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為何股市中遍地賭徒,他們不怕風險嗎?|行為經濟學|小概率事件

你買過彩票嗎?雖然贏錢可能微乎其微, 你的錢99.99%的可能支持福利或者體育事業了, 可很多人願意冒這個風險。 |為什麼?

你買過保險嗎?雖然倒楣的概率非常小, 可你還是想規避這個概率超小的風險。 |為什麼?人們的這種傾向, 是保險公司經營下去的心理學基礎。

你打過新股嗎?雖然打中的概率比萬分之一強點, 你還是樂此不疲。 |為什麼?忘了, 新規之下打新股是沒有任何風險的。

今天我們接著前幾篇的文章繼續講下去, 主題是行為經濟學中預期理論的“小概率事件”。 特別需要強調的是這裡的“小概率事件”不是指那些1%-50%之間的區域。 “小概率事件”在行為經濟學理論中的概念是:幾乎不可能發生的事件。 跟上面舉的幾個例子一樣, 介於完全沒有可能和天上會掉餡餅這2個概率之間, 你中過新股吧, 你出過車險吧, 當然絕大多數人是沒中過福彩頭獎的。

在“小概率事件”面前, 人們對風險的態度是矛盾的, 一個人可以是風險喜好者, 同時又是風險厭惡者。 傳統經濟學無法解釋這個現象。 在涉及收益時, 我們是風險的厭惡者, 但涉及損失時, 我們卻是風險喜好者。

SO, 人們並不是風險厭惡者, 絕大多數人在認為合適的情況下非常樂意賭一把。

歸根結底, 人們真正憎恨的是損失, 而不是風險。

這種損失厭惡而不是風險厭惡的情形, 在股市中常常見到。 比如, 我們持有一檔股票, 在高點沒有拋出, 然後一路下跌, 進入了徹徹底底的下降通道, 而且股票的基本面沒有任何變化的跡象。 這時最明智選擇應是拋出該股票, 而交易費用與下面可能的損失相比, 是微不足道的。

之所以說明智選擇,

是因為你可以問自己, 如果現在持有現金, 還會不會買這檔股票?你覺得收益無望但損失卻近在眼前, 當然不會買。 那為什麼不能套出現金買別的更好的股票呢?

人們總是傾向於“損失厭惡”是很重要的, 這是一個要時刻牢記的法則。 前面幾篇文章中已經論述過:損失的痛苦要遠遠大於獲得的快樂。 同樣數量的損失所帶來的痛苦, 是獲得所帶來快樂的兩倍多。

這裡順便提一下以後還會再講的一個概念:“所有權依賴症”, 市場行銷中我們經常會看到:“不滿意1個月可以退貨”的商品。 行為經濟學告訴我們:或許真的可以退貨, 但把一件商品帶回家試用, “所有權依賴症”就開始在你身上要起作用了。 對應到股市, 我們絕大多數人的第一反應就是:股票在手裡終歸還是我的,

終有翻身的一天, 賣出去了損失就是實實在在的。 要命的是“所有權依賴症”在股市中是一碗鶴頂紅啊。

看完這篇文章, 我的目的是提醒大家, 在股市需要時刻保持清醒, 時刻克服人性, 這樣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但我估計下次絕大多數人還是會去接天上掉下來的飛刀的, 哦, 不對, 應該文藝一點, 稱之為天上掉下來的餡餅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