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為什麼他們寫童年,寫的那樣動人

■ 編者按:

童年, 應該是最能讓大家打開話匣子的了, 童年的樂趣大抵相似:或是全身心投入探索世界、或是半杯冰紅茶就能滿足的小確幸、或是違拗大人爭取而來的自由、或是夥伴間相互攀比一些不足掛齒的無聊“戰績”。 六一兒童節馬上要來了, 昨日曾夢想著執劍走天涯的翩翩少年們, 如今雖然許多心境已難追憶, 但仍然弦歌不絕, 仍然對未來滿懷希望。

朱天心、簡媜、張曉風、廖玉蕙等十四位臺灣知名作家, 他們在回望年少時竊讀的時光時, 又是怎樣的心境?

《昨日當我年少時》是朱天心、簡媜等14位臺灣作家憶寫童年的合集。 我在五月的書單裡, 列入這本書來讀, 是因為作家莫言說過的一句話。

莫言在談論童年對寫作的意義時說,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童年, 但是當了作家以後, 這個童年就顯得特別重要。

因此可以誇張地說, 有什麼樣的童年, 就會造就出什麼樣的作家。

14位活躍在臺灣文壇的知名作家, 他們有怎樣的童年, 他們曾經用怎樣的眼光看待世界, 探索成長?

在翻開這本書之前, 我想像過這樣的場景:在臺北, 在咖啡館, 我一個人, 坐下來, 叫來一杯latte。

接下來, 我有兩周的時間。 我希望, 在這裡, 每天都能天遇到一個人, 他能陪我坐一坐, 和我一起聊聊天, 他講, 我聽, 聽他講一講小時候的事情。

我希望出現在你面前的這個人, 他不是很年輕, 他讀過很多書, 結交過很多人, 經歷過很多事, 見過世間很多風景, 他有豐富的人生閱歷, 但仍然葆有一顆少年純真的心。

我理想中的這14個人選, 會是誰呢?現在, 手中的書, 給了我答案。

《昨日當我年少時》, 14位作者恰好可以列成這樣一份名單: 朱天心、簡媜、張曉風、廖玉蕙、甘耀明、子魚、王盛弘、向陽、吳晟、桂文亞、徐國能、許榮哲、張嘉驊、羅青。 都是活躍在臺灣文壇的知名作家。

與14位作家的童年相遇, 分享他們的年少舊時光, 分享他們各自的成長經歷和人生體驗, 感受童真童趣的同時, 還可從中一窺20世紀50年代到70年代的臺灣舊日風情,

而做到這些, 只需要打開一本書, 世界上就是有這樣簡單卻又確定的小幸事!現在, 我把遇到一本好書的喜悅, 分享給你們。

首先, 分享給18-45歲, 喜歡文藝的你。

朱天心說, “……如果七八十歲的時候, 你不能誠實面對自己的十七八歲——儘管那很貧乏,

很小資, 你怎麼能誠實地面對自己的五十歲、六十歲?我們只能選擇誠實去寫作, 哪怕這個題材是很小的。 ”

是的, 這本書題材很小, 願意選擇誠實寫作的作家其實也並不多, 這一次, 14位活躍在臺灣文壇的知名作家眾手聯彈, 一起分享他們的成長故事, 這對於喜歡通過閱讀去構築和豐富自己的人生經驗的讀者來說, 是一件非常難得的事。

閱讀這本書, 仿佛坐在臺北的咖啡館裡, 約上朱天心、簡媜、張曉風、甘耀明、廖玉蕙等知名作家一起聊天, 聽他們講述各自的少年故事, 你從他們寶貴的人生閱歷以及他們看待世界的態度與角度中, 豐富和拓展自己的人生體驗。

也許你早就讀過很多部朱天心、簡媜、張曉風的書, 那不妨看看,幾十歲的朱天心、簡媜、張曉風……,和十幾歲的朱天心、簡媜、張曉風……,有什麼不同?幾十年的時光化為看不見卻能夠感知的厚重,融入到了他們的文字裡,所以,他們筆下的童年,用筆簡單卻並不膚淺,值得一讀。

其次,分享45歲以上,韶華不再且開始懷舊的你。

張曉風說,“六月天,太陽火毒,‘冰紅茶’是什麼滋味呀?一杯兩角,口袋裡只有一角,可以買半杯嗎?” 這樣的場景,也藏在你的童年記憶裡嗎?海峽兩岸同根同源的文化背景,懷舊情懷和童真童趣舉世皆同的共通性,註定你能夠從這小本書中重溫往昔的美好回憶。

14位作家妙筆之下,你讀他們充滿童真童趣的少年時光,你讀他們少年洋溢的新鮮感,曾經的年少時光,曾經的的閃現在少年的面容上熠熠生輝的純真,都將隔時隔空,穿越而來,與你在一本書中,溫暖相遇。

再次,分享給12-16歲,正在讀書的孩子們。

臺灣知名兒童作家林良在給這本書寫的臺灣版序言中說,“這是一本值得一讀的好書,不讀很可惜。我相信青少年讀了這本書,不但可以學會觀察自己的生活,品嘗自己的生活,發現自己生活的特色,同時,寫作也會有很大的進步。”

14位作家家的心靈成長,自省自勵和人生感悟,14作家對伴隨其成長的家教氛圍的回憶,對生活樂趣的挖掘,以及他們看似平實簡單卻蘊藏深厚“內功”的寫作手法,會給正在建立三觀和學習寫作的孩子們帶來諸多啟發。

眷村裡的遊戲 | 朱天心(摘自《昨日當我年少時》)

從出生到十五歲,我都住在眷村──先後不同的六七個眷村,從高雄鳳山到臺北內湖,端看父親職務的調動。

眷村,簡單說,就是1949年隨國民黨來臺灣的百萬軍,其中百分之九十九以上都是單身中下級軍人,幾乎不具有娶妻生子、安家落戶的養家條件。於是五○年代中,政府便用美援在全島各個窮鄉僻壤興建簡單狹小、每戶僅六坪大的眷舍,提供成家的軍人有安身之處。

他們餓不死,也走不掉,不知自己在海島一待,就要近半世紀,與故鄉父母親人音信斷絕。等到晚年得以返鄉時,就像那則日本童話,從龍宮回家的浦島太郎,成了故舊鄉人都不識的白髮老公公了。

我們就是他們的下一代,從小生在一個具體而微的大中國之中——一連棟的八戶人家超過十個省籍,因為有些家裡的爸媽是不同省分的,所以,除了四川話和貴州話,全中國的方言,沒有一種我聽不懂;除了每家都必有的獨門臭醬豆,沒有哪一省的菜沒有嘗過;我們更是參與了每一場大大小小的國共戰役,在沒有電視的年代,晚間的娛樂活動,就是聽長輩講抗日“剿匪”的大小戰事,他們口中的老家比社會課本裡的地名還近在眼前,像廣東番禺、湖北武昌……

我們彷佛同時活在兩個世界裡:白天,教室中琅琅的齊聲誦讀好真實、老師抽打手心的疼痛也好真實;晚上,我們回到那覆照著中國地圖的封閉小世界,做著一場醒不來的大夢。

所以,我最喜歡放學後,從學校到返家的那一段時光。

往往我們一出校門,一脫離糾察隊記名字的監視,就路隊大亂或各自重組,也許去影劇五村那個海軍村,我的同班好友蔡琴和我喊叔叔的詩人洛夫、瘂弦都住那兒;也許去精忠新村,也許去內湖一村,那是陸軍的村子,不像空軍海軍的村子有趣好玩;也許到這些村子後的小山陵去遊蕩探險。山中的零星墳墓充滿鬼故事,水塘和梯田狀菜圃間,有我深深熟識的野草開花,其特有的植物幽微香味,我至今不忘。

也許我們到山陵後務農的同學家,與我們爭前三名的她,就在四合院中的曬穀場,以長條木凳為桌、小木凳為椅在寫功課,好令人吃驚。如今,那曬穀場應該已是內湖瑞光路上某電子企業總部了吧!

那時代的父母和今時的爸媽一樣忙於家庭生計,只管功課做好,不管子女其他生活和交往,家家門戶洞開。我們這群小傢伙,便你家待待我家探探,看看牆上父母的結婚照,瞧瞧爺爺、奶奶的古裝劇照片。同學從木箱翻出媽媽的繡花緞旗袍和珠珠鞋、一兩件殘缺的首飾,旋開一扁圓盒百雀齡面霜,讓眾人嗅嗅……

在另一戶人家,我們把早餐多出來的饅頭切片,油煎蘸白糖或辣椒醬吃;在蔡琴家,圍著唱機聽她的海軍爸爸從國外帶回正流行的西洋流行歌,我們沒一人識得ABC,但都唱得字正腔圓。

我們還一起去憲光新村,憲光的媽媽較年輕,眼力好、手腳俐落地做著穿珠繡花的代工。我們在一旁假裝做功課,偷偷撿拾掉落地上牆角的珠珠,回家收藏在餅乾盒充當的珠寶箱裡。箱裡還有第一顆乳牙,已死的心愛小狗“熊熊”的一撮毛,數顆堅致的美人蕉種子,一塊校園榕樹下挖到的、我認為是古物的碎瓷片……

月考考完的下午,我們就遠征到山陵後,再走無數塊稻田後的磚窯場,大約在如今捷運文湖線的劍南站與西湖站之間。那裡天曠地遠,站著便浮現僅會的幾句詩,好比那齊齊被秋風拂過,因此一頓一挫的五節芒:“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等那日落磚窯廠後,便真是“大漠孤煙直”了,有關蒼茫景象的詩句爭相撲上心頭:“古道、西風、瘦馬、斷腸人在天涯”。

我們還一鼓作氣,走到距松山機場不遠處,路被大江生生阻斷(後來才知就基隆河啦),望眼久久,終等得一架飛機起落,我們仰頭望著那蓋頂的龐大機身,並沒被那比雷聲還響的震聲給嚇到。我們望著它遠去、一直到消逝不見。好惆悵,就像好友或自己的什麼被載去遠方,於是都暗暗立誓,有一天,也要去飛機去的地方,不管天涯或海角。

等我長大、也為人父母後,唯一堅持的,就是讓自己小孩讀離家最近,可以步行上學、放學的學校。她不幸生長在臺灣治安最糟的年代,我們大人就輪流遠遠跟著她,看她與鄰居同學推推搡搡,拔一枝狗尾草互相搔癢,或一起蹲在圍牆下觀看群蟻搬家,有時為蚊白蝶幼蟲在十字花科野草上的成長留下紀錄,有時撿一個蟬蛻的空殼送給家裡的貓咪,或摘幾葉香椿給公公涼拌豆腐,或兩手端著受傷的蜥蜴,含淚要我醫治它……我只希望,她有個可堪回憶的童年。

因為我就是在那上學放學之間,認識這個鮮活真實、獨一無二的世界,我早早知曉世上人有百種,人人都有不同來歷、不同記憶和不同的故事,且得以明白,書上種種知識並非只能用來應付考試,而是說明、佐證並支撐你看到的世界。因此,我更喜愛在書本閱讀中尋求奧援,因為書本可以讓我更深刻懂得我所好奇、所觀察的眼下世界。

我在童年養成的好奇觀察,包括書本在內的四下遊蕩探索,一直是我至今還想寫、還能寫的動能,這是始料未及的,它們已經不僅僅只是童年往事了。

圖片作者:長野豐一

■ 主要內容:

作家寫童年

朱天心、簡媜、張曉風等十四位臺灣著名作家合寫童年放學後的難忘時光。十四位作家,各自回憶自己的童年時代:描寫放學後與同伴戲耍的歡樂時光;回憶小時讓自己印象深刻的同窗;分享自己才成長經歷和心得……

十四位作者均為已成名的作家,筆法嫺熟,用語老練,回憶自己童年舊事,感懷昔日風光,情真意切,一篇篇文字娓娓道來,使文章充滿自然清新的童真童趣,也可從中一窺20世紀50年代到70年代的臺灣舊日風情。

《昨日當我年少時》 朱天心 簡媜 等 著 重慶出版社華章同人

那不妨看看,幾十歲的朱天心、簡媜、張曉風……,和十幾歲的朱天心、簡媜、張曉風……,有什麼不同?幾十年的時光化為看不見卻能夠感知的厚重,融入到了他們的文字裡,所以,他們筆下的童年,用筆簡單卻並不膚淺,值得一讀。

其次,分享45歲以上,韶華不再且開始懷舊的你。

張曉風說,“六月天,太陽火毒,‘冰紅茶’是什麼滋味呀?一杯兩角,口袋裡只有一角,可以買半杯嗎?” 這樣的場景,也藏在你的童年記憶裡嗎?海峽兩岸同根同源的文化背景,懷舊情懷和童真童趣舉世皆同的共通性,註定你能夠從這小本書中重溫往昔的美好回憶。

14位作家妙筆之下,你讀他們充滿童真童趣的少年時光,你讀他們少年洋溢的新鮮感,曾經的年少時光,曾經的的閃現在少年的面容上熠熠生輝的純真,都將隔時隔空,穿越而來,與你在一本書中,溫暖相遇。

再次,分享給12-16歲,正在讀書的孩子們。

臺灣知名兒童作家林良在給這本書寫的臺灣版序言中說,“這是一本值得一讀的好書,不讀很可惜。我相信青少年讀了這本書,不但可以學會觀察自己的生活,品嘗自己的生活,發現自己生活的特色,同時,寫作也會有很大的進步。”

14位作家家的心靈成長,自省自勵和人生感悟,14作家對伴隨其成長的家教氛圍的回憶,對生活樂趣的挖掘,以及他們看似平實簡單卻蘊藏深厚“內功”的寫作手法,會給正在建立三觀和學習寫作的孩子們帶來諸多啟發。

眷村裡的遊戲 | 朱天心(摘自《昨日當我年少時》)

從出生到十五歲,我都住在眷村──先後不同的六七個眷村,從高雄鳳山到臺北內湖,端看父親職務的調動。

眷村,簡單說,就是1949年隨國民黨來臺灣的百萬軍,其中百分之九十九以上都是單身中下級軍人,幾乎不具有娶妻生子、安家落戶的養家條件。於是五○年代中,政府便用美援在全島各個窮鄉僻壤興建簡單狹小、每戶僅六坪大的眷舍,提供成家的軍人有安身之處。

他們餓不死,也走不掉,不知自己在海島一待,就要近半世紀,與故鄉父母親人音信斷絕。等到晚年得以返鄉時,就像那則日本童話,從龍宮回家的浦島太郎,成了故舊鄉人都不識的白髮老公公了。

我們就是他們的下一代,從小生在一個具體而微的大中國之中——一連棟的八戶人家超過十個省籍,因為有些家裡的爸媽是不同省分的,所以,除了四川話和貴州話,全中國的方言,沒有一種我聽不懂;除了每家都必有的獨門臭醬豆,沒有哪一省的菜沒有嘗過;我們更是參與了每一場大大小小的國共戰役,在沒有電視的年代,晚間的娛樂活動,就是聽長輩講抗日“剿匪”的大小戰事,他們口中的老家比社會課本裡的地名還近在眼前,像廣東番禺、湖北武昌……

我們彷佛同時活在兩個世界裡:白天,教室中琅琅的齊聲誦讀好真實、老師抽打手心的疼痛也好真實;晚上,我們回到那覆照著中國地圖的封閉小世界,做著一場醒不來的大夢。

所以,我最喜歡放學後,從學校到返家的那一段時光。

往往我們一出校門,一脫離糾察隊記名字的監視,就路隊大亂或各自重組,也許去影劇五村那個海軍村,我的同班好友蔡琴和我喊叔叔的詩人洛夫、瘂弦都住那兒;也許去精忠新村,也許去內湖一村,那是陸軍的村子,不像空軍海軍的村子有趣好玩;也許到這些村子後的小山陵去遊蕩探險。山中的零星墳墓充滿鬼故事,水塘和梯田狀菜圃間,有我深深熟識的野草開花,其特有的植物幽微香味,我至今不忘。

也許我們到山陵後務農的同學家,與我們爭前三名的她,就在四合院中的曬穀場,以長條木凳為桌、小木凳為椅在寫功課,好令人吃驚。如今,那曬穀場應該已是內湖瑞光路上某電子企業總部了吧!

那時代的父母和今時的爸媽一樣忙於家庭生計,只管功課做好,不管子女其他生活和交往,家家門戶洞開。我們這群小傢伙,便你家待待我家探探,看看牆上父母的結婚照,瞧瞧爺爺、奶奶的古裝劇照片。同學從木箱翻出媽媽的繡花緞旗袍和珠珠鞋、一兩件殘缺的首飾,旋開一扁圓盒百雀齡面霜,讓眾人嗅嗅……

在另一戶人家,我們把早餐多出來的饅頭切片,油煎蘸白糖或辣椒醬吃;在蔡琴家,圍著唱機聽她的海軍爸爸從國外帶回正流行的西洋流行歌,我們沒一人識得ABC,但都唱得字正腔圓。

我們還一起去憲光新村,憲光的媽媽較年輕,眼力好、手腳俐落地做著穿珠繡花的代工。我們在一旁假裝做功課,偷偷撿拾掉落地上牆角的珠珠,回家收藏在餅乾盒充當的珠寶箱裡。箱裡還有第一顆乳牙,已死的心愛小狗“熊熊”的一撮毛,數顆堅致的美人蕉種子,一塊校園榕樹下挖到的、我認為是古物的碎瓷片……

月考考完的下午,我們就遠征到山陵後,再走無數塊稻田後的磚窯場,大約在如今捷運文湖線的劍南站與西湖站之間。那裡天曠地遠,站著便浮現僅會的幾句詩,好比那齊齊被秋風拂過,因此一頓一挫的五節芒:“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等那日落磚窯廠後,便真是“大漠孤煙直”了,有關蒼茫景象的詩句爭相撲上心頭:“古道、西風、瘦馬、斷腸人在天涯”。

我們還一鼓作氣,走到距松山機場不遠處,路被大江生生阻斷(後來才知就基隆河啦),望眼久久,終等得一架飛機起落,我們仰頭望著那蓋頂的龐大機身,並沒被那比雷聲還響的震聲給嚇到。我們望著它遠去、一直到消逝不見。好惆悵,就像好友或自己的什麼被載去遠方,於是都暗暗立誓,有一天,也要去飛機去的地方,不管天涯或海角。

等我長大、也為人父母後,唯一堅持的,就是讓自己小孩讀離家最近,可以步行上學、放學的學校。她不幸生長在臺灣治安最糟的年代,我們大人就輪流遠遠跟著她,看她與鄰居同學推推搡搡,拔一枝狗尾草互相搔癢,或一起蹲在圍牆下觀看群蟻搬家,有時為蚊白蝶幼蟲在十字花科野草上的成長留下紀錄,有時撿一個蟬蛻的空殼送給家裡的貓咪,或摘幾葉香椿給公公涼拌豆腐,或兩手端著受傷的蜥蜴,含淚要我醫治它……我只希望,她有個可堪回憶的童年。

因為我就是在那上學放學之間,認識這個鮮活真實、獨一無二的世界,我早早知曉世上人有百種,人人都有不同來歷、不同記憶和不同的故事,且得以明白,書上種種知識並非只能用來應付考試,而是說明、佐證並支撐你看到的世界。因此,我更喜愛在書本閱讀中尋求奧援,因為書本可以讓我更深刻懂得我所好奇、所觀察的眼下世界。

我在童年養成的好奇觀察,包括書本在內的四下遊蕩探索,一直是我至今還想寫、還能寫的動能,這是始料未及的,它們已經不僅僅只是童年往事了。

圖片作者:長野豐一

■ 主要內容:

作家寫童年

朱天心、簡媜、張曉風等十四位臺灣著名作家合寫童年放學後的難忘時光。十四位作家,各自回憶自己的童年時代:描寫放學後與同伴戲耍的歡樂時光;回憶小時讓自己印象深刻的同窗;分享自己才成長經歷和心得……

十四位作者均為已成名的作家,筆法嫺熟,用語老練,回憶自己童年舊事,感懷昔日風光,情真意切,一篇篇文字娓娓道來,使文章充滿自然清新的童真童趣,也可從中一窺20世紀50年代到70年代的臺灣舊日風情。

《昨日當我年少時》 朱天心 簡媜 等 著 重慶出版社華章同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