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觀茶|普洱茶的“沖泡次數”與“耐泡度”

除了越陳越香和迷人的滋味, “耐泡”可以說是普洱茶的另一大特點。 不論生茶熟茶, 在多次沖泡以後, 茶的湯色和滋味依然穩定持久, 大家會評價這款茶——“很耐泡”。 沖泡次數的多寡, 似乎成為了耐泡度的具體呈現。

事實上, 沖泡次數與耐泡度在概念上是有本質區別的:耐泡度是每款茶客觀具備的, 不會因後天的沖泡手法而改變;而沖泡次數是會受主觀影響的, 會因茶葉本身耐泡度、投茶量、沖泡手法的不同而發生一些變化。

首先看茶葉的“耐泡度”跟哪些客觀因素有關:

原料品種:雲南大葉種——天生耐泡(決定因素:60%)

與耐泡度直接相關的, 是茶品的內含物質高低。 看內含物質高低, 最為科學的還是看“水浸出物”含量(“水浸出物”是指在規定的條件下, 用沸水萃取茶葉中的可溶性物質), 茶葉水浸出物中主要含有多酚類、可溶性糖、水溶果膠、咖啡鹼等形成茶葉豐富滋味的重要成分。

雲南大葉種內含物質豐富, 水浸出物含量普遍在40%以上(猛庫大葉種可達46%以上), 在沖泡時可釋放的水浸出物多。 因此與其它茶類相比, 以雲南大葉種為原料的普洱茶可以說是天生就耐泡。

原料細節:樹齡、季節、區位(決定因素:20%)

同樣的大葉種原料, 其水浸出物也會有高低幾個百分點之分, 這些原因主要是原料的樹齡、季節、區位造成的。 這就是細分茶品品質的一個重要參考, 例如:猛庫茶區高山區老樹春茶普遍可以達到47%以上的水浸出物, 而同區位的夏茶水浸出物則要下降6、7個點, 滋味、耐泡度就不如春茶。

原料採摘:茶葉老嫩度(決定因素:20%)

普洱茶的採摘標準一般是一芽二葉至一芽四葉, 因為芽葉梗中所含的物質比例不同,

這個採摘標準有利於茶葉呈現出較好的口感滋味, 也讓茶葉在後期產生更好的轉化。 如果芽頭過多或者老葉老梗多都不是一件好事, 會打破茶葉的滋味平衡, 影響茶葉耐泡度。

一芽二葉採摘

我們來看另一個概念:沖泡次數。

沖泡次數與先天茶品品質以及製作工藝、沖泡等後天因素都有關聯。

原料:品種、季節、區位、樹齡、採摘(決定因素:60%)

首先, 影響沖泡次數的必然有原料的不同, 不同的茶先天耐泡度就有區別。 先天品質好, 則只要正常泡, 次數都不會少於15泡。 先天品質差, 則再用多好的手法, 也無法化腐朽為神奇, 比如一款10泡見分曉的茶是不可能發揮到30泡的。

製作工藝、沖泡把握等後天因素會讓同樣一款茶在沖泡次數上有一些浮動, 為“耐泡度”帶來一些“錯覺”。

揉撚:決定滋味、香氣的釋放速度。 (決定因素:20%)

在揉撚這個環節, 茶葉一般會揉出拋條、中條、緊條三種。 緊條茶加工時揉撚充分, 茶葉細胞壁破裂多, 出味快, 出湯控制不好, 泡數就會減少;中條揉撚適中,

內含物釋放不緊不慢;拋條則揉撚輕, 呈現細水長流的風格, 給人很耐泡的感覺。 津喬普洱茶揉撚一般工藝採用中條。

沖泡方法:(決定因素:20%)

沖泡方法是影響“泡數”的一個後期關鍵環節, 從投茶量、茶葉形態(散茶或緊茶)、注水比例、出湯速度等方面都會影響到茶葉最終的沖泡次數。 同一款茶用不同的沖泡方法、不同的濃度,沖泡次數甚至可能有10泡之差,呈現的滋味也會有很大差別。因此,對比品鑒試茶的時候我們需要將很多不確定因素統一,若是有經驗豐富的人員去把控沖泡引導品鑒,那就再好不過。

沖泡次數是說明一款茶大概的耐泡度和大概品質的比較直觀的資料化方式,但切不能因泡數多寡妄下定論。因此對於沖泡次數和實際耐泡度,我們還得理性來看,切不可混淆等同。當然,耐泡度也只是茶葉品質的其中一個方面,我們在品鑒的時候還要注重於茶品的香氣、甜度、層次感、飽滿度、韻味、耐泡度(持續性)等綜合品質,細細品味每一泡茶,做到品鑒完整。

對於普洱茶的品鑒,需要有良好的準備,還需要考慮到客觀因素,並多一些耐心。畢竟,瞭解實際品質才是我們品鑒的目的。普洱茶,細心品,方得真見地。

同一款茶用不同的沖泡方法、不同的濃度,沖泡次數甚至可能有10泡之差,呈現的滋味也會有很大差別。因此,對比品鑒試茶的時候我們需要將很多不確定因素統一,若是有經驗豐富的人員去把控沖泡引導品鑒,那就再好不過。

沖泡次數是說明一款茶大概的耐泡度和大概品質的比較直觀的資料化方式,但切不能因泡數多寡妄下定論。因此對於沖泡次數和實際耐泡度,我們還得理性來看,切不可混淆等同。當然,耐泡度也只是茶葉品質的其中一個方面,我們在品鑒的時候還要注重於茶品的香氣、甜度、層次感、飽滿度、韻味、耐泡度(持續性)等綜合品質,細細品味每一泡茶,做到品鑒完整。

對於普洱茶的品鑒,需要有良好的準備,還需要考慮到客觀因素,並多一些耐心。畢竟,瞭解實際品質才是我們品鑒的目的。普洱茶,細心品,方得真見地。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