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蘇東坡的書法憑什麼當宋朝第一?

宋代的四大書法家, “蘇黃米蔡”, 排名第一的就是蘇東坡。 蘇軾的書法, 後人讚譽頗高。 最有發言權的莫過於黃庭堅, 他在《山谷集》裡說, “本朝善書者, 自當推(蘇)為第一”。

他曾經遍學晉、唐、五代的各位名家之長, 再將王僧虔、徐浩、李邕、顏真卿、楊凝式等名家的創作風格融會貫通後自成一家。 東坡先生曾自稱:“我書造意本無法, 點畫信手煩推求”、“自出新意, 不踐古人”。 黃庭堅稱他:“早年用筆精到, 不及老大漸近自然。 ”這說明蘇軾一生屢經坎坷, 致使他的書法風格跌宕。 存世作品有《赤壁賦》、《黃州寒食詩》和《祭黃幾道文》等帖。 開一代文人新風, 用心品讀, 有以下特點:

用墨豐腴

蘇軾書法給人第一直觀感就是豐腴, 以胖為美。 當然, 環肥燕瘦, 各人喜好不同。 趙孟頫評蘇軾的書法如“黑熊當道, 森然可怖”。 黃庭堅也認為蘇軾書法用墨過豐。 正因如此, 在蘇軾的書法中, 極少看到枯筆, 飛白, 而是字字豐潤。 蘇軾的所有作品, 皆有此特點。 如《次辯才韻詩帖》。

結字扁平

與歐體字形的修長相反, 蘇軾書法的結字, 多呈扁平。 這一特點, 在其《赤壁賦》、《洞庭春色賦》等作品中, 都有突出體現。

筆劃舒展

黃庭堅書法中的撇捺極其舒展, 而黃庭堅曾經是蘇軾的學生,被稱作是“蘇門四學士”之一。 兩人私交頗深, 蘇軾的很多傳聞趣事, 都與黃庭堅有關。 研究蘇軾的書法與黃庭堅的書法,

不難發現, 在撇捺的書寫上, 甚至在結字上都有一個共同點, 即都很舒展。

輕重錯落

輕重錯落,主要是指蘇軾的行書,字與字之間,經常會出現用筆一輕一重,致使字體一大一小錯落分佈的韻律感。

大小懸殊

用筆有輕重,字體有大小,幾乎是很多名家書法的一大特點。但同一幅作品中,字體大小懸殊之大者,蘇軾書法可謂獨樹一幟。如《寒食帖》中“哭塗窮”三字。這三字所占比例,比前一行中五個字所占的比例還大。這種字形大小懸殊給人視覺上極強的衝擊力,實際上也表達了當時書寫過程中的一種強烈的情緒。這種情況,在《武昌西山詩帖》中也有體現。

嫵媚天真

黃庭堅在《與景道使君書》中稱“翰林蘇子瞻書法娟秀,雖用墨太豐,而韻有餘”。這種娟秀的韻味,讓人看起來覺得自然率真甚至天真樸拙,毫無狂怪做作之意。加之豐腴的用墨,扁平的結字,觀之猶如視敦厚賢淑之貴婦,望之未覺生疏,反而頓生一股親近溫暖之意。

輕重錯落

輕重錯落,主要是指蘇軾的行書,字與字之間,經常會出現用筆一輕一重,致使字體一大一小錯落分佈的韻律感。

大小懸殊

用筆有輕重,字體有大小,幾乎是很多名家書法的一大特點。但同一幅作品中,字體大小懸殊之大者,蘇軾書法可謂獨樹一幟。如《寒食帖》中“哭塗窮”三字。這三字所占比例,比前一行中五個字所占的比例還大。這種字形大小懸殊給人視覺上極強的衝擊力,實際上也表達了當時書寫過程中的一種強烈的情緒。這種情況,在《武昌西山詩帖》中也有體現。

嫵媚天真

黃庭堅在《與景道使君書》中稱“翰林蘇子瞻書法娟秀,雖用墨太豐,而韻有餘”。這種娟秀的韻味,讓人看起來覺得自然率真甚至天真樸拙,毫無狂怪做作之意。加之豐腴的用墨,扁平的結字,觀之猶如視敦厚賢淑之貴婦,望之未覺生疏,反而頓生一股親近溫暖之意。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