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探訪寶應“繡郎”朱軍成工作室繼承名師衣缽大膽創新

原標題:小小“繡花針” 創新故事多

昨天, 本報題為《朱軍成:“繡郎”繡出億元產業》的報導引起許多讀者的興趣。 為挖掘“繡郎”更多的故事, 記者昨又專程前往朱軍成工作室探訪, 只見他端坐在二樓一個小房間的刺繡繃架前, 粗大的手指捏著細小的針飛針走線。 一樓的牆上擺滿了畫框, 有《橡樹林》《父親》《秋雨》《母親》等斬獲國內大獎的刺繡作品, 宛如一個藝術的殿堂。

繼承名師衣缽大膽創新

朱軍成是學美術的, 主修油畫。 1989年, 他在參觀常州工藝美術研究所時, 亂針繡作品讓他深感震撼, 他幸運地成為陳亞先的“關門弟子”。

“亂針繡在上世紀20年代由江蘇常州刺繡工藝家楊守玉女士創造, 老一輩工藝美術家陳亞先便是拜她為師。 ”朱軍成告訴記者。

不同於“四大名繡”(湘繡、蜀繡、粵繡和蘇繡)的中國畫風格和古典韻致, 亂針繡根據素描方法進行排線運針, 以強烈的立體感營造出頗具西洋油畫的效果。 在繼承名師衣缽後, 朱軍成將自己的理念融入其中, 大膽創新。 朱軍成在業內嶄露頭角是從一條和服腰帶開始, 亂針繡技藝複雜, 要在腰帶上繡3至5層, 一般需耗時3個月。

為提高製作效率, 朱軍成運用油畫理念, 在施色上從圖案的明暗關係入手, 顏色深淺一步到位, 冷暖色調對比著色, 最後調整暈色, 不但工時縮短了60%, 而且畫面色調更加豐富、柔和。

1991年, 朱軍成組建了揚州寶應魯垛工藝刺繡廠, 從入門到學有所成, 只用了短短兩年時間。 當時亂針繡只有兩三種針法, 有的物體質感難以表現, 許多題材無法繡制。 為此, 朱軍成潛心研究, 融入中國畫的“勾”“襯”“擦”“點”“積”等技法, 新創“井紋亂形針”“交錯斜紋針”“平行散亂針”“三角變形針”等獨特針法, 根據物體生長規律衍生出“松葉針”“楓葉針”“草葉針”“柳葉針”“雞爪針”等針法。 朱軍成的“十二針法”震撼業內, 彌補了刺繡作品只能遠觀不可近賞的缺陷, 讓刺繡作品真正成為藝術品。

作品推動亂針繡行業發展

1998年, 朱軍成組建了揚州寶應華藝苑刺繡研究所, 並先後在蘇州、揚州、南京、上海等地開辦了工作室和直營店, 他的作品走向60餘個國家和地區,

其代表作《父親》《母親》《橡樹林》《秋雨》等在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作品博覽會上五次獲得金獎。

《父親》是朱軍成刺繡技藝最好的見證, 作品中父親皮膚黝黑, 佈滿皺紋、飽經滄桑的臉, 無需多言, 就是對“時間都去哪了”最形象的回答。 《母親》經過11個月的時間繡制完成, 以朱軍成獨創的“井紋亂形針”為表現手法, 充分表現出鬆弛、粗糙的皮膚, 著重刻畫老奶奶喜悅、慈愛的眼神, 非常精妙。 《橡樹林》則是以俄羅斯風景畫大師希什金的名作為藍本, 在樹葉、草地等的刻畫方面“盡精微而至廣大”, 比油畫作品更能給人一種通透之美。 如今, 朱軍成每年百萬元以上的作品就售出10至15件, 價格最高的一幅達到400萬元。

從業20多年來, 朱軍成始終未停下傳承與創新的腳步。

“他是‘寶應繡’這一行業當之無愧的‘老大’。 ”從業20多年的“繡娘”、省工藝美術大師湯祝萍告訴記者, 正是朱軍成將亂針繡引入寶應, 然後進行創新發展, 形成了“寶應繡”, 並在業內聲名鵲起。 如今, 寶應大小刺繡企業有60多個, 年度刺繡產品銷售額達兩億元, 上市面值2.5億元, 刺繡從業者人均年增加收入4000元。

這一成就的背後, 得益於我市實施“興城先興人”的戰略。 2016年10月, 揚州首批“名師工作室”授牌, 朱軍成被揚州市人才小組聘為領銜專家, 朱軍成工作室獲批江蘇省技能大師工作室。

“讓藝術成為產業才能解決傳承問題, 讓產業支撐藝術才能讓藝術走得更遠。 ”朱軍成說, “我的夢想就是把研究所開到國外去,

讓國外的平民都知道揚州亂針繡。 ”

本報記者 聶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