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中融新大集團:以科技創新開拓綠色發展新道路

2月18日, 第二屆中國焦化行業科技大會在北京鐵道大廈召開, 中融新大集團焦化企業憑藉豐碩創新成果, 斬獲多項大獎。 該集團旗下的鐵雄冶金榮獲中國技術創新型焦化企業, 鐵雄新沙“焦化廢水深度處理應用技術”“焦爐煙囪煙氣低溫SCR脫硝催化劑及應用技術”等多項技術榮獲焦化技術創新成果一等獎。

中融新大集團長期堅持科技引領, 走創新發展之路, 各業務板塊均取得了豐碩成果, 2016年集團實現總資產1402億元, 淨資產875億元, 營業收入652億元, 利潤30億元, 交出了一份令人振奮的答卷。

以科技促環保,

走綠色發展之路

“焦化行業是中融新大的實體產業, 是集團的基礎產業。 面對越來越重的環保壓力, 焦化行業若不主動先行環保, 必然被市場淘汰, 作為山東焦化行業的龍頭企業, 中融新大有責任在環保技術創新上做出表率。 這不僅符合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長遠利益, 也符合國家‘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的發展理念。 ”中融新大集團董事長王清濤如是說。

中融新大集團所屬兩大焦化企業鐵雄冶金和鐵雄新沙, 均在脫硫脫硝方面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2016年初投入使用的鐵雄新沙焦爐煙氣中低溫SCR脫硝裝置經過一年多的運行, 系統出口煙氣氮氧化物含量均低於每立方米150毫克, 氮氧化物的脫除率達90%以上, 不僅滿足了新《環保法》的要求,

也為山東省2020年實施的每立方米200毫克的遠期標準打好了“提前量”。 2016年底, 鐵雄冶金“雙氨法”脫硫脫硝項目正式運行, 該項目在投資成本、生產效率等方面展現出明顯優勢, 應用效果令人振奮。 資料顯示, 目前焦爐煙氣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含量穩定在國家標準之內, 可滿足今後較長時間國家對環保工作日趨嚴格的要求, 降低脫硝工序的負荷和成本, 工作中不產生固體、液體和氣體廢物, 排放遠低於國家標準, 預計在不久的將來, 將成為我國焦爐煙氣淨化的主流工藝技術。

焦炭企業在脫硫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硫膏和脫硫廢液副鹽等廢棄物, 這是焦化行業面臨的普遍性難題。 鐵雄冶金堅持向環保要效益,

向深加工要效益, 經過組織多次論證, 總投資5500萬元, 實施低品質硫膏和脫硫廢液副鹽資源化利用項目。 去年10月份開工建設, 2017年7月份投產運行, 項目投產後預計年產硫酸2.9萬噸。 鐵雄冶金在深耕煤炭資源利用、發展新型迴圈經濟領域又邁出堅實的一步。

截至2016年底, 中融新大集團用於環保的科研投入已經連續三年超億元, 近年建設與立項的20個重點項目中, 與環保有關的有14個, 比例高達七成。

以科技促轉型, 走科學發展之路

在長期與鋼鐵企業打交道的過程中, 中融新大集團董事長王清濤提出了用利用冶金熔渣生產高端綠色石材的大膽設想, 經過5年多的技術攻關, 該項技術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為中融新大集團的產業轉型找到了一條新路。

成立于2014年的山東華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前身是山東焦化集團非金屬材料指揮部, 該公司與中國建築材料科學研究總院合作, 生產的人造石材成功通過國家建築材料測試中心的4項測試, 主要指標包含導熱係數、莫氏硬度、放射性核素以及壓縮強度等4個方面, 完全符合國家相關標準。 該產品的試製成功填補了國內人造類晶石產品的空白, 華平新材料公司也成為國內首個人造石材達標企業, 獲得美國、伊朗等國家的技術專利。 該項目是高爐礦渣利用的最佳選擇, 在減少礦物資源消耗的同時, 所產微晶石材完全能夠替代大理石、花崗岩, 更可大量減少對天然礦山的開採以及後期加工浪費污染,

是一種雙向環保技術, 對我國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具有重要意義。 中融新大集團 “十三五”的發展規劃中, 將華平新材料公司的工作重點轉移到市場開發上來, 力爭實現中融新大的“新材料”研發的產業化。

2015年底, 中融新大集團並購了山東巨潤建材有限公司, 而巨潤建材所生產的平板玻璃恰好處在國家“去產能”的風頭浪尖上。 鐵雄新沙接管經營以後, 與“特種玻璃國家重點實驗室”合作, 將該實驗室的“實驗基地”設在巨潤建材。 經過專家論證, 利用在產四條浮法玻璃生產線的冷修機會, 移植中航特玻成熟、先進的技術改造原生產工藝, 擴寬產品品種、提高產品附加值;發展具備創新技術、市場前景好的防火玻璃、熱渣造石、超細岩棉等新型建材產品;積極研發熱態高爐渣直接利用技術, 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防火玻璃已經納入國家“十三五”發展規劃專案。與科研院所的成功牽手,使巨潤建材“脫胎換骨”,走上了轉型升級之路,一舉扭轉了被動局面。

以科技促增收,走高效發展之路

以鐵雄冶金為代表的創新型企業通過科技創新提高企業利潤,成為行業的樣板,“十二五”期間,鐵雄冶金年創經濟效益100萬元以上的創新成果102項,年降本增效額達到1.6億元。鐵雄新沙幹熄焦餘熱發電專案總投資4億元,包括2套每小時190噸幹熄焦裝置和2座25兆瓦餘熱發電站,不僅能大量減少粉塵排放,每年還可發電4億千瓦時,進一步提高焦化副產品的資源綜合利用率,實現直接經濟效益2億多元。

充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創造性,全員參與“小改小革”,也是中融新大技術創新的一支有生力量。鑄造焦公司圍繞產前、產中、產後各生產環節,組織骨幹力量,分別交叉成立“配煤計量研究小組”“自動搗固研究小組”“塌焦治理研究小組”“篩分改進研究小組”等攻關小組。通過不懈努力,創新研發,在配煤計量、煤餅搗固自動化、塌焦治理、焦炭篩分等方面持續實踐出新成果,以精准、實用的技術改進、工藝革新,向精細化管理要效益。

這一系列技術攻關成果的應用,使鑄造焦公司產品的大塊率一直穩定在85%以上,鑄造焦率達到87.6%,形成量價齊增,質效並重的良好格局,出口鑄造焦占到全國同類產品總量的70%。

以科技促管理,走安全發展之路

中融新大集團所屬物流集團受山東省政府委託,在山東省的十七個地市建設清潔能源供應體系,通過自建、並購、租賃的場站遍佈全省,點多面廣,僅靠傳統的管理辦法,工作量巨大,卻效率不高。針對這個難題,集團下屬的清恒能源有限公司運用資訊化管理手段,建設了國際最先進的智慧化調度監控中心,對各場站資料進行監控、彙集、分析,形成大資料,並提供決策支援。建設過程中,安全部全程參與,提出了幾十項需求,使安全工作真正與資訊化融合,與其他管理工作融合。

在位於濟南的清恒公司的調度監控中心看到,除了各種經營資料,油罐的壓力、溫度,甚至各種違章情況也一覽無餘。如果有人做出類似抽煙的動作,或者員工著裝不規範、加油動作不標準,系統也能辨別出來,並及時報警。借助高科技手段,物流集團安全工作正逐步轉型,最初的“說破嘴、跑斷腿”,變為現在的“一網打盡”,實現了制度管理與遠端智慧監控相結合的管理模式。(張明武)

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防火玻璃已經納入國家“十三五”發展規劃專案。與科研院所的成功牽手,使巨潤建材“脫胎換骨”,走上了轉型升級之路,一舉扭轉了被動局面。

以科技促增收,走高效發展之路

以鐵雄冶金為代表的創新型企業通過科技創新提高企業利潤,成為行業的樣板,“十二五”期間,鐵雄冶金年創經濟效益100萬元以上的創新成果102項,年降本增效額達到1.6億元。鐵雄新沙幹熄焦餘熱發電專案總投資4億元,包括2套每小時190噸幹熄焦裝置和2座25兆瓦餘熱發電站,不僅能大量減少粉塵排放,每年還可發電4億千瓦時,進一步提高焦化副產品的資源綜合利用率,實現直接經濟效益2億多元。

充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創造性,全員參與“小改小革”,也是中融新大技術創新的一支有生力量。鑄造焦公司圍繞產前、產中、產後各生產環節,組織骨幹力量,分別交叉成立“配煤計量研究小組”“自動搗固研究小組”“塌焦治理研究小組”“篩分改進研究小組”等攻關小組。通過不懈努力,創新研發,在配煤計量、煤餅搗固自動化、塌焦治理、焦炭篩分等方面持續實踐出新成果,以精准、實用的技術改進、工藝革新,向精細化管理要效益。

這一系列技術攻關成果的應用,使鑄造焦公司產品的大塊率一直穩定在85%以上,鑄造焦率達到87.6%,形成量價齊增,質效並重的良好格局,出口鑄造焦占到全國同類產品總量的70%。

以科技促管理,走安全發展之路

中融新大集團所屬物流集團受山東省政府委託,在山東省的十七個地市建設清潔能源供應體系,通過自建、並購、租賃的場站遍佈全省,點多面廣,僅靠傳統的管理辦法,工作量巨大,卻效率不高。針對這個難題,集團下屬的清恒能源有限公司運用資訊化管理手段,建設了國際最先進的智慧化調度監控中心,對各場站資料進行監控、彙集、分析,形成大資料,並提供決策支援。建設過程中,安全部全程參與,提出了幾十項需求,使安全工作真正與資訊化融合,與其他管理工作融合。

在位於濟南的清恒公司的調度監控中心看到,除了各種經營資料,油罐的壓力、溫度,甚至各種違章情況也一覽無餘。如果有人做出類似抽煙的動作,或者員工著裝不規範、加油動作不標準,系統也能辨別出來,並及時報警。借助高科技手段,物流集團安全工作正逐步轉型,最初的“說破嘴、跑斷腿”,變為現在的“一網打盡”,實現了制度管理與遠端智慧監控相結合的管理模式。(張明武)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