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宋志平:打造世界名片,既要硬功夫也要軟實力

5月28日, 央視財經頻道《對話》欄目播出“我為實業代言『打造世界名片』”節目, 中國建材集團董事長宋志平受邀參加節目錄製並分享實業故事。 以下為演講文字實錄。

實業很重要, 我們離不了

水泥是最實的實業, 吃的是草, 擠的是奶

今天在火車博物館, 剛才聽了劉化龍董事長的故事, 可能大家還在想火車的事情, 但是你看這博物館, 包括大家坐在這裡, 基礎是什麼呢?都是在水泥上面。

中國建材集團是全球的水泥大王, 全世界每10噸水泥, 中國建材集團就提供1噸, 不光是水泥, 新型建材石膏板也是, 全世界每用3張石膏板, 中國建材集團就提供1張, 這說的是量。

(中國建材全球水泥工程分佈圖)

今天要講中國的世界名片, 其實中國建材集團不光是全球最大的建築材料供應商,

同時也是全球最大的水泥設計、研發、安裝、服務的大型供應商。 近十年, 全球水泥的大型裝備, 中國建材集團提供了65%, 這是個天文數字, 一共在75個國家建了312條線。 大家看中國這麼多的工業, 這麼多的大型裝備, 但是像水泥裝備在全球這麼普及, 市場佔有率達到65%的, 中國建材集團是排在前面的。

大家其實不太知道這件事情, 所以偉鴻說我們是隱形冠軍。 水泥也是一樣。 前幾天見到王健林, 他說好像你的水泥30多年來價格一直很平穩, 我說不是很平穩, 而是很便宜。 30年前我們一噸水泥的價錢要高過煤炭三倍, 30年後的今天, 我們水泥的價錢是煤炭價錢的三分之一, 煤炭是我們水泥價錢的三倍。

可能大家很難想像, 我們現在水泥到底是什麼樣的價格?我舉個例子, 大家老說衣食住行, 現在應該是住行衣食, 大家關心的房子是什麼做的?水泥和鋼筋。 趙傳有一首歌唱到, 我們在鋼筋水泥的叢林裡。 但是大家看, 水泥在房子裡的成本是多少呢?每平方米用的水泥的成本是60塊錢,

而你的房子每平方米可能是幾萬塊錢, 水泥的成本可以忽略不計。

我講的意思, 一是水泥行業是我們離不了的, 二是水泥是實業裡最實的產業, 他吃的是草, 擠的是奶。

全球已經離不開中國製造業

水泥工業已經在中高端水準上

我們供給側改革的目標是邁向中高端, 指的是整個的工業水準, 但是水泥工業已經在中高端的水準上了。

最早的時候水泥叫洋灰,是進口的。後來我們開始搞小水泥,大家有印象,到處冒煙的是水泥廠。後來我們開始搞大規模的水泥線,大概三十年前,我們做了日產2000噸的大型水泥線,當時覺得不得了。二十年前我們做了日產5000噸的水泥線,非常高興。十年前,我們做到了日產萬噸的水泥線,現在全球一共有30多條萬噸線,中國建材集團提供了其中的20多條,也就是說我們今天的水準已經到了中高端。現在全世界都在買我們的水泥裝備,不只是那些發展中國家,發達國家、跨國公司用的都是中國建材大型的水泥裝備。

我們總講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現在說中國人的驕傲,不光是說我們做的小產品、日用品的大量出口,還有我們的重型裝備、大型裝備,剛才說到我們的高鐵,我們大型的水泥裝備、玻璃裝備、新型建材裝備,其實全球現在已經離不開我們了,中國製造業在全球已經成為一張名片。

打造世界名片非常不容易

水泥工業40年達到技術領先,“走出去”也很辛苦

其實做成全球名片非常不容易。我們水泥裝備能做到這樣的水準,也是不容易的,剛才我講到30年、20年、10年,其實中國建材集團有10個研究院所,有兩萬余名科技工作者進行攻關,經歷了40年的時間,我們才能發展到這樣的成績,所以這是非常不容易的。

生產水泥有三個主要裝備:第一個是磨,是磨石灰石;第二個是窯,要燒;第三個是輥壓機,把燒好的熟料再磨成粉,變成水泥。水泥成套裝備太大,一個房子都裝不下,今天我帶來了兩個道具。旁邊這個叫立磨,是個大的立式磨機。立磨是歐洲人長期以來壟斷的技術,我們一直做不了,一直靠進口。但是十五年前中國建材集團攻克了這個技術,現在基本上全球都採用中國建材的立磨。後面這個道具是輥壓機,目前也是這樣,這是大型滾軋機,每小時能夠達到370噸。關鍵在於這些裝備都是節電型的,比國際上的設備節約30%,因為中國的電費高,所以節電非常重要。

中國裝備在國際競爭中最大的優勢是什麼?有兩條:一是我們的裝備技術水準在中高端,非常好用;二是性價比高,同樣水準的裝備,我們的價格一般低過歐洲、低過美國30%,這很重要。也就是說我們做出來的東西好、價錢不貴。

中國企業“走出去”也不容易。我們在沙特納吉蘭省有一個項目。納吉蘭離沙特首都利雅德還有一段距離,要坐飛機去,而工廠離著省會還有200多公里,從省會開車到工廠要三個小時,下車後你一看,周邊全是戈壁灘和沙漠,荒蕪人煙。關鍵是夏天很熱,太陽一出來能達到50度的高溫,空氣一對流,沙塵暴就來了。在那兒一站,我覺得這不是到了火星嗎?我們的工人怎麼辦的呢?幾個集裝箱先運過去,集裝箱裡的東西掏出來,裡面有個小發電機開始發電,工人就住在集裝箱裡。就是從那個地方開始做起,我們做成了一個又一個偉大的水泥廠,真的不簡單。

有時候我常想中國“走出去”真的很辛苦,打造這張名片是不容易的。我剛才講,兩萬多名科技人員40年一直埋頭苦幹,幹出了今天這樣的技術,這麼多人“走出去”在海外施工也不容易。

打造世界名片,不僅要硬實力,還要軟實力

中國建材走出“三原則”贏得人心

當然,“走出去”創造名片,我們不光是憑技術、憑辛苦,我覺得還有一點,還要贏得全球客戶對中國名片認可的心。

(圖為土耳其項目竣工儀式現場)

比如我們在土耳其有一個德國海德堡公司的項目,他買了中國建材集團的成套水泥裝備,我們去做總承包。過去我們是連建設一塊兒幹,但這次我們把建設讓給了當地一家公司,我們只做裝備的安裝。這個項目投產的時候,我在現場發表了一個演講,我說我們中國公司走出來有三個原則,第一個原則是為當地的經濟做貢獻,第二個原則是和當地的企業友好相處,第三個原則是給當地人民做公益事業。這三個原則一提出來,當地媒體和社會就大為稱讚。

再比如我們在尚比亞投資建設建材工業園,我們投了150萬美元在工業園旁邊建了學校和醫院,當地沒有好的學校,也沒有好的醫院,我們在工業園之前先給他們蓋了學校和醫院,當地高興的不得了。

我們“走出去”打造名片的過程中,既需要硬實力、真傢伙,我們的東西要好,還需要軟實力,中國人的親誠惠容,我們的儒家文化的精神,也是“走出去”長期的需要。我們不光要解決我們產品好的問題,還要解決外國人能接受我們中國人的問題,產品好、人好,我們就能真正“走出去”。

我就講到這裡,謝謝大家!

最早的時候水泥叫洋灰,是進口的。後來我們開始搞小水泥,大家有印象,到處冒煙的是水泥廠。後來我們開始搞大規模的水泥線,大概三十年前,我們做了日產2000噸的大型水泥線,當時覺得不得了。二十年前我們做了日產5000噸的水泥線,非常高興。十年前,我們做到了日產萬噸的水泥線,現在全球一共有30多條萬噸線,中國建材集團提供了其中的20多條,也就是說我們今天的水準已經到了中高端。現在全世界都在買我們的水泥裝備,不只是那些發展中國家,發達國家、跨國公司用的都是中國建材大型的水泥裝備。

我們總講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現在說中國人的驕傲,不光是說我們做的小產品、日用品的大量出口,還有我們的重型裝備、大型裝備,剛才說到我們的高鐵,我們大型的水泥裝備、玻璃裝備、新型建材裝備,其實全球現在已經離不開我們了,中國製造業在全球已經成為一張名片。

打造世界名片非常不容易

水泥工業40年達到技術領先,“走出去”也很辛苦

其實做成全球名片非常不容易。我們水泥裝備能做到這樣的水準,也是不容易的,剛才我講到30年、20年、10年,其實中國建材集團有10個研究院所,有兩萬余名科技工作者進行攻關,經歷了40年的時間,我們才能發展到這樣的成績,所以這是非常不容易的。

生產水泥有三個主要裝備:第一個是磨,是磨石灰石;第二個是窯,要燒;第三個是輥壓機,把燒好的熟料再磨成粉,變成水泥。水泥成套裝備太大,一個房子都裝不下,今天我帶來了兩個道具。旁邊這個叫立磨,是個大的立式磨機。立磨是歐洲人長期以來壟斷的技術,我們一直做不了,一直靠進口。但是十五年前中國建材集團攻克了這個技術,現在基本上全球都採用中國建材的立磨。後面這個道具是輥壓機,目前也是這樣,這是大型滾軋機,每小時能夠達到370噸。關鍵在於這些裝備都是節電型的,比國際上的設備節約30%,因為中國的電費高,所以節電非常重要。

中國裝備在國際競爭中最大的優勢是什麼?有兩條:一是我們的裝備技術水準在中高端,非常好用;二是性價比高,同樣水準的裝備,我們的價格一般低過歐洲、低過美國30%,這很重要。也就是說我們做出來的東西好、價錢不貴。

中國企業“走出去”也不容易。我們在沙特納吉蘭省有一個項目。納吉蘭離沙特首都利雅德還有一段距離,要坐飛機去,而工廠離著省會還有200多公里,從省會開車到工廠要三個小時,下車後你一看,周邊全是戈壁灘和沙漠,荒蕪人煙。關鍵是夏天很熱,太陽一出來能達到50度的高溫,空氣一對流,沙塵暴就來了。在那兒一站,我覺得這不是到了火星嗎?我們的工人怎麼辦的呢?幾個集裝箱先運過去,集裝箱裡的東西掏出來,裡面有個小發電機開始發電,工人就住在集裝箱裡。就是從那個地方開始做起,我們做成了一個又一個偉大的水泥廠,真的不簡單。

有時候我常想中國“走出去”真的很辛苦,打造這張名片是不容易的。我剛才講,兩萬多名科技人員40年一直埋頭苦幹,幹出了今天這樣的技術,這麼多人“走出去”在海外施工也不容易。

打造世界名片,不僅要硬實力,還要軟實力

中國建材走出“三原則”贏得人心

當然,“走出去”創造名片,我們不光是憑技術、憑辛苦,我覺得還有一點,還要贏得全球客戶對中國名片認可的心。

(圖為土耳其項目竣工儀式現場)

比如我們在土耳其有一個德國海德堡公司的項目,他買了中國建材集團的成套水泥裝備,我們去做總承包。過去我們是連建設一塊兒幹,但這次我們把建設讓給了當地一家公司,我們只做裝備的安裝。這個項目投產的時候,我在現場發表了一個演講,我說我們中國公司走出來有三個原則,第一個原則是為當地的經濟做貢獻,第二個原則是和當地的企業友好相處,第三個原則是給當地人民做公益事業。這三個原則一提出來,當地媒體和社會就大為稱讚。

再比如我們在尚比亞投資建設建材工業園,我們投了150萬美元在工業園旁邊建了學校和醫院,當地沒有好的學校,也沒有好的醫院,我們在工業園之前先給他們蓋了學校和醫院,當地高興的不得了。

我們“走出去”打造名片的過程中,既需要硬實力、真傢伙,我們的東西要好,還需要軟實力,中國人的親誠惠容,我們的儒家文化的精神,也是“走出去”長期的需要。我們不光要解決我們產品好的問題,還要解決外國人能接受我們中國人的問題,產品好、人好,我們就能真正“走出去”。

我就講到這裡,謝謝大家!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