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安福大智明清石刻記錄舊時官宦鄉間生活

石刻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 它將純熟的雕刻技法運用在石質材料上, 從而創造出具有實在體積的各類藝術品。 在人類還沒有發明文字之前,

石刻大多數是符號和圖案, 內容多為對當時人們生活狀態的描述。 文字被發明後, 石刻多為文字, 內容也更為廣泛。

據瞭解, 古代石刻的內容多以陵墓石刻、宗教石刻和詩歌石刻為主, 但在江西省境內, 還“藏”有一種另類的石刻。 在萍鄉市安福縣的大智村中, 有一處石刻群, 其文體形式多樣, 由不同人所刻, 但都集中反映了當地彭氏家族明清時期的鄉間生活, 實屬罕見。

大智村自古崇文尚教

百年石刻散落田間村頭

大智村是贛西武功山腳下一個不知名的小山村, 它距安福縣縣城大約20公里。 與眾多山村一樣, 大智村背依官山和相山, 2道清流在村前合為智溪, 往西蜿蜒而去。 雖然山村的選址頗為僻壤, 但山清水秀、風景優美。

這處山村歷史十分久遠, 散落村中的眾多古跡都是佐證。 大智村居民彭媛告訴記者, 雖然大智村看起來十分普通, 但舊時文風鼎盛, 且村中藏有“國寶”。

那麼, 村中的“國寶”是什麼呢?在彭媛的帶領下, 記者來到村旁, 這裡有條長1公里的古道、田壟帶, 由村子東北向西南延伸分佈。 在路邊和田壟間散落著一些大大小小的石頭。 這些石頭有的峙臨於溪濱, 有的踞立於圳頭, 有的裸露於稻田中, 有的則蟄伏于灌木叢下, 或圓或扁, 或俯或仰, 或凹或凸, 巨者長達6米, 小的只有1尺左右。

“這就是村中的‘國寶’, 這些石頭來頭可不小, 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彭媛指著這些石頭告訴記者。 記者走近這些石頭發現, 每塊石頭上都刻有不同的文字,

但因有的石頭被苔蘚遮蔽, 有的石頭表面已風化, 字體看得並不十分清楚。

散落於4個分佈點

可辨識文字約6000個

據安福縣博物館館員管永義介紹, 大智石刻並不是集中在一處的, 而是散落在一片區域內。 這些石刻主要在4個集中分佈點, 由北至南依次為“垂釣台”石刻、“磐石”石刻、湖山石刻和磨形山石刻, 目前發現有16塊36品65條。

據介紹, 這些石刻的字體均為陰刻的楷書, 且大小不一, 大的字有將近1尺, 小的只有1寸左右。 由於年代久遠, 一些石刻有所損壞, 現在可以辨識的文字約有6000個, 占石刻總文字的89%。

那麼, 究竟是誰製作了這些石刻?這些石刻的內容又是什麼?據我省考古專家許智范介紹, 這些分佈在道路兩邊的石刻主要鐫刻著明清時期當地望族彭氏四代五進士的鄉間家庭生活,

包括追挽祭悼、擢升公差、歸省祭祖、拜謁壽慶、致仕休閒、風物靈異、吟詠唱和等。 這種通過石刻記家譜的做法十分罕見, 對研究明代廬陵文化及當地的生產生活狀況有著巨大價值。

耗時51年

由三代人接力完成

這些石刻看似簡單, 卻耗費了51年才得以完成。 據管永義介紹, 安福大智石刻是在明正統八年, 新帝繼位, 朝廷爭鬥十分尖銳, 原本身居閣老之位的彭華失寵後, 托疾回到了故里。

村前的湖山是彭貫夫婦合葬的塋山, 有題額為“感恩亭”、“永思亭”、“述德亭”的多處石刻, 鐫刻著大量挽悼彭貫夫婦的詩文。 其中《述德亭》刻於一處圓錐形的巨岩上, 高近4米,

圍繞岩體依次刻著紀念彭貫的墓誌銘、墓表、傳、誄詞、祭文及挽詩。

雖然石刻內容均圍繞著彭氏家族的活動, 卻並不全是由彭氏創作, 其撰寫者有明代名臣劉定之、李紹、李賢、柯潛、彭時、劉吉等當時朝廷重臣, 還有彭氏一家及親朋好友。

家族史詩“石頭記”

為研究歷史提供珍貴資料

大智石刻的內容十分豐富, 彭氏家族在明代中期半個世紀的興盛, 不論升遷、壽誕、拜謁、建房、歸省、致仕、異怪、喪葬等家事、族事, 以及墓誌、祭文、傳記、誄辭、挽詩、題字, 或記事, 或抒情, 或詠物, 或明志, 都刻在這些石頭上。

管永義告訴記者, 這種通過石刻記家譜的做法十分罕見, 大智石刻也因此被稱為“彭氏家譜”, 對研究明代廬陵文化及當地的生產生活狀況有著巨大價值。 大智石刻的意義不僅限於記載了一個家族的時代變遷,對當時宦官家族間的交往也有十分清楚的描述。

據介紹,大智石刻上不僅有彭時的題字,還有伍驥、伍文淵、伍符三代以及劉釪、劉縝父子的題名。伍、劉二姓同為當時安福的名門望族,又與彭氏家族存在世代姻親關係。彭、伍、劉三家素有“百年重迭之好”,姻親、師生、同年、同窗、同僚,關係盤根錯節。因此有專家考察後認為,大智石刻群為研究明代官宦之間的交往、強勢大家族和精英階層在地方社會的活動,以及研究明代政治制度史、社會生活史提供了珍貴且豐富的史料。

據由國家文物局編纂、文物出版社於2008年出版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第六批)·第Ⅴ卷》記載,安福縣大智石刻是目前我國所發現的惟一一處反映官宦家族鄉間生活的石刻。

大智石刻的意義不僅限於記載了一個家族的時代變遷,對當時宦官家族間的交往也有十分清楚的描述。

據介紹,大智石刻上不僅有彭時的題字,還有伍驥、伍文淵、伍符三代以及劉釪、劉縝父子的題名。伍、劉二姓同為當時安福的名門望族,又與彭氏家族存在世代姻親關係。彭、伍、劉三家素有“百年重迭之好”,姻親、師生、同年、同窗、同僚,關係盤根錯節。因此有專家考察後認為,大智石刻群為研究明代官宦之間的交往、強勢大家族和精英階層在地方社會的活動,以及研究明代政治制度史、社會生活史提供了珍貴且豐富的史料。

據由國家文物局編纂、文物出版社於2008年出版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第六批)·第Ⅴ卷》記載,安福縣大智石刻是目前我國所發現的惟一一處反映官宦家族鄉間生活的石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