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商業的叢林裡,沒人在意你的喜好

1

關於地產與股市的爭論, 已經造就與毀掉了很多大V。 十幾年前, 有個著名經濟學家, 天天唱空房地產, 他寫的文章非常有水準,

邏輯也非常強大, 但是他完美的錯了十幾年。 因為他只是在經濟範疇裡去看問題, 而中國地產問題, 是政治經濟學。

今天, 我與大家分享這幾年我特別重要的一個體會與觀察, 我作為上述經濟學家的粉絲, 有過切膚之痛。 深深的認識到一點, 商業的叢林世界裡, 沒人在意你的喜好。

某位老人家早就說了,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間正道是滄桑。

在兒童的世界裡, 世界是美好的, 也是以自我為中心的。 這種潛意識深深植入內心。 即使進入大學, 畢業工作, 但如果心理上走不出來的話, 那就是巨嬰。 我曾經也是巨嬰的一員, 接受社會大學的洗禮太晚。

所以有時候讀書太多不是好事。 如果一個人讀了太多書而不能消化, 那麼腦海中有一個完美世界,

太多條條框框, 他會用這個完美世界去解釋現實世界, 解釋不了, 那就是現實世界問題, 那就負能量, 抱怨ZF, 抱怨社會, 抱怨他人, 會很痛苦。

反而不如從不讀書的人一生在小白狀態中逍遙自在。

後來, 有幸遇到一位高人指點, 讀了一些有用的書, 才算從巨嬰的心理狀態裡慢慢破繭而出, 能夠嘗試去理解這個商業叢林。

這個商業叢林, 就是各個利益體構成的一個生態系統。 任何政策, 任何交易, 總有受益方, 總有既得利益者。 這種利益的交集與交易, 又是混沌的, 動態的。 在這裡, 更沒有傻瓜。

所以, 在想自己的喜好之前, 更多的想想, 裡面的邏輯與利益方得失, 進而推演出可能的方向, 有時候要把自己脫離出來, 以協力廠商的視角去觀察,

切忌屁股決定腦袋。

這裡的法則誰制定的?說不清, 道不明, 只可意會, 不可言傳, 但是又主宰一切。 無論古今中外, 莫不如此。 看看《紙牌屋》, 再看看現實中的2016年的美國大選, 多精彩, 多寫實。

尤其是在轉型中的中國, 這種混沌更為明顯。 預測中國, 太難了。 對身處其中的人, 也更需要智慧, 平和, 包容。 千萬不要簡單的用對錯是非去貼標籤。

2

說幾個有利於理解這種複雜性的事情。

這幾天在飛機上看了本雜誌, 封面人物是一個大企業家, 這篇報導寫了很長的一篇人物特別報導。 不過我看完以後, 不知道這篇文章到底是在吹還是在黑這個企業家。

裡面好幾個地方提到, 這個企業發展過程中, 好幾個專案都是先建再批,

或者分解項目來合規, 如果遇到障礙了, 就找關係疏通, 最終一路過關斬將, 成就霸業。

江蘇有個搞鋼鐵的企業家, 也是先建後批, 然後就悲劇了。

同樣的行為, 不同的地方, 不同的人, 結果完全不同。

改革, 就是要改變不合理的規則。 但是, 是等待法規的明確改變, 還是先幹再說?如果乾等著, 那估計等法規明確的時候, 別人都做得很大了。 如果先幹再說的話, 可能就會成為觸犯法規的犧牲者。

明白哪些線可越, 越到什麼程度, 用什麼關係去平衡, 這就是需要高度的政治智慧。 比如上述那家雜誌裡的企業, 就是堅持定性為集體企業。

另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砸樓盤。 2012年-2013年的時候, 地產低迷, 一些樓盤開盤之後不久, 房價就跌了。 然後憤怒的業主們就砸了售樓處,

要求賠償。 漲價的時候他們是不會給地產商分錢的, 但是跌了就要退房就要賠錢, 據說還真的有拿到了賠償的。 這個現象就很有意思, 你說地產商該不該賠錢給業主?現實中為什麼會賠錢?

每個人的性格不同, 風險偏好不同, 心理承受能力也不同, 資源網更不同。 所以不要迎合, 做你自己。 如果連坐過山車都害怕的話, 就不要去做逾越規矩的事情, 老老實實做職業經理人挺好。

所以有一次與一位大師兄聊, 他說, 中國的企業家, 或者說成功者, 其實是倖存者。 他們活出自己, 活出本色, 但是結局如何, 是環境和時運所決定。 這, 也就是進化論的本義。

在大時代面前, 個人太脆弱了。 比如, 60年代最受歡迎的嫁人物件是貧下中農, 等到了80年代,那可能比較悲劇了。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這話用在今天仍然適用。所以,一方面要對這個世界有敬畏之心,明白黑暗森林的魔力,另一方面,是一種淡定和自然之心,是不是成功,尤其是能不能大成功,就是時代選擇你,而不是你選擇時代,這就是命。

高風險高收益,並不適合所有人。物質多少並不是人生成功的唯一標準,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精彩。

古諺說,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

所謂長大,就是認清世界的真相之後依然熱愛它。我們可以去理解和包容叢林世界的法則與冷漠,但在我們的內心,保持童心未眠,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否則,就是人生意義的本末倒置。

我們敬畏這叢林,只是為了更好地保護自己,最終,還是希望快樂。童心所包涵的對世界的熱情,好奇心,善良,純真,這些才是我們最快樂的地方。

不要忘記我們是從哪裡來、

最後,大家兒童節快樂!只有童心未眠的人,才有真正的快樂。

這是一個研究成與敗的號

等到了80年代,那可能比較悲劇了。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這話用在今天仍然適用。所以,一方面要對這個世界有敬畏之心,明白黑暗森林的魔力,另一方面,是一種淡定和自然之心,是不是成功,尤其是能不能大成功,就是時代選擇你,而不是你選擇時代,這就是命。

高風險高收益,並不適合所有人。物質多少並不是人生成功的唯一標準,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精彩。

古諺說,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

所謂長大,就是認清世界的真相之後依然熱愛它。我們可以去理解和包容叢林世界的法則與冷漠,但在我們的內心,保持童心未眠,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否則,就是人生意義的本末倒置。

我們敬畏這叢林,只是為了更好地保護自己,最終,還是希望快樂。童心所包涵的對世界的熱情,好奇心,善良,純真,這些才是我們最快樂的地方。

不要忘記我們是從哪裡來、

最後,大家兒童節快樂!只有童心未眠的人,才有真正的快樂。

這是一個研究成與敗的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