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他一共拍了10部電影,一部爛片都沒有|8分影人

影人檔案

全名:David Fincher

出生日期:1962年8月28日

國籍:美國

身高:184cm

重要榮譽:

2001年金球獎最佳導演

2013年艾美獎最佳導演

8分作品:

《搏擊俱樂部》, 綜評8.95分。

《七宗罪》, 綜評8.65分

《消失的愛人》, 綜評8.2分。

8分電影第一部推薦的電影就是大衛·芬奇的《搏擊俱樂部》, 所以第一位入選8分影人的導演, 就是這位懸疑片大師——大衛·芬奇。

出了眾所周知的《搏擊俱樂部》之外, 他還與布拉德·皮特合作了影史經典《七宗罪》和口碑優秀的《本傑明·巴頓奇事》, 描述FACEBOOK創始人故事的《社交網路》, 網路爆火的《消失的愛人》。

他所導演的電影, 在豆瓣的評分沒有一部低於7分, 可見他的電影品質有多麼可怕。 而可怕之處在於, 他的電影, 從來不是娛樂觀眾, 而是引發觀眾思考。

沉悶的大師級作品

如果你看多了大衛·芬奇的電影, 那麼就很容易發現他電影裡的特點。 以至於之後再看到一部他的電影, 在不知道誰是導演的情況下, 也能猜出是他的作品。

比如他的電影一般會有些“悶”。 也許是他喜歡將故事講清楚, 所以觀眾得跟隨他的節奏, 慢慢地將故事看明白。 也不免有人會覺得電影地節奏拖遝, 敘述平淡。

但是這種“平淡”之中, 卻體現出了, 大衛·芬奇為什麼是電影大師。

熟悉大衛·芬奇電影的人基本都知道,

他的鏡頭很少晃動, 幾乎就是將攝影機放好, 然後讓演員在鏡頭裡面去演。 他自己也說明了這一點:

我就是滿喜歡這種全知的感覺, 攝影機感覺很完美地走到這裡, 然後再很完美地移動到那裡, 運動中不帶有任何人性的感覺, 這很像是在說, 這些正在發生的事情, 是註定會發生的。

最明顯的是《社交網路》中, 男女主角在酒吧的一幕, 鏡頭就對準了兩個人, 然後聽他們嘮叨。

這樣的拍攝, 一個菜鳥導演都會。 但將大衛·芬奇和菜鳥導演區分開的, 其中之一就是對特寫鏡頭的剪輯。

他的特寫鏡頭特別少, 但一旦剪輯到了特寫鏡頭, 那麼這個特寫鏡頭必定充滿了信息量。 比如對準人物面部的特寫, 我們能夠明確地看出人物的心理狀態, 無需旁白, 無需臺詞。

或者是對物品的特寫,透露出人物的生活習慣,不需要再加其他橋段進行人物刻畫和說明。

大衛·芬奇確實很少使用手持拍攝,但也不是完全不用,而一旦用了,就是精髓。最經典的鏡頭就是《七宗罪》裡的結局一幕,布拉德·皮特拿槍指著大BOSS凱文·斯派西。

按照常理來說,被槍指的那個人,心裡面肯定是緊張無比的;拿槍那個人,肯定鎮定自若。但這裡的一幕卻不是,這也是這部電影之所以經典的地方,拿槍的皮特其實緊張無比,被槍指著的凱文·斯派西反而鎮定自若。

這一點非常重要,整部電影敘事了那麼久,發生了那麼多事,就為了最後的這一幕了。但是要怎麼說明白他們兩個人的心理狀態對比呢?總是能突然跳出個旁白說,啊!這時候員警非常緊張,啊!這時候罪犯特別鎮定!

如果是菜鳥導演,根本不知道劇本要體現兩個人物心理狀態的對比;如果是水準不夠的導演,知道要表現出這一點,可能就真的加了個旁白說明;如果是成熟的導演,只需要用鏡頭就能夠說明了。

大衛·芬奇無疑屬於第三種,他用了一個非常巧妙而又簡單的方法。

對於緊張無比的布拉德皮特,手持鏡頭強烈晃動。

對於鎮定自若的凱文·斯派西,鏡頭穩得不能再穩。

一個鏡頭能體現出多少的信息量,某種程度上也代表著這個導演的功力有多牛逼。而不是說將一部電影拍得全程無尿點,就代表導演很牛逼,不,其實那大部分是編劇的功勞。

十部電影,十部精品

大衛·芬奇沒有受過電影的正規訓練,但由於自小拍攝自己的作品,於是他進入了電影公司工作,從拍攝自己的紀錄片,到各種廣告、MV,直到1992年的第一部真正電影處女作——《異形3》。

《異形》系列早早取得了成功,而在已經成功的作品基礎上,要超越前者非常難。大衛·芬奇處女作就接手《異形》,製片方勢必是知道他有這樣的實力,而從結果來看,這位新人導演很好地完成了任務。

當然大衛·芬奇不會滿足於“完成任務”,1995年,他的第二部導演電影作品《七宗罪》上映。

這一次,他擁有布拉德·皮特,摩根·弗裡曼,凱文·斯派西三位悍將,電影大獲成功,大衛·芬奇本人也從此聲名大噪。這部片子也成為了如今眾所周知的類型片經典。

兩年後,大衛·芬奇祭出《心理遊戲》,奠定了他黑暗懸疑的電影風格。電影的劇情反轉再反轉,也讓觀眾十分過癮。

而劇情反轉到讓觀眾震驚成智障的,是1999年的《搏擊俱樂部》。

這部電影一舉將大衛·芬奇捧上神壇。無數人將《搏擊俱樂部》裡的臺詞視為信仰,從前30分鐘的沉沉欲睡,到後30分鐘的萬臉懵逼,不僅僅是感官上的刺激,更是心靈上的震撼。對社會的嘲諷,對自我的反省,驚為天人。

成就了無法超越的神作之後,大衛·芬奇的電影就沒有那麼震撼人心了,但電影品質依舊精良。

2002年《戰慄空間》。

2007年《十二宮》。

《搏擊俱樂部》之後的這兩部電影,是大衛·芬奇評分較低的兩部,可能這兩部懸疑電影都沒有達到人們的超高期望。確實,和《搏擊俱樂部》相比,同類型的《戰慄空間》和《十二宮》無論是劇情還是深度上,都遠不及前者。

也許他也知道是時候換換口味了,2008年,大衛·芬奇再次與布拉德·皮特合作,上演了一出《本傑明·巴頓奇事》,豆瓣評分高達8.7。

2010年找來了傑西·艾森伯格和安德魯·加菲爾德,重現了FACEBOOK創始人紮克伯格的創業歷程《社交網路》。

出人意料的是,這部描寫創業的電影並不怎麼勵志,反倒是各個創始人之間的友誼、糾紛和背叛,讓人唏噓不已。

玩了兩部非懸疑電影之後,大衛·芬奇接拍了新版的《龍紋身的女孩》,這無疑是一個驚豔的版本。

2014年,大衛·芬奇《消失的愛人》上映。

一個婚姻家庭故事,被大衛·芬奇活生生變成了黑色懸疑。飾演女主角艾米的裴淳華表演十分搶鏡,她也憑藉此片提名了奧斯卡和金球獎兩項大獎的最佳女主角。

翻看大衛·芬奇的這十部電影,豆瓣的評分從未低於7.0。而有一個規律就是,只要他與布拉德·皮特合作,作品的口碑百分之百炸裂,最能體現的資料就是他們倆合作的作品,豆瓣評分最低是8.7分。

大衛·芬奇電影的品質保證,看他有多“挑食”就知道了。

人生 ,要學會拒絕

據不完全統計,大衛·芬奇一共拒絕了至少5部大片的邀約。這其中包括了《蝙蝠俠前傳》、《碟中諜3》和《貓鼠遊戲》。和愛德華·諾頓一樣,他確實不怎麼喜歡商業大片,而且公開聲過,不喜歡拍續集電影。

但如果是和布拉德·皮特合作,商業大片+續集電影有何不可呢?

除了挑,大衛·芬奇的完美主義可是出了名。在《社交網路》的幕後花絮紀錄片裡面,演員就吐槽被要求重拍99次的經歷。

不止是演員,道具組也是“受害者”。

還有就是特效組,明明只是一部劇情片,特效鏡頭卻比《哥斯拉》的特效還要多....

更更更更更更更讓特效師抓狂的是,在《龍紋身的女孩》中,只是為了一個99.9%的人都注意不到的細節。

拍攝的時候是這樣的。

電影出來的效果是這樣的。

沒發現哪裡是經過導演的“精挑”的細節吧?誰會去注意到女主的劉海上面會有一個小小的空隙?

這是大衛·芬奇後期特地要讓特效人員加上去的。為什麼呢,因為有這個空隙的戲要拍好幾天,他怕每次撥開的位置不一樣,所以乾脆用特效做了。

僅僅為了一個這樣的細節,就如此折騰,有這樣的電影人,還怕沒有好電影嗎。

作為不知道是不是全國首家的高分電影雜誌,為了能讓更多人在看高分電影的時候告別臉盲,所以就有了“8分影人”欄目。

“8分影人”入選條件:

在已推薦電影中,有參與其中三部電影的演員或導演、編劇等電影工作者。

入選“8分影人”代表什麼?

一定程度上代表著影人對電影產業的貢獻,因為他們的努力和堅持,我們才看到了一部又一部高品質的電影。如果你不小心片荒,找他們的電影看准沒錯!

Review往期回顧

8分影人 | 05 朱莉·德爾佩

8分影人 | 03 布拉德·皮特

8分影人 | 04 愛德華·諾頓

我一直不理解,所有這些書,整個知識的世界觸手可得。

而你們在幹嘛?整夜打撲克牌?

——《七宗罪》

或者是對物品的特寫,透露出人物的生活習慣,不需要再加其他橋段進行人物刻畫和說明。

大衛·芬奇確實很少使用手持拍攝,但也不是完全不用,而一旦用了,就是精髓。最經典的鏡頭就是《七宗罪》裡的結局一幕,布拉德·皮特拿槍指著大BOSS凱文·斯派西。

按照常理來說,被槍指的那個人,心裡面肯定是緊張無比的;拿槍那個人,肯定鎮定自若。但這裡的一幕卻不是,這也是這部電影之所以經典的地方,拿槍的皮特其實緊張無比,被槍指著的凱文·斯派西反而鎮定自若。

這一點非常重要,整部電影敘事了那麼久,發生了那麼多事,就為了最後的這一幕了。但是要怎麼說明白他們兩個人的心理狀態對比呢?總是能突然跳出個旁白說,啊!這時候員警非常緊張,啊!這時候罪犯特別鎮定!

如果是菜鳥導演,根本不知道劇本要體現兩個人物心理狀態的對比;如果是水準不夠的導演,知道要表現出這一點,可能就真的加了個旁白說明;如果是成熟的導演,只需要用鏡頭就能夠說明了。

大衛·芬奇無疑屬於第三種,他用了一個非常巧妙而又簡單的方法。

對於緊張無比的布拉德皮特,手持鏡頭強烈晃動。

對於鎮定自若的凱文·斯派西,鏡頭穩得不能再穩。

一個鏡頭能體現出多少的信息量,某種程度上也代表著這個導演的功力有多牛逼。而不是說將一部電影拍得全程無尿點,就代表導演很牛逼,不,其實那大部分是編劇的功勞。

十部電影,十部精品

大衛·芬奇沒有受過電影的正規訓練,但由於自小拍攝自己的作品,於是他進入了電影公司工作,從拍攝自己的紀錄片,到各種廣告、MV,直到1992年的第一部真正電影處女作——《異形3》。

《異形》系列早早取得了成功,而在已經成功的作品基礎上,要超越前者非常難。大衛·芬奇處女作就接手《異形》,製片方勢必是知道他有這樣的實力,而從結果來看,這位新人導演很好地完成了任務。

當然大衛·芬奇不會滿足於“完成任務”,1995年,他的第二部導演電影作品《七宗罪》上映。

這一次,他擁有布拉德·皮特,摩根·弗裡曼,凱文·斯派西三位悍將,電影大獲成功,大衛·芬奇本人也從此聲名大噪。這部片子也成為了如今眾所周知的類型片經典。

兩年後,大衛·芬奇祭出《心理遊戲》,奠定了他黑暗懸疑的電影風格。電影的劇情反轉再反轉,也讓觀眾十分過癮。

而劇情反轉到讓觀眾震驚成智障的,是1999年的《搏擊俱樂部》。

這部電影一舉將大衛·芬奇捧上神壇。無數人將《搏擊俱樂部》裡的臺詞視為信仰,從前30分鐘的沉沉欲睡,到後30分鐘的萬臉懵逼,不僅僅是感官上的刺激,更是心靈上的震撼。對社會的嘲諷,對自我的反省,驚為天人。

成就了無法超越的神作之後,大衛·芬奇的電影就沒有那麼震撼人心了,但電影品質依舊精良。

2002年《戰慄空間》。

2007年《十二宮》。

《搏擊俱樂部》之後的這兩部電影,是大衛·芬奇評分較低的兩部,可能這兩部懸疑電影都沒有達到人們的超高期望。確實,和《搏擊俱樂部》相比,同類型的《戰慄空間》和《十二宮》無論是劇情還是深度上,都遠不及前者。

也許他也知道是時候換換口味了,2008年,大衛·芬奇再次與布拉德·皮特合作,上演了一出《本傑明·巴頓奇事》,豆瓣評分高達8.7。

2010年找來了傑西·艾森伯格和安德魯·加菲爾德,重現了FACEBOOK創始人紮克伯格的創業歷程《社交網路》。

出人意料的是,這部描寫創業的電影並不怎麼勵志,反倒是各個創始人之間的友誼、糾紛和背叛,讓人唏噓不已。

玩了兩部非懸疑電影之後,大衛·芬奇接拍了新版的《龍紋身的女孩》,這無疑是一個驚豔的版本。

2014年,大衛·芬奇《消失的愛人》上映。

一個婚姻家庭故事,被大衛·芬奇活生生變成了黑色懸疑。飾演女主角艾米的裴淳華表演十分搶鏡,她也憑藉此片提名了奧斯卡和金球獎兩項大獎的最佳女主角。

翻看大衛·芬奇的這十部電影,豆瓣的評分從未低於7.0。而有一個規律就是,只要他與布拉德·皮特合作,作品的口碑百分之百炸裂,最能體現的資料就是他們倆合作的作品,豆瓣評分最低是8.7分。

大衛·芬奇電影的品質保證,看他有多“挑食”就知道了。

人生 ,要學會拒絕

據不完全統計,大衛·芬奇一共拒絕了至少5部大片的邀約。這其中包括了《蝙蝠俠前傳》、《碟中諜3》和《貓鼠遊戲》。和愛德華·諾頓一樣,他確實不怎麼喜歡商業大片,而且公開聲過,不喜歡拍續集電影。

但如果是和布拉德·皮特合作,商業大片+續集電影有何不可呢?

除了挑,大衛·芬奇的完美主義可是出了名。在《社交網路》的幕後花絮紀錄片裡面,演員就吐槽被要求重拍99次的經歷。

不止是演員,道具組也是“受害者”。

還有就是特效組,明明只是一部劇情片,特效鏡頭卻比《哥斯拉》的特效還要多....

更更更更更更更讓特效師抓狂的是,在《龍紋身的女孩》中,只是為了一個99.9%的人都注意不到的細節。

拍攝的時候是這樣的。

電影出來的效果是這樣的。

沒發現哪裡是經過導演的“精挑”的細節吧?誰會去注意到女主的劉海上面會有一個小小的空隙?

這是大衛·芬奇後期特地要讓特效人員加上去的。為什麼呢,因為有這個空隙的戲要拍好幾天,他怕每次撥開的位置不一樣,所以乾脆用特效做了。

僅僅為了一個這樣的細節,就如此折騰,有這樣的電影人,還怕沒有好電影嗎。

作為不知道是不是全國首家的高分電影雜誌,為了能讓更多人在看高分電影的時候告別臉盲,所以就有了“8分影人”欄目。

“8分影人”入選條件:

在已推薦電影中,有參與其中三部電影的演員或導演、編劇等電影工作者。

入選“8分影人”代表什麼?

一定程度上代表著影人對電影產業的貢獻,因為他們的努力和堅持,我們才看到了一部又一部高品質的電影。如果你不小心片荒,找他們的電影看准沒錯!

Review往期回顧

8分影人 | 05 朱莉·德爾佩

8分影人 | 03 布拉德·皮特

8分影人 | 04 愛德華·諾頓

我一直不理解,所有這些書,整個知識的世界觸手可得。

而你們在幹嘛?整夜打撲克牌?

——《七宗罪》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