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監管規範大資料業亂象 業內:談征信“色變”

牌照欲來風滿樓

端午節前夕, 金融大資料領域又曝新動態, 監管層開始清理資料亂象, 資料堂等15家大資料公司劃入調查名單。 不過, 相比上個月央行征信局局長萬存知“8家個人征信準備機構無一家合格”的批評之語, 這次監管動作似乎更有實質意義。

牌照欲來風滿樓, 國內歷次含金量高的牌照的發放似乎都是如此。 某互聯網大資料公司負責人向億歐表示, 當前已是談征信“色變”, 敏感時期, 相關的各家公司都經不起任何風吹草動。

另一業內人士指出, 個人征信市場化探索的路徑在2015年初就已經定下,

歐美成熟的市場化商業模式也提供了準確的參考, 因此, 確定高度監管的市場化主體, 已然勢在必行。 而肅清行業亂象, 是第一步。

行業共同的期待

據瞭解, 近年來的市場化探索過程中, 除了8家準備機構, 更有互聯網金融公司、大資料公司等多個環節參與其中。 這就導致行業標準不統一、資料安全問題頻現、協力廠商獨立性難以保障等核心問題, 甚至以資料倒買倒賣、黑名單白名單交易隨處可見。

宜信致誠信用總經理趙卉在億歐此前的採訪中指出, 多頭負債現象嚴重、有組織的欺詐風險高、用於信審風控用途的協力廠商資料成本高等問題已經成為金融信貸行業發展的頑疾, 推出致誠阿福共用平臺的原因也正在於此。

而另一征信準備機構負責人指出, “多而分散”的共用平臺形成各自獨有的圈子, 如果相互之間不能有效打通, 就形成了另一種形式上的資料孤島。 征信行業最適合由政府“主導”的大型征信機構, 或政府“引導”的具備社會公信力的民營征信公司, 來進行市場化探索和應用。

因此, 肅清行業亂象、統一行業標準, 似乎是行業各個主體的共同期待, 而監管層主導的“牌照制”的職責也正在於此。

趙卉曾表示, 不論是央行個人征信中心, 還是出現另外一個新的社會性個人信用大資料平臺, 那麼致誠信用願意貢獻出自己的資料, 宣導共同建立一個良性的發展格局。

某金融研究機構副研究員劉新海在《征信與大資料》一書中指出,

處於起步階段的國內征信業充斥著基本概念混亂和偏重資本運作等問題;因此行業發展需要更好的基礎設施, 建立市場化、專業化、符合現狀和未來發展的征信環境非常迫切。

“世界最佳的征信模式”做參考

反觀歐美國家的個人征信發展歷程, 在市場化運營機制下, 目前已經形成了從資料提供商、征信機構、決策分析公司到征信服務代理機構的分工明確的征信產業鏈。 其中, 市場化程度最高的美國已經成為“世界最佳的征信模式”, 是我國市場化道路很好的參考。

金融大資料綜合服務商百融金服創始人張韶峰此前表示, 美國3大征信巨頭Experian、Equifax、TransUnion難以被撼動, 下面是2000多家小型垂直資料公司。 而3家巨頭會與小型資料商合作,

打造出綜合能力強的服務和產品來供給銀行, 從而形成良性分工。

劉新海指出, 最早美國在建立征信機構之前, 個人信用資訊通過商人自建的網路流傳或在其內部小圈子傳播, 而且極少有人試圖從中牟利。 隨後全國性批發商集團作為協力廠商資訊提供者, 通過將資訊加工為商品, 才出現真正意義上的征信機構, 一定程度上解決商業資訊共用問題。 這是美國個人征信史的第一個階段, 發生在18世紀30-60年代, 商業需求推動了地方性征信機構的產生, 其線下資訊採集的工作方式仍值得我們借鑒。

100年太久, 金融科技“只爭朝夕”

張韶峰表示, 美國征信格局的形成用了100多年的時間, 而這一過程在國內則會被極度壓縮。

原因在於金融科技的快速反覆運算, 尤其是近兩年大資料首先取得了突破——足夠多的資料, 讓人工智慧、機器學習獲得了最重要的基礎。

《征信與大資料》中指出, 20世紀60年代電腦技術的出現才加速了征信機構的整合, 而90年代的資料庫技術才真正推動行業的“集中”, 誘發21世紀初3大征信巨頭的壟斷格局。 也是在這時, 征信開始用於房貸、車貸和各種消費貸款的自動審批過程中。

劉新海在書中認為, 得益於大資料、移動互聯、與計算等資訊技術的進步, 我國可以發揮後發優勢, 直接採用成熟的征信資訊技術, 如利用大資料進行海量資料的採集和存儲, 利用機器學習和人工智慧進行深入的征信資料採擷和風險分析, 借助局雲計算和移動互聯來提高服務的便捷性。

此外,除了近幾年爆發性增長的互聯網金融的強烈市場需求,我國個人征信業的發展與整個社會的信用體系建設“不謀而合”,具有政策優勢;並且,近兩年個人征信牌照也被資本市場的專業人士視為重中之重,不僅從非專業的角度設置標的股票,還給出了個人征信市場千億的估值空間。

作者:王小蘋

本文轉載自億歐,本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發佈方立場無關。發佈方不對其中包含或引用的資訊的準確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保證。對於任何因直接或間接採用、轉載本資訊造成的損失,發佈方均不承擔責任。如本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與發佈方聯繫。

借助局雲計算和移動互聯來提高服務的便捷性。

此外,除了近幾年爆發性增長的互聯網金融的強烈市場需求,我國個人征信業的發展與整個社會的信用體系建設“不謀而合”,具有政策優勢;並且,近兩年個人征信牌照也被資本市場的專業人士視為重中之重,不僅從非專業的角度設置標的股票,還給出了個人征信市場千億的估值空間。

作者:王小蘋

本文轉載自億歐,本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發佈方立場無關。發佈方不對其中包含或引用的資訊的準確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保證。對於任何因直接或間接採用、轉載本資訊造成的損失,發佈方均不承擔責任。如本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與發佈方聯繫。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