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伊菲革涅亞在陶洛人裡》首演 電影基因巧植話劇

6月5日, 古希臘經典戲劇《伊菲革涅亞在陶洛人裡》將在北京電影學院C樓劇場進行首演。 該劇是首部被譯成中文的古希臘戲劇, 之前從未在國內公演過, 該劇故事可以稱之為整套古希臘神話與傳說的終章。 值得一提的是, 創作團隊大膽將電影基因植入戲劇表演, 打造“史詩級大片”的震撼效果, 為觀眾們誠意奉上視聽盛宴。

《伊菲》首登中國 還原精髓植入電影基因

《伊菲革涅亞在陶洛人裡》是古希臘悲劇詩人歐裡庇得斯的經典悲劇, 同時, 它還是首部被譯成中文的古希臘戲劇, 本次演出是該劇首次搬上中國舞臺。 該劇由北京電影學院、北京啟迪傳奇影視傳媒有限公司聯合出品, 講述了古希臘少女伊菲革涅亞被流放到遙遠的陶洛人裡, 在此與親弟弟重逢, 為逃回希臘而發生的一系列故事。

“除了故事本身是經典, 我們還突破性地植入了電影基因,

使整個劇有一種‘大片’的質感。 ”該劇導演、北京電影學院教授趙甯宇介紹, 此次北京電影學院將該劇搬上舞臺, 除了還原經典故事和古希臘戲劇精髓, 更和表演研究所的特長相結合, 植入電影基因, 創新打造“史詩級大片”。 據悉, 曾為閆維文、李玉剛、宋飛等多位藝術家編配個人專輯及演唱會的著名作曲家馮達為戲劇量身打造了兩首主題曲。 除了主題曲, 音效方面同樣精益求精。 “我們特意請聲效大師根據劇情, 設計製作了一整套聲音效果, 比如海浪聲、關門聲。 這些聲音效果逼真, 並對我們的劇情發展有很好的烘托和推動作用。 ”

嚴選演員訓練艱苦 力保品質精良

《伊菲革涅亞在陶洛人裡》由北京電影學院表演藝術研究所演出,

在演員選角和訓練上, 堅持超高標準、嚴苛要求。 “我們的演員都是年輕的老牌戲劇演員。 ”趙寧宇介紹, 參與此次演出的演員都是科班出身, 並在東方歌舞團、國家大劇院、鐵路文工團等單位有過豐富的表演經驗。 “我們為這部劇設計了精彩的動作表演, 這就對演員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必須有專業功底。 戲中的所有女演員都有舞蹈功底, 男演員也有武術功底。 專業和非專業之間的差距, 在影視劇中還可以通過替身、後期等技術手段處理來彌補, 但在舞臺上, 容不得半點‘差不多’。 ”

因為容不得半點“差不多”, 即使是這些有豐富表演經驗、專業功底在身的演員, 也是下了苦功。 “我們經常因為一個感歎詞、一個動作反復練習幾十遍。

”在劇中飾演伊菲革涅亞的演員楊淇說道。 作為一名演員, 楊淇在《甄嬛傳》、《赤水河》、《國家記憶》等多部優秀影視劇中有著精彩表現, 提起這次演出, 她說:“不管過多久, 我都一定會記得這段經歷!導演對我們的要求非常高, 可以用苛刻來形容, 一個感歎詞, 都要從聲音、語調、表情和形體狀態等多方面去琢磨。 我們的動作戲, 看上去很過癮, 但在訓練中, 導演把得過武術冠軍的演員都訓傷了。 ”

幾代人心血之作 藝術堅持一脈相承

“我們這部劇, 不單單是電影學院做的。 這其中, 還有很多故事。 ”趙寧宇表示, 這部劇, 凝結著幾代人的心血和對藝術的堅持。 《伊菲革涅亞在陶洛人裡》是第一部被譯著的古希臘戲劇, 譯著者羅念生先生是我國著名的學者、教授,

在古希臘文學的翻譯和研究領域中, 有傑出的貢獻。 而此次戲劇演出的藝術指導羅錦鱗, 正是羅念生先生的兒子。

除了這對在戲劇領域都頗有建樹的父子兵, 此次演出還是北京電影學院幾代師生對藝術堅持的一脈相承。 本劇導演趙甯宇、特別主演王勁松都是羅錦鱗的學生。 “我和趙導是北電的同班同學, 在校期間, 我們共同參加了一個話劇社, 演的第一部作品, 就是古希臘戲劇。 ”王勁松回憶道, “那個時候開始, 就對古希臘戲劇有一種特殊的情感。 ”趙寧宇也講道:“我的老師羅錦鱗先生對藝術的執著追求, 一直影響著我。 不管是大戲、小戲, 不管是什麼類型的, 是作品, 都一定要有藝術標準。 而我又用同樣的標準, 去要求我的學生,包括這次參與演出的(北京電影學院)表演藝術研究所的同學們。”

據悉,這部凝結了幾代人藝術堅持的心血之作——《伊菲革涅亞在陶洛人裡》,將於6月5日—6月10日每晚19:30在北京電影學院C樓劇場開幕,並將於今年11月在國家大劇院進行公演。

去要求我的學生,包括這次參與演出的(北京電影學院)表演藝術研究所的同學們。”

據悉,這部凝結了幾代人藝術堅持的心血之作——《伊菲革涅亞在陶洛人裡》,將於6月5日—6月10日每晚19:30在北京電影學院C樓劇場開幕,並將於今年11月在國家大劇院進行公演。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