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實體店+互聯網是新零售的核心

近幾年, 關於“實體店不行”的流言越來越盛。 實體店真的不行了麼?我們認為, 不是實體店不行了, 而是經營理念不行了。

宜家2015年財報稱,

其本財年總銷售額達到319億歐元, 增長了11.2%。 名創優品創辦不到兩年, 營業額已突破50億。 據統計, 宜家目前在全球50個國家擁有361家門店, 每年訪問量有8.21億人, 2015年官網宜家吸引了16億消費者, 銷售額增長的11.2%部分, 是結合電商功能的新店主要貢獻。 很明顯“實體店+互聯網”為宜家的發展帶來新的增長空間。

互聯網只是宣傳平臺, 而不是交易平臺

很多從線下做到線上的創業者, 往往把“互聯網”作為一個交易平臺。 其實, 這是錯誤的, 真正的“實體店”與“互聯網”是前者引導後者, 而不是後者主導前者。

我們認為, 建立強大的自媒體矩陣, 包括:官方、線上商城、APP、雲店等。 當然, 我們必須結合創意行銷、同城商盟等多種方式。 “高冷”背後是對品牌的精准定位。

現在很多實體店已經意識到打通線上管道的重要性, 但是缺乏分析, 到底是革誰的命都沒弄清, 錢燒了大把, 結果線上不但不能助力下線, 反而成了累贅。 所以, 門店轉型要清楚自身定位, 明確目標, 切忌浮躁跟風。

空間體驗核心在於:感動用戶

現如今, 越來越多的人更加傾向於“體驗消費”和“享受消費”, 在這一點, 海底撈走出了它的成功之路。 它的經營理念和經營模式, 給人更多的感覺是“家”和‘快樂“, 把消費做成藝術, 把消費做成“習慣”。

空間體驗感是實體店轉型中必須看重的一點, 在同質化嚴重的“千店一面”, 要讓消費者記住你, 就必須有獨特體驗感。 目前, 實體店中做得比較好的KK館, 採用“前店後館”模式, 後館集書吧、咖啡、沙龍於一體,

主打感性體驗, 體給消費者良好的體驗感。

結語:

不論我們曾經多少次調侃實體店“廉頗老矣”。 不可否認的是, 實體店, 目前仍是中國消費管道的主流。 實體店不是真的不行了, 是時代的飛快發展要求, 它要在以更快地速度實現反覆運算。 所謂的“關店潮”, 淘汰的是不適應市場競爭的企業, 留下是市場生命力更強的“精銳奇兵”。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