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青春照片之民國|別離不是畢業的意義,奮鬥才是

六月, 梔子花將如期開放, 而離別, 觸不及防。

別離是人類共同的無奈, 人生中的數次小別離, 是因為畢業。

十年前上映的電視劇《奮鬥》,

開頭便是畢業的橋段——老師上完最後一堂課, 將要走出教室的時候, 所有同學從座位忽地站起, 異口同聲道:“老師, 請留步!老師, 我們捨不得您, 非常非常捨不得您, 但是, 我們必須告訴您, 我們必須離開您, 我們必須去工作, 去談戀愛, 去奮鬥, 這件事十萬火急, 我們一天也不能等, 請您接受我們離開前最後的問候。 ”

【圖】北京大學

“無論我們揚帆何處, 師生情難忘, 根葉總相連”。 高中校歌, 怕是這輩子都不會忘。

別離不是畢業的意義, 奮鬥才是。 無論你願不願意, 畢業自然發生, 不以你的意志為轉移, 成為人生重大轉折,

好似一個分岔路口, 或向左, 或向右, 或停留, 或前進;我們揮著青春的大旗, 喊著響亮的口號:“莫歎息, 莫停留, 要努力, 要奮鬥!莫讓年華付水流”!

當我們跨出校園時, 應是意氣風發的模樣。 如同那個高潔得不食人間煙火的時代的青年般豪情萬丈!

那個“高潔得不食人間煙火的時代”是一百年前的民國時代。

【圖】清華大學

【圖】金陵大學

那個時代, 保守分子與激進者並存, 狂士與酸儒共處, 迷惘者與殉道者同行。

在那樣一個充滿複雜性的過渡時代, 青年們按照各自的方式安排著自己的靈魂生活。

談到民國時代,

腦海裡不由得浮現陳寅恪先生的那句“獨立之人格, 自由之思想”, 那個時代的青年以“救亡圖存”為己任, 一面投入時代潮流, 一面堅守書齋, 既直面現實, 又超越功利, 當真是“寧鳴而死, 不默而亡”。

他們處在文化衝突與時代轉折之時, 難以有真正的“平和”, 有的是為中華之崛起的滿腔熱血。 對於他們的壯志與苛論, 躊躇與愁苦, 不肯隨波逐流的民國青年, 在國家危亡之際, 懷揣一顆赤子之心, 與頑舊僵持, 與黑暗相抗。 實所時代之幸, 中國之幸也!

【圖】林徽因 右一

一個時代出幾個真性情的文人雅士不足為奇,而民國卻呈群體景觀。那個時代的熱血青年是面對國之屈辱,敢於隻身投入革命運動中去的志士,那個時代的文藝青年是面對強權,敢於執筆怒揭醜惡的勇士!他們有著強烈的愛憎,時常發出慷慨的聲音。

那個時代的青年,很難用語言定義,他們在泥古與西化、保守與激進、淡泊與熱烈之間揮灑自如,他們的樣子,純粹而動人。

那個具有啟蒙意義的時代,那群有著揮之不去的“啟蒙情結”的青年,總令人心嚮往之。

也許是時代造就了他們,那樣燃情的歲月,那樣紛亂的時代大環境下,青年學生作為社會中堅力量,勢必要以“救國”為己任,勢必要立下“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壯志,勢必要付出畢生去奮鬥,而今日青年所處時代,環境不同,社會價值體系有所變化,人們忙不迭的是自我訴求,無論是追尋一方熱土,還是“詩意棲居”,我們追夢的熱情與民國青年無異。

兩個時代,跨越百年,

我們試圖接近,

我們本有相通之處。

念真照相館 民國範畢業照

感謝“念真照相館”,

成都唯一堅持使用傳統大畫幅膠片拍攝的老式照相館。

時代太快,總要有人堅持點什麼,

念真如此,博lan亦然。

【圖】林徽因 右一

一個時代出幾個真性情的文人雅士不足為奇,而民國卻呈群體景觀。那個時代的熱血青年是面對國之屈辱,敢於隻身投入革命運動中去的志士,那個時代的文藝青年是面對強權,敢於執筆怒揭醜惡的勇士!他們有著強烈的愛憎,時常發出慷慨的聲音。

那個時代的青年,很難用語言定義,他們在泥古與西化、保守與激進、淡泊與熱烈之間揮灑自如,他們的樣子,純粹而動人。

那個具有啟蒙意義的時代,那群有著揮之不去的“啟蒙情結”的青年,總令人心嚮往之。

也許是時代造就了他們,那樣燃情的歲月,那樣紛亂的時代大環境下,青年學生作為社會中堅力量,勢必要以“救國”為己任,勢必要立下“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壯志,勢必要付出畢生去奮鬥,而今日青年所處時代,環境不同,社會價值體系有所變化,人們忙不迭的是自我訴求,無論是追尋一方熱土,還是“詩意棲居”,我們追夢的熱情與民國青年無異。

兩個時代,跨越百年,

我們試圖接近,

我們本有相通之處。

念真照相館 民國範畢業照

感謝“念真照相館”,

成都唯一堅持使用傳統大畫幅膠片拍攝的老式照相館。

時代太快,總要有人堅持點什麼,

念真如此,博lan亦然。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