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理財的問題,其實是怎麼花錢的問題,有道理!

理財這個問題——就是買點理財產品嗎?錯!!

經常有大爺大媽, 為了年化收益多0.2%, 騎著自行車, 穿梭於銀行聚集之地, 叫問於期限收益之間。

10萬塊, 滿打滿算一年也就差200塊, 要是有幾次接不上, 還可能少幾十塊。 這是何苦呢?

因為人性的貪婪, 人們對收益率的要求是沒有上限的, 誰沒事跟錢過不去呀?所以, 多少收益率合適, 除了看人的風險承受能力之外, 更應該考慮的是錢的風險承受能力。

換句話說, 錢本身並不重要, 重要的是把錢變成需要的東西(服務)才有意義。

有本書裡說理財之道, 大約總不外乎‘生之者眾、食之者寡、為之者疾、用之者舒’的這番道理。

所以, 理財的問題, 其實是怎麼花錢的問題。 把錢花完不算本事, 有花不完的錢才是本事!一輩子必須要花的大錢, 無非就是住房、教育金、養老金和醫藥費。 如果能把這幾樣都安排好, 就算是實現一大半的財務自由了。

當我跟客戶說:“你有些資金的規劃需要長期一點”時, 大部分人的都會說:“我不要長期的”、“我不能長期投資”。 其實恰恰相反, 為您做長期的規劃, 其實是為了解放你的儲蓄。 比如每年幾千元的保費計畫, 就能讓你為醫院準備的50萬拿出來為養老做更好的準備。

何樂而不為呢?

要知道, 世界上最懶的不是樹懶, 而是你躺在銀行帳戶上或者理財產品裡的錢!

個人覺得, 真沒必要折騰每家銀行理財產品此起彼伏的0.2%的價差, 更沒有必要追求脫離目標的高收益。 有這閒工夫, 不如算算自己以後要在哪些地方花錢、準備花多少錢, 還差多少錢, 然後列個目標, 走好自己的理財之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