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別再嫌棄孩子“十萬個為什麼”,問題才是思維的起點(原創)

1、每一位教育者必須知道, 問題是思維的起點。 發問對於培養孩子是很重要的, 要想激發孩子的潛能及創造力, 必須掌握向孩子發問的形式和技巧, 同時也要學會聽孩子發問, 因為這既有助於激發孩子的思考能力, 同時可培養其語言表述能力和邏輯性。

不要只問對或錯的封閉式問題, 要多問一些沒有唯一答案的開放性問題, 比如:茶杯有些什麼用途?多少加多少等於10?等等。 舉個例子來說:孩子想要去郊遊, 家長就可以和孩子一起討論邀請誰一同去?何時去?為何要去?到哪裡去?帶什麼東西去?問題越多元化,

孩子所受到的思考刺激越多。

2、要為孩子創造“想問”的情境。 如何才能讓孩子想問、會問?要讓孩子想問題並提出一個問題, 重要的做法是安排一個情境, 以激發孩子想問的興趣。

第一步先讓孩子感到好奇。 比如故事說一半, 讓孩子好奇地想問結果;玩猜謎遊戲,

給一些暗示, 然後引導孩子如何問得清楚, 而且能有禮貌地問。

第二步是鼓勵孩子積極思考, 能夠主動提出問題。 在孩子的天性中, 有一種求知的欲望, 他們心中原本有著一萬個“為什麼”, 想瞭解這個奇妙世界的本來面目, 然而恰恰是我們成人習以為常的姿態和不以為然的態度, 逐漸扼殺了孩子的這種求知衝動。

因此, 父母如果能夠有意識地引導孩子, 保護好孩子的好奇心, 鼓勵孩子積極思考, 對孩子的提問努力表現出自己的興趣, 能夠與孩子一起去思考, 去尋求未知的答案, 孩子提出問題的欲望就會不斷增強。

3、要訓練孩子的批判性思維能力。 有一類問題, 答案往往有很多種, 而我們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大量問題都是屬於這種類型。

解決這類問題, 除了要努力明確問題外, 還要打破平時習慣想法的束縛, 將自己的思想從不同途徑、不同角度擴散開去考慮問題, 而這種問題的答案, 往往是很多個創造性的設想, 並且不能絕對地說哪個設想最好, 只能根據實際的情況, 評定某個設想更為合適。

以下是一則家教案例:媽媽正在廚房洗碗, 她聽到兒子在後院蹦蹦跳跳的聲音, 便對他喊道:“你在做什麼?”小男孩得意地回答:“我要跳到月球上去。 ”媽媽沒有潑孩子冷水, 而是說:“好, 但不要忘記回來哦。 ”這個小男孩後來成為第一位登陸月球的人, 他就是阿姆斯壯。

身為父母, 常會要求多於鼓勵、責備多於獎勵, 而且會狹窄地界定成功的定義。

尊重每個孩子的獨特與不同, 在鼓勵中可以激發他們呈現出更多元的創意。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