍾情的那種感覺”。可能就在那時,隱藏在心底,連她自己都沒有發覺的摯愛--—毛體書法,就在那一瞬間找到了,以至於愛不釋手,從此情定毛體,愛其終生。

結緣毛體,就有了好好學習毛體的衝動,就有了以此為終生追求的目標。自知自己的學識淺薄,即拜季懷玉老師為師,專心、潛心學習毛體書法的精髓,正式開始了她的毛體書法藝術生涯。

筆者從李文蘭身上,體會到了什麼是“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假如沒有先前的無意識的練習書法,假如沒有良好的書法基礎,怎麼可能會厚積薄發、情遇毛體。雖然她並沒有刻意介紹練習書法的堅持和辛苦,但過程又怎會少?可能真如她所說,“因為喜歡,所以練習,沒什麼的,不覺得辛苦”。其中的堅守和喜歡的堅持以及創作的艱辛與喜悅,讓她寥寥幾句帶過,好像不留一絲痕跡。也許,是她習慣了,也許她的性情就是這樣,面對一切都認為合理,一切都能坦然、淡定地面對。

李文蘭老師作品

“掌上千秋史,胸中百萬兵。”毛澤東的草書大氣磅礴,天馬行空,從來是果敢自信,神采奪目。採訪中,筆者瞭解到,毛體,即以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領袖毛澤東的書法藝術形成的一種獨特的書法體系,其奔放、縱橫馳騁、筆墨瀟灑淋漓的書法形式,成為中國書法之林中一道亮麗的風景。而毛體書法家一般來說是指對毛體書法具有較高的鑒別審美能力,對毛澤東書法作品(如題字,詩詞,書信檔手跡)臨摹形神兼備,且具備運用毛澤東書法體進行書法藝術創作的人。

李文蘭就是其中之人。“毛體,氣勢磅礡,讓人心曠神怡,給人以美的感受。毛體的揮灑自如,隨意而寫,灑脫而行,深深讓人折服。毛體的字有時很大,有時小字如蠅,佈局特別,不拘一格,不按常理出牌。我喜歡這樣無拘無束的縱橫馳騁”,李文蘭認為,寫好毛體,並非指呆板的形似。重要的是要抓住神韻,這其實挺難把握。

《長征》、《沁園春 雪》等毛體的所有作品,李文蘭都臨摹過,毛體的精品也都爛熟於心。“最愛寫的作品是《沁園春雪》。裡面的“雪”字,毛澤東寫出來的“雪”,看起來有“笑”的感覺。當初自己寫下時,感覺有“哭”的樣子,練習了許久,才覺滿意。” 李文蘭說,“在寫毛體時,能想像到毛澤東當年揮毫潑墨的形象”。這種激情和氣概在內心如潮,促使她好好習練習,儘快達到更遠的彼岸。

由於之前有臨習“歐體”、“隸書”的功底,在她的筆法下,渾然融洽地把“歐”“隸”筆韻滲入“毛體”中。所以,李文蘭的“毛體” 字中有隸書的圓渾,也有“歐體”的挺拔之勢,觀其字,時如大海容納百川的氣魄,時如雲卷雲舒的灑脫自在,時如奔放的瀑布,時如花兒盡情綻放。恢弘與神韻、雄渾與清麗、質樸與豪放躍然紙上,給欣賞者以無窮的回味與聯想。

在她書寫的一筆一劃、結構佈局中,去尋找特色、風格,又怎會想到這樣的筆觸竟出自于一個女人之手。

巾幗情懷胸懷致遠

練習毛體,短短三個月時,李文蘭就創作出了作品。2013年全國書法大賽,她懷著試試的心理與老師一起參加大賽,沒想到得了金獎。“對自己的藝術人生起到了關鍵的作用,這鼓勵自己,更加努力。”

近幾年裡,李文蘭參加了全國的各類大賽,得了30多項金獎。她的作品入選《滕王閣杯作品集》《中國行書選集》《春風順全國書畫名家作品選集》《日出東方毛澤東詩詞全國中老年書畫名家作品典藏》《紅日中國中老年書畫名家作品選集》《紅太陽永不落中國中老年書畫名家作品大典》《中國書畫大辭典》《中國書畫名家名作收藏大典》《世紀輝煌》《走進藝術大師》《當代藝術名家》《百位書畫藝術傳播大使專題報導》等,和歐陽中石老師合作《中國書畫兩大家作品鑒賞》,和劉文西老師、靳尚宜老師合作《藝術之約》,和沈鵬老師、李鐸老師合作《中國翰墨傳承巨匠》、和沈鵬老師合作《名家名作》《大型傳記》——中國書畫名家藝術人生訪談錄,和林岫老師合作《書法欣賞》。

李文蘭老師作品

書法作品《沁園春·雪》已為人民大會堂管理局收藏,併入圍紀念“沁園春 雪”公開發表70周年國禮珍品中國書法.2016年作品毛澤東《長征》入選“書畫頌 兩會 ,藝術鑄豐碑獻禮兩會藝術展”,在全國政協禮堂展出。作品在中韓“一帶一路”韓中藝術家友好交流發展論壇中,被韓中日交流協會收藏。

面對豐厚的回報,李文蘭用三句話來概括和評價自己的藝術人生:“一是偶然的發現。二神奇的探索。三是意想不到的成果”。她這樣解釋上面的這句話:偶然發現自己能夠練習毛體,並深深地喜歡上了它。練習毛體不長,能得到這麼多書法大家的認可,自己也不曾想到。這樣的成果,更是自己沒有想到的。

多年來,她養成了出行隨身攜帶筆墨的習慣,這樣就可以隨時隨地的練習。坐火車臥鋪時,也要把小方板拿下來書寫,坐多久寫多久。 “書法是自己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佔據了自己人生中大部分的時間,有時忘了吃飯,忘了自我。”李文蘭說,“人生最大的快樂,就是做自己喜歡的事。毛體書法是我一生的鍾愛,因為它,我得到了很多收穫。”

在書法創作中, 她有時也會迷惘,特別是寫不好的時候,不知道方向所在。這時,她會安慰自我,欲速則不達。於是重新沉澱下來,更加用心、專心地去書寫。“喜歡書法的人都會有這樣的感受—毛筆在紙上劃過的感覺是迷人的。以前一直以為在這方面很有成就的人,一定特別刻苦勤奮,現在我更深一步理解了,這不僅僅是單純的勤奮與意志力的問題,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你有了興趣,你是欲罷不能的。正是毛體書法的獨特魅力吸引我去用心、花精力、專注的不斷臨摹、練習、創作,可以說,寓情其中,其樂無窮。”

李文蘭老師作品

現在,李文蘭為中國書畫院上海分院會員,中國毛體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書畫家協會會員,中國毛體書法藝術家協會會員,北京六藝嘉韻書畫藝術研究院院士,中國書畫研究院院士,國際藝術家協會理事,北京中藝研國際書畫院理事,中華文化研究院院士,中國國際現代藝術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中國企業報導藝術資本理事會副主席,人民美術報理事會副主席,華夏夕陽紅書畫藝術院院士,榮譽入選中華文化名人堂。

李文蘭表示,在今後的書法藝術道路上,惟有以更加刻苦的學習精神去研習紅學文化,創作出更好的毛體書法作品,拿出更好的成績回報社會;惟有幫助更多熱愛書法藝術的人,實現他們的夢想;惟有致力於中華傳統文化藝術的傳承和對紅學文化精神的弘揚,讓更多的人瞭解、熱愛、傳承紅學文化,讓毛體走向世界。同時,通過舉辦展覽和提供收藏品,不斷開拓、培育、發展毛體書法市場,擴大紅色文化藝術交流,為藝術家及收藏愛好者提供毛體書法交流、研究、鑒藏的平臺。

這個事情很有意義,而且提高了我的書法水準和創作的積極性,增強了書法藝術道路上的自信心”。

一直以來,從事書法寫作的女性雖說不算少,但喜“毛體“者不多,而能寫好“毛體”之人,更是鳳毛麟角,李文蘭便是其一。她的毛體靈動飄逸、灑脫自然、隨心而動而又恢弘豪邁,處處透露著英武豪氣,讓觀者在品賞時陶然沉醉,亦流連忘返。

李文蘭老師作品

結緣毛體濃重磅礴

李文蘭,字天池墨人,1965年生於山西省甯武縣,中國民革黨員,縣政協常委。酷愛書法,尤其摯愛毛體書法,多次參加全國書畫大賽,被授予“中國國禮(陶瓷)書法藝術家”,“中華愛國知名藝術家”,“夕陽紅傑出藝術名家”,“中國紅色書畫名家”,“東方紅·毛澤東思想傳承藝術家”,“中華文化名人”,“中華民族傑出藝術家”, “中國當代實力書畫藝術家”, “當代最具收藏價值的書畫名家”, “當代著名藝術家”,“人民功勳書畫家”,“中南海國禮藝術家”等榮譽稱號。

李文蘭的藝術之路,可以說是沒有跌宕起伏的大波折,更沒有苦苦修行而不達的惆悵,一切隨緣而來,一切也都順理成章。

小時候,大概因為媽媽寫毛筆字,耳濡目染中,她也開始拿起毛筆,練習書法。臨摹過《蘭亭序》、《千字文》等作品書法,不管什麼類型的書法,不管是買還是借,都嘗試書寫。“如果說隸書、楷書、篆書是靜態的話,草書、行書就是動態的。”李文蘭這樣評價,“書法很美妙,有動態感而富有神韻,是無聲的音樂”。

李文蘭老師作品

李文蘭回憶說,中專時,有書法課程,交上作業時,老師的批語是:“好好努力 有歐體風範”。這時的她,練習書法已然成為她的習慣,對她而言,也只是一種好的習慣。其實,一直以來,她並沒有想把書法當作自己的畢生追求,沒有專業地學過和練過,就是自己喜歡隨性而寫。

命運就是這樣峰迴路轉,奇妙的旅程從2012年開始。一次偶然的機遇,她去拜訪毛體書法家季懷玉老師,並臨摹了他毛體的“道”字。老師誇獎她說,形神兼備,很有毛體書法的天賦。“看到毛體的第一眼,就喜歡上了它,莫名的喜歡,欣喜的感覺無法描述,可能就是一見鍾情的那種感覺”。可能就在那時,隱藏在心底,連她自己都沒有發覺的摯愛--—毛體書法,就在那一瞬間找到了,以至於愛不釋手,從此情定毛體,愛其終生。

結緣毛體,就有了好好學習毛體的衝動,就有了以此為終生追求的目標。自知自己的學識淺薄,即拜季懷玉老師為師,專心、潛心學習毛體書法的精髓,正式開始了她的毛體書法藝術生涯。

筆者從李文蘭身上,體會到了什麼是“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假如沒有先前的無意識的練習書法,假如沒有良好的書法基礎,怎麼可能會厚積薄發、情遇毛體。雖然她並沒有刻意介紹練習書法的堅持和辛苦,但過程又怎會少?可能真如她所說,“因為喜歡,所以練習,沒什麼的,不覺得辛苦”。其中的堅守和喜歡的堅持以及創作的艱辛與喜悅,讓她寥寥幾句帶過,好像不留一絲痕跡。也許,是她習慣了,也許她的性情就是這樣,面對一切都認為合理,一切都能坦然、淡定地面對。

李文蘭老師作品

“掌上千秋史,胸中百萬兵。”毛澤東的草書大氣磅礴,天馬行空,從來是果敢自信,神采奪目。採訪中,筆者瞭解到,毛體,即以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領袖毛澤東的書法藝術形成的一種獨特的書法體系,其奔放、縱橫馳騁、筆墨瀟灑淋漓的書法形式,成為中國書法之林中一道亮麗的風景。而毛體書法家一般來說是指對毛體書法具有較高的鑒別審美能力,對毛澤東書法作品(如題字,詩詞,書信檔手跡)臨摹形神兼備,且具備運用毛澤東書法體進行書法藝術創作的人。

李文蘭就是其中之人。“毛體,氣勢磅礡,讓人心曠神怡,給人以美的感受。毛體的揮灑自如,隨意而寫,灑脫而行,深深讓人折服。毛體的字有時很大,有時小字如蠅,佈局特別,不拘一格,不按常理出牌。我喜歡這樣無拘無束的縱橫馳騁”,李文蘭認為,寫好毛體,並非指呆板的形似。重要的是要抓住神韻,這其實挺難把握。

《長征》、《沁園春 雪》等毛體的所有作品,李文蘭都臨摹過,毛體的精品也都爛熟於心。“最愛寫的作品是《沁園春雪》。裡面的“雪”字,毛澤東寫出來的“雪”,看起來有“笑”的感覺。當初自己寫下時,感覺有“哭”的樣子,練習了許久,才覺滿意。” 李文蘭說,“在寫毛體時,能想像到毛澤東當年揮毫潑墨的形象”。這種激情和氣概在內心如潮,促使她好好習練習,儘快達到更遠的彼岸。

由於之前有臨習“歐體”、“隸書”的功底,在她的筆法下,渾然融洽地把“歐”“隸”筆韻滲入“毛體”中。所以,李文蘭的“毛體” 字中有隸書的圓渾,也有“歐體”的挺拔之勢,觀其字,時如大海容納百川的氣魄,時如雲卷雲舒的灑脫自在,時如奔放的瀑布,時如花兒盡情綻放。恢弘與神韻、雄渾與清麗、質樸與豪放躍然紙上,給欣賞者以無窮的回味與聯想。

在她書寫的一筆一劃、結構佈局中,去尋找特色、風格,又怎會想到這樣的筆觸竟出自于一個女人之手。

巾幗情懷胸懷致遠

練習毛體,短短三個月時,李文蘭就創作出了作品。2013年全國書法大賽,她懷著試試的心理與老師一起參加大賽,沒想到得了金獎。“對自己的藝術人生起到了關鍵的作用,這鼓勵自己,更加努力。”

近幾年裡,李文蘭參加了全國的各類大賽,得了30多項金獎。她的作品入選《滕王閣杯作品集》《中國行書選集》《春風順全國書畫名家作品選集》《日出東方毛澤東詩詞全國中老年書畫名家作品典藏》《紅日中國中老年書畫名家作品選集》《紅太陽永不落中國中老年書畫名家作品大典》《中國書畫大辭典》《中國書畫名家名作收藏大典》《世紀輝煌》《走進藝術大師》《當代藝術名家》《百位書畫藝術傳播大使專題報導》等,和歐陽中石老師合作《中國書畫兩大家作品鑒賞》,和劉文西老師、靳尚宜老師合作《藝術之約》,和沈鵬老師、李鐸老師合作《中國翰墨傳承巨匠》、和沈鵬老師合作《名家名作》《大型傳記》——中國書畫名家藝術人生訪談錄,和林岫老師合作《書法欣賞》。

李文蘭老師作品

書法作品《沁園春·雪》已為人民大會堂管理局收藏,併入圍紀念“沁園春 雪”公開發表70周年國禮珍品中國書法.2016年作品毛澤東《長征》入選“書畫頌 兩會 ,藝術鑄豐碑獻禮兩會藝術展”,在全國政協禮堂展出。作品在中韓“一帶一路”韓中藝術家友好交流發展論壇中,被韓中日交流協會收藏。

面對豐厚的回報,李文蘭用三句話來概括和評價自己的藝術人生:“一是偶然的發現。二神奇的探索。三是意想不到的成果”。她這樣解釋上面的這句話:偶然發現自己能夠練習毛體,並深深地喜歡上了它。練習毛體不長,能得到這麼多書法大家的認可,自己也不曾想到。這樣的成果,更是自己沒有想到的。

多年來,她養成了出行隨身攜帶筆墨的習慣,這樣就可以隨時隨地的練習。坐火車臥鋪時,也要把小方板拿下來書寫,坐多久寫多久。 “書法是自己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佔據了自己人生中大部分的時間,有時忘了吃飯,忘了自我。”李文蘭說,“人生最大的快樂,就是做自己喜歡的事。毛體書法是我一生的鍾愛,因為它,我得到了很多收穫。”

在書法創作中, 她有時也會迷惘,特別是寫不好的時候,不知道方向所在。這時,她會安慰自我,欲速則不達。於是重新沉澱下來,更加用心、專心地去書寫。“喜歡書法的人都會有這樣的感受—毛筆在紙上劃過的感覺是迷人的。以前一直以為在這方面很有成就的人,一定特別刻苦勤奮,現在我更深一步理解了,這不僅僅是單純的勤奮與意志力的問題,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你有了興趣,你是欲罷不能的。正是毛體書法的獨特魅力吸引我去用心、花精力、專注的不斷臨摹、練習、創作,可以說,寓情其中,其樂無窮。”

李文蘭老師作品

現在,李文蘭為中國書畫院上海分院會員,中國毛體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書畫家協會會員,中國毛體書法藝術家協會會員,北京六藝嘉韻書畫藝術研究院院士,中國書畫研究院院士,國際藝術家協會理事,北京中藝研國際書畫院理事,中華文化研究院院士,中國國際現代藝術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中國企業報導藝術資本理事會副主席,人民美術報理事會副主席,華夏夕陽紅書畫藝術院院士,榮譽入選中華文化名人堂。

李文蘭表示,在今後的書法藝術道路上,惟有以更加刻苦的學習精神去研習紅學文化,創作出更好的毛體書法作品,拿出更好的成績回報社會;惟有幫助更多熱愛書法藝術的人,實現他們的夢想;惟有致力於中華傳統文化藝術的傳承和對紅學文化精神的弘揚,讓更多的人瞭解、熱愛、傳承紅學文化,讓毛體走向世界。同時,通過舉辦展覽和提供收藏品,不斷開拓、培育、發展毛體書法市場,擴大紅色文化藝術交流,為藝術家及收藏愛好者提供毛體書法交流、研究、鑒藏的平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