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分宜神牛洞內暗藏“峽谷”可直通鄰縣

提起分宜縣, 歷史愛好者可能會想起江西省第一位狀元盧肇, 或是清代數學家、天文學家歐陽敬, 甚至是明嘉靖年間叱吒一時的內閣首輔嚴嵩……歷代以來, 這片土地上名人才子輩出, 是不折不扣的文化厚土。 其實, 這座古縣的自然景觀也是得天獨厚的, 既有高山大湖, 也有神秘莫測的地下溶洞。

在分宜縣, 有一個以溶洞聞名的鄉鎮——洞村鄉, 其境內多低山丘陵, 群山間隱藏著數十處溶洞,

因溶洞數量之多, 又有“洞都”之稱。 在洞村鄉的眾多溶洞中, 南村的神牛洞以其獨特的地下“峽谷”美景和神秘的傳說, 成為溶洞群中較為知名的一處。

洞村鄉溶洞密佈

神牛洞位於溶洞群中央

分宜, 地處贛西中部, 是一座歷史悠久、人文底蘊深厚的古縣。 這裡是眾多歷史名人的故鄉, 也是大名鼎鼎的“夏布之鄉”。 除此之外, 這裡的自然景觀也非常值得稱道。

縣境內地貌形態以低山丘陵為主, 山系多屬於羅霄山脈北端武功山余脈以及蒙山餘脈, 地勢南北高、中部較低平, 自然景觀總體可概括為“南山北洞中湖”。 南部多山地, 分宜縣最高峰大崗山就坐落在南部, 中部是波瀾壯闊的湖泊, 北部多丘陵, 分佈著一座座“別有洞天”的溶洞。

據分宜縣旅遊局張一童介紹, 在縣境北部, 喀斯特地貌發育明顯, 已查明的岩洞達116處, 較大的岩洞有65處, 其中洞村鄉更是因溶洞多而得名。 洞村鄉東、西、北三面為低山丘陵, 中部為小盆地, 境內有神牛洞、織女洞、汗毛洞等36個富有特色的溶洞。

神牛洞位於洞村鄉南村境內, 其周邊方圓10餘公里範圍內聚集了七八個景觀各異的大型溶洞, 組成了縣境內最大的溶洞群。 這些溶洞“隱藏”在座座青山中, 洞中鐘乳石千姿百態, 是當地不可多得的旅遊資源。

神牛洞長數千米

為峽谷型溶洞

神牛洞位於分宜縣洞村鄉南村的一座大山下, 因為這裡在舊時是較為偏僻的地方, 所以溶洞美景難免“養在深閨人未識”。 近年來, 隨著交通逐漸便利起來,

前往“洞都”探幽的遊客越來越多, 神牛洞也成為周邊遊客週末出行的好去處。

分宜縣內, 杭南長高鐵、滬昆高速、浙贛鐵路橫貫東西, 武吉高速縱貫南北, 距宜春明月山機場僅40分鐘車程, 從南昌、長沙等地駕車前往縣城僅需2小時左右, 大大縮短了周邊遊客與“洞都”的時空距離。

到達洞村鄉後, 便可看到路邊豎著的木牌指示了神牛洞的方向。 沿著道路出發, 幾裡路後, 神牛洞高大雄偉的假山式大門就出現在了眼前。 據新余戶外俱樂部創始人胡春華介紹, 神牛洞是分宜境內規模最大、最有特色的溶洞, 它綿延約6.5千米, 可直通鄰縣上高境內。 洞內峭壁陡立, 中間溝穀深切, 地下河旁石床、石桌遍佈, 是典型的峽谷型溶洞。

因洞口石牛而得名

洞內鐘乳石千姿百態

沿著石板小道一路前行, 不多時便來到了神牛洞洞口。 胡春華稱, 該洞口高約30米、寬約10米。 洞口一側有巨石突出, 另一側流水潺潺。 進洞小徑沿小河分佈, 聽著“叮咚”的水聲, 踏入神牛洞, 一陣涼意撲面而來。

步行百米有餘, 只見一巨石“臥”于水中, 高約2米、長約3米, 神似一頭水牛, 神牛洞也因此而得名。 繞過石牛, 需乘木筏繼續前往洞內深處。 坐在木筏上抬頭仰望, 洞頂倒垂的鐘乳石千姿百態, 大的如柱, 小的如筍, 有的柔和流暢、造化神秀, 有的犬牙交錯、淩厲森然。 洞兩側峭壁陡立, 氣勢磅礴, 讓人不禁感歎大自然的神奇, 竟然能把一個山洞雕琢成如此奇幻的世界。

木筏到岸, 一條條石階出現在眼前。 踏上石階前往內洞,各式鐘乳石觸手可及,“金蟾嬉水”“悟空戲鵬”“情人關”等無不形態逼真,置身其間,令人歎為觀止。在內洞,隨處可見深切的峽谷,其中一處天門峽谷僅能容一人側身通過,如同“一線天”。在其不遠處,有一峭壁半腰有一突出的平臺十分寬闊,可容納300多人。洞頂的美景更是變幻多姿,偶爾可見一片白色岩石,時凹時凸,如同天上的白雲,被稱為“天幕”。

與織女洞鄰近

神秘傳說流傳至今

在我省,很多自然景觀都被人們賦予了美麗的傳說,神牛洞也不例外。張一童稱,當地人認為神牛洞中的石牛是傳說中牛郎的那頭會說話的神牛幻化而成的,可保佑姻緣、財運。

相傳當年織女下凡與牛郎共度人間生活,王母娘娘發現後,派兵把織女帶回天庭。神牛為幫助牛郎織女相會,送牛郎上天。最後,牛郎織女隔著銀河遙遙相望。神牛因此遭到天庭懲罰,被王母娘娘變成石牛,安置在洞村鄉的一處溶洞中,日夜受流水沖刷。

在神牛洞的不遠處有個織女洞,全長約1500米。洞口上方有一股清泉流下,形成了一道道水簾。激蕩的流水在洞口附近騰起陣陣水霧,空氣中彌漫著清新、潮濕的植物香氣,令人神清氣爽。織女洞的規模雖然不及神牛洞,但洞內鐘乳石景觀一樣迷人,“千葉蓮花”“雪山冰淩”“一柱擎天”“人仙相會”等,惟妙惟肖,遊人盡可發揮想像,編織出一個個動人的故事。

區域內石灰岩廣布

受水溶蝕而形成

溶洞是岩溶地貌的一種,指的是水對可溶性岩石(碳酸鹽岩、石膏等)進行化學溶蝕作用,加上流水沖蝕、潛蝕和崩塌等作用共同形成的一種地貌。在石灰岩地區,地下水長期溶蝕,石灰質含量不同的地區被侵蝕的程度也不同,逐漸形成了千姿百態的石柱、石筍、溶洞、天生橋、石林等地貌景觀,這種地貌就是岩溶地貌,也即通常所說的喀斯特地貌。

神牛洞洞奇、水秀、石異、色豔,是分宜縣眾多溶洞中的佼佼者。對於神牛洞的真正成因,江西省地質調查研究院高級工程師劉細元有過深入研究。據他介紹,它與眾多喀斯特地貌的形成有著共通之處。因神牛洞所在區域內石灰岩分佈廣泛,加上水資源十分充足,石灰岩經過長期溶蝕便形成了如今這一神奇的溶洞。“峽谷型溶洞可謂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傑作,由於地質運動在此形成了一個缺口,加上後期流水的侵蝕,逐漸形成了現在的規模。”劉細元介紹說。

踏上石階前往內洞,各式鐘乳石觸手可及,“金蟾嬉水”“悟空戲鵬”“情人關”等無不形態逼真,置身其間,令人歎為觀止。在內洞,隨處可見深切的峽谷,其中一處天門峽谷僅能容一人側身通過,如同“一線天”。在其不遠處,有一峭壁半腰有一突出的平臺十分寬闊,可容納300多人。洞頂的美景更是變幻多姿,偶爾可見一片白色岩石,時凹時凸,如同天上的白雲,被稱為“天幕”。

與織女洞鄰近

神秘傳說流傳至今

在我省,很多自然景觀都被人們賦予了美麗的傳說,神牛洞也不例外。張一童稱,當地人認為神牛洞中的石牛是傳說中牛郎的那頭會說話的神牛幻化而成的,可保佑姻緣、財運。

相傳當年織女下凡與牛郎共度人間生活,王母娘娘發現後,派兵把織女帶回天庭。神牛為幫助牛郎織女相會,送牛郎上天。最後,牛郎織女隔著銀河遙遙相望。神牛因此遭到天庭懲罰,被王母娘娘變成石牛,安置在洞村鄉的一處溶洞中,日夜受流水沖刷。

在神牛洞的不遠處有個織女洞,全長約1500米。洞口上方有一股清泉流下,形成了一道道水簾。激蕩的流水在洞口附近騰起陣陣水霧,空氣中彌漫著清新、潮濕的植物香氣,令人神清氣爽。織女洞的規模雖然不及神牛洞,但洞內鐘乳石景觀一樣迷人,“千葉蓮花”“雪山冰淩”“一柱擎天”“人仙相會”等,惟妙惟肖,遊人盡可發揮想像,編織出一個個動人的故事。

區域內石灰岩廣布

受水溶蝕而形成

溶洞是岩溶地貌的一種,指的是水對可溶性岩石(碳酸鹽岩、石膏等)進行化學溶蝕作用,加上流水沖蝕、潛蝕和崩塌等作用共同形成的一種地貌。在石灰岩地區,地下水長期溶蝕,石灰質含量不同的地區被侵蝕的程度也不同,逐漸形成了千姿百態的石柱、石筍、溶洞、天生橋、石林等地貌景觀,這種地貌就是岩溶地貌,也即通常所說的喀斯特地貌。

神牛洞洞奇、水秀、石異、色豔,是分宜縣眾多溶洞中的佼佼者。對於神牛洞的真正成因,江西省地質調查研究院高級工程師劉細元有過深入研究。據他介紹,它與眾多喀斯特地貌的形成有著共通之處。因神牛洞所在區域內石灰岩分佈廣泛,加上水資源十分充足,石灰岩經過長期溶蝕便形成了如今這一神奇的溶洞。“峽谷型溶洞可謂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傑作,由於地質運動在此形成了一個缺口,加上後期流水的侵蝕,逐漸形成了現在的規模。”劉細元介紹說。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